最近,小猿搜題“怒怼”百度作業幫成為國内教育行業的一大熱門話題。近幾年,拍照搜題類軟件迅速興起,搶占K12(主要指中小學生)教育市場。這類軟件可安裝在手機、平闆電腦等移動智能設備上,拍照上傳後,就可獲取答案甚至解題思路,使用起來方便快捷。
事件回放
8月9日晚間,新浪微博某營銷号發了這樣一個内容:
對此,小猿搜題開始查找涉黃信息來源,發現有涉黃内容的兩名跟帖用戶賬号為非法手機号,來自同一虛拟的IP地址出口,均來自百度作業幫的辦公區IP地址。
而在這場“互撕”之外
更值得我們反思的是——
搜題App對教育是否産生了影響?
1
孩子獨立思維受阻
家長和教育界對該類軟件提出了擔憂。一位上海家長問,“如果一遇到不會的題就拍照求答案,一兩秒内就能找到答案,孩子還能真正掌握這些知識嗎?”北京一位教育界人士則表示,“現代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學習能力,不怕錯,就怕不思考,而搜題軟件的使用減少了學生犯錯的機會,遮擋了老師和家長了解學生真實情況的眼睛。”如果現在的學生普遍都使用拍照搜題類App,那麼未來的他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将逐漸退化。
兩家app的搜題界面十分相似
2
孩子創造性思維缺失
急于求成的心态、成王敗寇的價值觀,導緻更多的抄襲、複制,而較少真正的創新,更不太可能出現颠覆性創新、革命性創新。
我們學的知識都是有框架和設定的,在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我們自己原有的好奇心、想象力往往會被這些知識框架給框住。因為自己的答案和标準答案不同,經常受到打擊和否定,所以這些“标準”壓制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3
倒逼教育改革
當然,拍照搜題App的風行,也折射出當下中國教育的一些問題。互聯網教育研究院院長呂森林表示,“抄作業”一直都存在,而且難以杜絕。從某種角度而言,科技手段對原有的作業模式的沖擊,實際上在倒逼教育改革。他建議學校從改變作業題入手,多布置開放性的作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思考能力,保護學生的個性化成長。
那麼,
我們應該怎樣正确對待這類搜題APP?
參考答案,善于利用是可以的,比如在假期裡,碰到問題不一定能及時找到老師,有一個東西可以借助,但前提是“科學使用”,如果直接抄答案,那就是浪費時間。
從積極意義上講,對于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孩子,有參考答案可以部分充當老師的作用,但是對大多數孩子來講,很容易産生依賴心理,對于自制力還不強的孩子來說,建議自行思考取代手機搜題。
小編要說的是:
孩子主要是要養成自己思考的習慣,
而不是僅僅為了做出一個答案。
多獨立思考,
就算自己做錯了也沒關系,
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路。
無論在線教育如何創造革新,
我們都不能忘記一點——
教育孩子這件事,
機器不能取代人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綜合整理自
新民周刊 | 當小猿搜題和百度作業幫“互撕”時,我更關心拍照搜題對孩子學習真的好嗎?
錢穎一 | 人工智能将使中國教育優勢蕩然無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