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初中中考古詩詞賞析題

初中中考古詩詞賞析題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6 06:59:36

初中中考古詩詞賞析題?《中學生語文課程标準》規定的40首古詩詞,是中考考試範圍40首中八年級下冊共包含8首,即《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關雎》《蒹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賣炭翁》,任務不多,八年級學生可以提前學習,學會鑒賞,為期中考試、期末考試、中考,打下基礎清平樂老師将逐首講解,請同學們按時關注,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初中中考古詩詞賞析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初中中考古詩詞賞析題(八年級下冊中考古詩詞鑒賞必會)1

初中中考古詩詞賞析題

《中學生語文課程标準》規定的40首古詩詞,是中考考試範圍。40首中八年級下冊共包含8首,即《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關雎》《蒹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賣炭翁》,任務不多,八年級學生可以提前學習,學會鑒賞,為期中考試、期末考試、中考,打下基礎。清平樂老師将逐首講解,請同學們按時關注。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一、原詩與節奏 古體詩(歌行體)

八月/秋高/風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挂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歎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二、文常填空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無家别》)。

三、解詞

三重茅:多層茅草。 忍:狠心。 能:如此,這樣。

1.罥:挂結2.長:高3.俄頃:一會兒4.向:接近5.衾(qīn):被子6.喪亂:戰亂,指安史之亂7.何由:怎能,如何 徹:到,這裡是“徹曉”(到天亮的意思)

8.突兀(wù):高聳的樣子9.沉塘坳:水勢低的地方 10.漠漠:陰沉迷蒙的樣子

四、解讀詩意:

八月深秋時節,狂風怒号,卷走了我屋頂上的多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江去,散落在對岸的江邊,飛得高的茅草挂結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到池塘水中。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然狠心這樣當面做搶掠的事。毫無顧忌地抱着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嘴唇幹燥也喝止不住,回來後拄着拐杖,獨自歎息。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的烏雲像墨一樣黑,深秋的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下來。粗布被子蓋了好多年,又冷又硬,像鐵闆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裡蹬破了。一下雨屋頂就漏水,床邊沒有一點兒幹的地方,房頂的雨點不間斷,像下垂的麻線一樣密集,不停地往下漏。自從遭受安史之亂,我睡覺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如何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護天下貧寒的士人,讓他們開顔歡笑!任憑風吹雨打也不為所動,安穩得像山一樣。唉!什麼時候眼前才能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獨自被秋風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願!

五、理解默寫。

1.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描寫大風過後,天空陰沉迷蒙,秋雨即将到來的句子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2. 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表現自己雖身處窮困之境,卻依然心憂天下寒士的句子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

3.抒發詩人身居陋屋仍關心百姓疾苦的句子: , !

4.《茅屋》中與“但願蒼生俱保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5. 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表現詩人甘願犧牲自己以換取百姓溫暖的博大胸懷的句子是: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6.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概括地寫詩人長期以來生活貧困的句子是: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裡裂。

7.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詩中,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展現了推己及人的“大愛”情懷。

8.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表達詩人舍己為人至死不悔濟世情懷的詩句是: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9.《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兩句,寫狂風停止之後,雲層變得墨黑,天色馬上暗下來,引出下文屋破又遭連夜雨的境況。

六、歸納中心:全詩先叙事,後議論抒情,由茅屋被風雨襲擊的遭遇,生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的呼喊,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以及博大寬廣的胸懷

七 曆年中考題集錦

1.(2018河北)(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D 】

A這首詩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風吹破引發感慨而寫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詩篇。

B詩人對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進竹林的行為無可奈何,隻好拄杖歸來,獨自歎息。

C布衾如鐵,屋漏床濕,雨腳如麻,長夜難眠,表現出詩人窮困苦痛的生活狀況。

D這首詩最後一段運用叙述抒情的表達方式,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濟世情懷。

2.(2012河北)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節選),回答問題。(6分)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裡裂。

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1) 這段文字節選自唐代詩人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分)

(2)這段文字中,開頭兩句的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3分)

渲染凄苦的氛圍,襯托詩人愁苦的心情,為下面内容做鋪墊。

(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給3分,意思對即可)

(3)請對這段文字中畫線的句子進行簡要賞析。(2分)

示例: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寫了秋雨的細密連綿。

(答出“修辭手法”給1分,答出“形象地描寫了秋雨的細密連綿”給1分)

3.描述“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所呈現的畫面。(3分)

示例: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的烏雲像墨一樣黑,此時已是深秋時節,天色陰沉迷蒙,漸漸黑了下來。(意思對即可)

4.詩中有不少精彩的描寫,如對惡劣天氣或生活環境的描寫。試結合具體詩句簡要分析。(3分)

示例一:八月秋高風怒号:“風怒号”,以拟人化的手法,從聽覺角度寫出秋風聲勢之盛。

示例二: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環境描寫,渲染凄苦的氛圍,襯托詩人愁苦的心情,為下面内容做鋪墊。

(舉出具體句子并合理分析給3分,意思對即可)

5.(2015百色)白居易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請你談談杜甫這首詩是如何“為時”“為事”而寫的?

“為時”(為反映社會現實):安史之亂這一背景下老百姓苦難的生活 ;(1分)

“為事”(為體現詩人思想):抒發詩人先人後己、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 。(1分)

6.群童抱茅單是“欺我老無力”嗎?這一情節對後文有何作用?

不是。是因為貧困。是結尾的伏筆。

7.找出第一節後三句中的動詞,說說這些描寫中透露出詩人當時怎樣一種心情?

飛、渡、灑、挂罥、飄轉;一個接一個動詞組成一幅幅圖畫,牽動詩人的視線和心,透露出詩人對大風破屋的焦灼和怨憤之情。

8.第二節從表達方式看,主要屬于什麼?“歸來倚杖自歎息”的“自”如何理解?

記叙。“自”顯得很沉痛,詩人如此不幸的遭遇隻有自己歎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與幫助,暗示世風淡薄,因而他“歎息”的内容也就深廣。

9.怎樣理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風雨不動安如山”?

詩人從當時個人的苦難遭遇,想到天下廣大寒士的命運,因此他大聲疾呼,希望普天下的寒士都能得到庇護所,安居樂業。 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以及博大寬廣的胸懷

10.杜甫一向關心人民疾苦,他的詩素有“詩史”之稱,但為什麼這首詩他卻一反常态,隻寫自己的個人遭遇?請談談你的理解。

作者通過個人遭遇的描寫,推己及人,仍然表現了憂國憂民、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以及博大寬廣的胸懷。

《中學生語文課程标準》規定的40首古詩詞,是中考考試範圍。40首古詩詞,清平樂老師逐首作了細緻講解,可翻開前面内容,可閱讀、可打印。你的進步,是我的快樂。

如果有用,請點贊關注收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