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滅絕模拟

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滅絕模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8 00:43:42

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滅絕模拟(除了小行星撞地球和火山噴發)1

用于本次研究的、采自陝西山陽盆地的1件恐龍蛋化石标本。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從2.35億年前的晚三疊世出現到6600萬年前的白垩世消失,恐龍在地球上存活長達1.7億年,其演化過程、滅絕之謎長期以來備受學界和大衆關注。

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滅絕模拟(除了小行星撞地球和火山噴發)2

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員王強介紹本次研究的恐龍蛋化石标本,及山陽盆地三類恐龍複原效果圖。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中國科學家最新完成對采自陝西山陽盆地1000多件原位埋藏的恐龍蛋和蛋殼标本研究顯示,恐龍滅絕除了小行星撞擊地球、火山噴發兩大傳統的外部因素假說外,也有它自身的原因——6800萬年前至6600萬年前的200萬年間,恐龍多樣性發生持續性衰退,這一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導緻恐龍走向滅絕。

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滅絕模拟(除了小行星撞地球和火山噴發)3

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員王強展示介紹本次研究的恐龍蛋化石标本。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聯合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科研人員共同完成的這項恐龍重要研究成果論文,北京時間20日淩晨以封面文章形式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線發表。合作團隊通過對陝西山陽盆地開展系統的古生物學、磁性地層學、旋回地層學等研究工作,為破解恐龍滅絕之謎提出新的認識。

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滅絕模拟(除了小行星撞地球和火山噴發)4

陝西山陽盆地的三類恐龍化石複原效果圖。 趙闖 繪圖 攝

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員王強20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指出,科學家從未停止尋找恐龍在地球上消失的原因,關于恐龍滅絕的各種假說中最具代表性的觀點有地外因素,如小行星撞擊地球假說,也有地内因素,如印度德幹火山爆發等,但都與重大地質事件相關聯。其實,要回答好恐龍滅絕之謎,最為核心的還是要依托于恐龍在地球上生存的時空記錄,但此前由于陸相地層記錄的不完整性和區域差異,給這一問題的解答造成全球對比上的困難。

陝西山陽盆地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具備研究晚白垩世-古新世恐龍滅絕之謎的陸相盆地,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地學前輩們在秦嶺東部地區已陸續發現晚白垩世恐龍骨骼、恐龍蛋和古新世哺乳動物,并初步建立該地區白垩系-古近系的陸相地層框架,為開展恐龍等相關科學研究奠定基礎。

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滅絕模拟(除了小行星撞地球和火山噴發)5

圖AB展示秦嶺東部盆地恐龍多樣性在晚白垩世變化;圖c為目前發現恐龍化石點6600萬年前全球分布情況。 研究團隊 供圖

他介紹說,恐龍蛋作為恐龍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的主要載體,不僅可以反映恐龍的繁殖習性,同時因其在地層中的富集埋藏規律也很好反映了恐龍生存時期的古環境信息。本次合作研究中,研究團隊在山陽盆地采集到1000多件晚白垩世原位埋藏的恐龍蛋和蛋殼标本,恐龍蛋類型主要為瑤屯巨形蛋、長形長形蛋和坪嶺疊層蛋,其母體恐龍分别為竊蛋龍類和鴨嘴龍類,這與山陽盆地恐龍骨骼化石所代表的恐龍類型十分吻合,另外該盆地内還産有少量的暴龍類和蜥腳類骨骼化石。恐龍蛋和恐龍骨骼表明,當時盆地内的恐龍多樣性處于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

為确定山陽盆地恐龍化石所在地層的地質年代,合作團隊在山陽盆地開展詳細的磁性地層學、生物地層學和旋回地層學研究。他們在山陽盆地的4個代表性剖面上采集3538塊古地磁定向樣品,經過對樣品古地磁實驗結果分析确定其年代為距今6638萬年到6570萬年,結合區域地質背景分析表明,山陽盆地在晚白垩世到古近紀期間沒有經曆大的構造活動,其沉積地層基本連續。

為進一步提高地層的年齡精度,研究團隊又在山陽盆地内以5厘米間隔連續采集5466塊岩石标本,利用天文軌道調諧方法在磁性地層學結果基礎上對地層年齡進行10萬年分辨率的劃分。至此,研究團隊獲得山陽盆地44個連續恐龍蛋化石層位的高分辨率年齡,從而為分析白垩紀末期恐龍多樣性變化及其驅動因素提供可靠的年代學基礎。

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滅絕模拟(除了小行星撞地球和火山噴發)6

山陽盆地岩性柱AB、磁極性序列C、天文調諧結果D、恐龍化石分布E及海洋氧同位素在白垩紀末期變化FG。 研究團隊 供圖

王強表示,年代學綜合測定結果顯示,山陽盆地恐龍化石分布的時限為6824萬年到6638萬年前,表明山陽盆地内的恐龍多樣性在其滅絕前的約200萬年間一直處于比較低的水平。研究團隊結合秦嶺東部其他晚白垩世盆地以及山東萊陽、廣東南雄等地發現的恐龍化石,發現在距今7200萬年前後,中國的恐龍多樣性有一個明顯的降低趨勢,這與北美西部的恐龍化石分布特征有相似之處,他們研究認為,恐龍多樣性在晚白垩世的降低很可能是一個全球性現象。

中國這項恐龍蛋最新研究成果,為人們認識恐龍的滅絕過程和機制提供出新的依據和視角:恐龍屬于卵生動物,恐龍蛋的孵化成功率直接決定恐龍種群的繁盛與否。同時,恐龍蛋的孵化需要合适的溫度、濕度甚至二氧化碳濃度。“因此,在晚白垩世時期,随着自然生态系統和恐龍自身的協同演化,恐龍多樣性發生持續性衰退,降低了恐龍的環境适應能力,并導緻其無法從由火山爆發或小行星撞擊地球等重大災害事件所引起的環境劇變中生存和複蘇,從而最終走向滅絕。”王強說。(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