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劃線内容為高頻考點
一、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1. 飽和溶液:在 一定溫度 下,向 一定量溶劑 裡加入某種 溶質 ,當溶質 不能 繼續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在 一定溫度 下,向 一定量溶劑 裡加入某種 溶質 ,當溶質 還能 繼續溶解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2.濃溶液、稀溶液和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關系
(1) 不同種溶質,在一定溫度下,濃溶液 不一定 是飽和溶液。
(2) 同種溶質,在相同溫度下,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 濃 。
(3) 同種溶質,在相同溫度下,等量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含溶質 多 。
3.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

1.固體的溶解度:表示在 一定溫度 下,某固态物質在 100g溶劑 裡達到 飽和狀态 時所 溶解的質量 。(如果不指明溶劑,通常所說的溶解度是指物質在 水 裡的溶解度)
需要注意的四要素: 一定溫度 、100g溶劑 、飽和狀态 、單位為 克 。
2.“在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0g。”這句話表達的含義:①在20℃時,36.0g氯化鈉在100g水中溶解達到飽和狀态。(或②在2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36.0g氯化鈉。)
由此可知:20℃氯化鈉的飽和溶液中溶質、溶劑、溶液的質量比為: 36g:100g:136g=9:25:34
3.氣體溶解度是指 該氣體的壓強為101kpa和一定溫度時,在1體積水裡溶解達飽和狀态時的氣體體積。如:“在0℃時,氮氣的溶解度為0.024”這句話的含義是:氮氣的壓強為101kpa和溫度為0℃時,在1體積水裡最多能溶解0.024體積的氮氣。
4.①影響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因素:溫度、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
②影響固體物質溶解速率的因素:溫度、是否攪拌、顆粒大小。
③影響氣體物質溶解度的外在因素:溫度和壓強
注意:氣體溶解度一般随壓強增大而增大,随壓強減小而減小。
氣體溶解度一般随溫度升高而減小,随溫度降低而增大。
5.溶解度和溶解性的關系

1.溶解度曲線:

①溶解度曲線的橫坐标表示溫度,縱坐标表示溶解度
②通過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變化情況;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時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③溶解度曲線上的點表示某物質在該溫度下的溶解度。
④溶解度曲線越陡,該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越大。
⑤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三種情況:
a.大多數物質的溶解度随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b.少數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不大,如NaCl
c.極少數物質的溶解度随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Ca(OH)2

如:(1)硝酸鉀中混有少量氯化鈉——隻能提純硝酸鉀,采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降溫結晶法)。
(2)氯化鈉中混有少量硝酸鉀——隻能提純氯化鈉,采用蒸發溶劑的方法。
四、簡答題1.為什麼打開某些含有二氧化碳氣體的飲料蓋時,汽水會自動噴出來?
答:氣體的溶解度随壓強的減小而減小,打開瓶蓋時,氣壓減小,二氧化碳氣體溶解度減小,且碳酸分解也會産生二氧化碳,氣體逸出帶出液體。
2.夏天喝汽水為什麼會打嗝?
答:喝了汽水後,汽水溫度升高,二氧化碳氣體的溶解度随溫度的升高而減小,且碳酸受熱分解也會産生二氧化碳,氣體逸出,會打嗝。
3.在寒冷的冬季,北方養魚池的冰面上總要打很多洞的原因是?
答:增大水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增大水中氧氣的溶解量。
4.為什麼要向魚缸中通入空氣?
答:增大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增大水中氧氣的溶解量。
5.加熱冷水時,當溫度尚未達到沸點時,為什麼水中常有氣泡冒出?
答:在水中總是溶解一些空氣等氣體,冷水受熱時,溫度升高,氣體的溶解度減小,因此即使尚未達到沸點也常有氣泡冒出。
6.天氣悶熱時,魚塘裡的魚為什麼總是接近水面遊動?
答:天氣悶熱時,水溫升高,氧氣在水中溶解度變小,水中溶解的氧氣量減少,而水面與空氣接觸,,溶解的氧氣相對多些,因此魚總是接近水面遊動。
7.為什麼汗帶有鹹味?被汗水浸濕的衣服晾幹後常出現白色斑迹的原因?
答:汗水中含有一些鹽分(氯化鈉),因此有鹹味。被汗水浸濕的衣服晾幹後,水分蒸發了,但鹽分仍留在衣服上,就形成了白色斑迹。
8.給熟石灰的飽和溶液升高溫度會有什麼現象?為什麼?
答:變白色渾濁(或有白色固體析出),因為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溫度升高而減小,升溫後會有熟石灰白色固體析出。

下一篇文章 溶液的濃度
上一篇文章地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