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愛不但是因為其潛藏的收藏投資價值,也因為其把玩手感具佳,收藏紫砂壺修身養性,把玩紫砂壺,能提高人的情操,所有的這些都和紫砂壺當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有關——養壺!養壺是一種樂趣,需要對紫砂有一定的了解,如何才算是一個正确而又最佳的養壺方法呢?下面就為大家說說這保養方法:
《自在壺》田旭驕制作
1、 專壺專用,一壺事一茶
因紫砂赤特殊的胎體結構(雙氣孔結構、分子以鱗片方式排列),而能夠吸附茶湯中茶浸出物(紫砂壺茶具的吸水率為1.6%-7.05%),促使胎體發生變化,并能夠散發所泡之茶的氣味。玻璃、瓷質、不鏽鋼等材質的壺因其胎質緻密而不透氣,難以使茶湯長時間的保持優良品質。愛壺善飲人士。獲得砂壺經過“開壺”保養、去除砂壺土腥氣之後,用幾類茶試壺。根據自己的喜好,而最後決定此壺泡哪種茶,爾後一直不變,做到“專壺專用”。平時泡茶依茶擇壺,“一壺事一茶”,嚴格區分,泡茶品味。
《鼓腹壺》田旭驕制作
2、及時清理茶渣,保持壺内清潔
紫砂壺因其特有的雙氣孔結構,以及嚴密的造型,能夠推遲茶湯變饅的時間,對茶湯中氧氣的保有時間遠遠長于其他茶具。為了使茶壺能夠多吸收茶汁,常有人不清理或遲清理茶渣,認為可“積累茶山”,加快養壺效果。其實,長期使用的紫砂茶壺,“茶鏽”還是要清理的,因為“茶水在久置後會氧化生出褐色的茶鏽,其中含有镉、鉛、汞等有害物質,附着在茶具内壁上,長期飲用含有茶垢的茶水會影響身體健康”。因此,每次飲泡完茶湯後,要及時清理茶渣。壺内的茶鏽可定期用棉質的紗布用力蹭擦除去,但不可使用洗滌劑。清理完茶渣之後。要把壺蓋和壺體分開放置于通風幹燥之處,不可蓋住蓋子保存,否則易生黴菌;放置在有異味的櫥櫃等地方也不可。假若舊壺長期不用,閃保養不當壺内發黴、生有菌斑等時,當用洗滌劑仔細清洗,也可按照開壺之法養護;
《鑫之源套壺》田旭驕制作
3、用棉質細布茶巾擦拭壺體
在泡茶的過程中,用棉質的帶有所泡茶湯的濕茶巾對壺體進行擦拭,可有效地促使茶壺變得幹淨整潔。微量茶湯的滋養,能夠促使茶壺胎質發生變化。在用壺巾擦拭之時,需要謹慎為之,不可過度猛擦。對有些“工”有缺陷的“流涎”造型的壺,要注意及時擦拭清理壺流下部的茶湯。以免長期因保養不善造成壺整體“包漿”的缺陷。對壺身的壺流、壺把轉接處,壺蓋的内口外沿、壺鈕等轉接處要細心擦拭,這些“偏僻處”容易被忽視,長期以往,容易積垢,會影響茶壺的整體養護效果。
《秋韻套壺》田旭驕制作
4、不要接觸油脂類物質,時常用手摩挲把玩
紫砂壺一旦沾染到油脂。就容易發出“賊光”,易養出帶有花斑的壺。壺體的内外均不可沾染到油脂。每次茶事活動,都需淨手弄茶,一是使茶免受異味污染;二是茶壺能得到良好的保養。在喝茶的過程中,用潔淨的手對砂壺摩挲、把玩是非常必要的。因為人手分泌的體液對于紫砂陶。甚至于竹、木頭、牙、角、玉等材質均有良效,這已被諸多玩家所證實,但現在無法通過儀器分析檢驗出來。一般而論,新壺初始養護使用的第一年,壺體外觀色澤會有較多改觀,泥色會比原色沉靜,蓋與壺口之間會更密合,通轉舒暢。從第二年開始到第五年之間,茶垢會使壺壁内外色調一緻。壺基本上已脫盡燥氣,漸顯雅光,益茶性明顯。五年之後,壺的感官變化極為緩慢,很難在十年、二十年間有大的突破。但壺的光澤卻更雅緻如玉,有溫潤之光澤,以案頭清供,則愈發彰顯其沉靜之美。
藝術家介紹
田旭驕(顼珧)
青年陶藝家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會員
1995年生于宜興丁蜀陶藝世家,從小耳濡目染紫砂陶藝,畢業于南京師範大學(陶瓷藝術設計),随母親正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陶瓷藝術名人鮑玉梅(美)老師學習全手工制壺技藝。随外婆曹婉芳(任淦庭愛徒之一)學習陶刻。
2018年拜齊派再傳弟子,中國禅畫藝術家張大華先生為師,學習齊派與禅畫藝術容入紫砂創作之中,并成為齊(白石)派第四代傳人。
2015年12月6日作品《鑫之源》套壺榮獲第十七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
2016年11月20日作品《鼓腹》壺在第九屆“中陶獎”中國陶瓷産品設計大賽中榮獲淇河杯銀獎。
2019年4月28日在第十屆國際礦物珠寶玉石暨文創藝術品博覽會中作品《圓融》壺榮獲金獎。
主要獲獎作品
2015年12月6日作品《鑫之源》套壺榮獲第十七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
2016年11月20日作品《鼓腹》壺在第九屆“中陶獎”中國陶瓷産品設計大賽中榮獲淇河杯銀獎。
2019年4月28日在第十屆國際礦物珠寶玉石暨文創藝術品博覽會中作品《圓融》壺榮獲金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