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者:北京李大钊故居管理處主任、副研究館員劉洋
北京李大钊故居坐落于西城區西長安街南側新文化街風貌保護區的文華胡同24号,展覽由原狀陳列展和專題展兩部分組成,其中專題展名稱為:播火者——李大钊革命思想與實踐。故居的展陳内容圍繞李大钊在故居居住期間的主要革命活動,以及李大钊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和中國共産黨創建的重要思想貢獻等内容組成。
作為北京李大钊故居的工作人員,每當我行走在故居展線上講述着大钊事迹的同時,也深深受到大钊精神的鼓舞和震撼。他簡樸的生活作風和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深深地影響着我和觀衆們。
一位參觀者在京報館舊址觀看“百年紅色報刊”展。本報記者闫彙芳攝/光明圖片
李大钊作為一名北大知名教授,最多時每月收入可以達到近300塊大洋,在當時他原本可以過上穩定而且富裕的生活,但據後來統計他每月卻有近三分之二的收入都用于黨的革命事業,其餘的一部分還經常資助貧困的進步學生,以緻令夫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大钊先生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每當大钊先生家後人受邀請來到故居參加活動,他們謙遜的言談舉止和簡樸的穿着,透露出大钊後人在簡樸生活作風方面良好的家風傳承,也令我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得到鞭策,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像大钊先生說的“光明磊落之人格,自有真實簡樸之生活”那樣做。
位于北京市西城區文華胡同的李大钊故居。新華社發
面對敵人的絞刑架,李大钊第一個登上絞刑台,英勇就義,犧牲時年僅38歲。他在《獄中自述》結尾寫道:“惟望當局對于此等愛國青年寬大處理,不事株連,則钊感且不盡矣!”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考慮的不是個人安危,而是考慮如何保護青年人,不僅體現了他舍己為人的崇高的革命鬥争精神,還體現了他人格力量的偉大。這種無私奉獻的革命鬥争精神,鞭策着我在日常工作中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黨員先鋒模範精神。
來自東城區的中學生在《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體驗雜志印刷。東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李大钊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他以他的奮鬥、探索、犧牲,為中國共産黨人作出了表率。他是信仰堅定、對黨忠誠的表率,是堅守初心、為民造福的表率,是勇于擔當、敢為人先的表率,是敢于鬥争、善于鬥争的表率,是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表率,是清正廉潔、品德高尚的表率。如今,北京李大钊故居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這處他在北京生活時間最長、唯一現存的居所,吸引着越來越多的人到此參觀,探尋先烈光輝的革命足迹。
《光明日報》( 2021年06月20日10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