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五年級下冊文言文自相矛盾課文

五年級下冊文言文自相矛盾課文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3 01:52:19

ibabylips青少年英語學習 小學詩詞知識儲備 積累當下一點點,共同成長!

本周第42篇古文詩詞筆記,(戰國)《韓非子》的《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

《韓非子》

楚人有鬻(yù)盾與矛者,之日“吾盾之堅,物莫能”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也。夫不可陷之盾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人:楚國人。

鬻(yù):賣。

譽:稱贊,這裡有誇耀,吹噓的意思。

陷:刺破,這裡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鋒利。

或曰:某一人說。

何如:會怎樣?

以:用。

弗:不。弗能=不能。

應:回答。

夫:用在句首,通常是個信号:我要開始議論啦。

五年級下冊文言文自相矛盾課文(215C43自相矛盾韓非子-)1

《自相矛盾》譯文

在戰國時期,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誇耀自己的盾很堅硬,說:“無論用什麼東西都無法破壞它!”

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很銳利,說:“無論什麼東西都能被其破壞!”。

市場上的人質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們将怎麼樣?”,那個人無法回答。

衆人嘲笑他。無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得破所有盾的長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出處

《韓非子·難一》中的《自相矛盾》。後以“自相矛盾”形容别人或自己行事或言語前後不統一,也指不連貫的性格或心情。

自相矛盾,說的是一個楚國人誇大自己的矛和盾的作用的故事。其實傳遞着道理,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無堅不摧的矛,這個楚國人片面地誇大了矛與盾的作用,結果出現無法自圓其說的局面。這個故事,成為有名的漢語成語,比喻說話做事前後抵觸,不能自圓其說。

對我們的提示就是:說話也好,做事也好需要三思後行,考慮清楚,如果不顧後果任意誇大,可能會讓自己陷入窘境。

【相近詞】格格不入、漏洞百出、前後抵觸、

【反義詞】天衣無縫

韓非子

韓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約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

師從荀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後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