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戲是一種源于明末清初,起于福建泉州、漳州,後主要在台灣等地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又被稱為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手袋傀儡戲、掌中戲、小籠、指花戲。
除了用木頭雕刻成中空的偶頭、戲偶手掌與人偶足部外,布袋戲偶身的軀幹與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裝;演出的時候,操偶人将手套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表演。正因為早期戲偶的身子非常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戲之通稱。
其外形栩栩如生、造型精美,既能夠體現人戲的唱、念、做、打,以及喜、怒、哀、樂的感情,又能方便操偶師表演一些人戲難以體現的動作。布袋木偶戲尤為擅長武打場面和善于刻畫人物性格,霹靂布袋戲作為當下台灣布袋戲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影視布袋戲,将傳統布袋戲與現代文化相融合,将布袋戲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高度。
“霹靂布袋戲”,是台灣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在傳統布袋戲的基礎上創新的電視布袋戲,因每部劇名都有“霹靂”二字而得名,以1984年“霹靂城”為初創。
現今被廣大戲迷所熟知的“霹靂布袋戲”則指1988年“霹靂金光”,以素還真為主線衍生發展的一系列江湖恩怨故事。例如:“霹靂俠影之轟動武林”、“霹靂開天記之創神篇”、“霹靂迷城之九輪異譜”等。
霹靂系列由人稱“十車書”的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強華任總編劇、人稱“八音才子”的黃文擇統籌口白。該系列從最初的“霹靂金光”起,至今總計播出3000多集、每集平均一個半小時,至今,仍不斷推陳出新。
布袋戲的一大特點是善于人物刻畫,而“霹靂布袋戲”則将這一特點表現得淋漓盡緻。
自創至今,“霹靂布袋戲”出場的主要人物高達1000多個,規模宏大,堪比三國,從外形來說,風格各異、精美華麗、栩栩如生;從人物性格來說,一人千面,對主要人物的刻畫細膩深邃,堪比紅樓。
例如:
佛門弟子本該是六根清淨四大皆空心無挂礙的,“霹靂布袋戲”中的佛門弟子卻塵思心懷天下有佛家的悲憫,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為情所困被情所累,佛者聖華之下也曾被心魔所困;
在傳統的認知中,佛家弟子不會殺生,遇到蝼蟻也不忍傷害,而佛家弟子佛劍分說心系衆生也不斷殺生,更提出了“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人”的佛家新理論;
黑海森獄皇子玄膑為得到皇位,隐藏鋒芒與能力,謙卑謹慎、在當權者面前表現出一副無德無能惟命是從的樣子,實則野心勃勃心狠手辣暗中部陣,危急時刻卻願意冒死拯救自己的兄弟,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兄弟的一線生機。
傳統的布袋戲分為生、旦、醜三大行及淨、童、雜、獸四大當,再細分則可以分成六十種以上的角色,也就是所謂的「七大行當六十角」,這在“霹靂布袋戲”中仍有體現。
不過,“霹靂布袋戲”不完全依照這種分類,它在原有布袋戲的基礎上适當做了些許改動,模糊了角色的界限,這也為它人物性格多重性的成功塑造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在“霹靂布袋戲”中,對人物性格多重性的塑造可謂十分用心,上到一線大人物,下至三線式的小人物,每一個角色都被賦予獨特鮮明的個性特點,人物性格具有唯一性,但每一個人物又并非單純的大善大惡,而是都有多重性格,一人千面,能夠讓觀衆對他們又愛又恨,一線主角素還真就是其代表。
素還真,首次登場是在“霹靂金光”這一單元的第十三集,自号清香白蓮,人稱素賢人,名字有返璞歸真之意,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如蓮般清新素雅的人,外貌也是一個頭帶蓮冠手拿拂塵身穿素衣面若冠玉的小生形象。
作為正派代表的素還真,是“霹靂布袋戲”中所有正派人物及百姓心中的精神支柱和智慧的化身,不止在正派人物中一呼百應,反派人物對他也是又愛又恨。甚至可以說,他是神一樣的存在。從他現在的詩号就可以看出他的能力: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腦中真書藏萬卷,掌握文武半邊天。
在“霹靂布袋戲”中,儒釋道三教人物的形象鮮明,對比突出,就連人物名字及其居住地以及武學名稱都鮮明地反映出各自學派的特點。
儒家人士溫文儒雅、注重忠孝禮義,例如:儒門的主要陣地“文詣經緯”、儒家人物隐春秋,隻是名字就充滿了儒學氣息;道家人物仙風道骨,多了幾分神秘色彩,例如:道家人物沖隐無為,名字就已顯露出道家的無為思想。但也有很多難以分門别類的人,看起來似乎是儒釋道三教之人,又不像儒釋道三教的人,素還真就是這類人的代表。
本文作者:十九
(更多精彩請持續關注“興在趣方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