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聶衛平對局講解

聶衛平對局講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02:01:40

聶衛平對局講解(連聶衛平都第一次見的)1

柁嘉熹與姜東潤的名局引發對圍棋規則的思考。 圖/華學明

11月26日,第24屆農心杯第6局,柁嘉熹九段與韓國姜東潤九段下出四劫循環名局。但因中韓圍棋規則上的不同,這盤棋局也有了不同的結果,這在競技類項目中非常罕見。“柁姜名局”的背後,實則是中日韓三國在圍棋規則上的不統一。貼子(目)制問世以來,中日韓圍棋規則雖經數次調整,但始終沒有達成統一。

同一棋局不同規則下有着不同結果

第24屆農心杯第6局,柁嘉熹九段與韓國姜東潤九段下出一盤四劫循環名局。但因中韓圍棋規則上的不同,兩名棋手對局結束後仍不知結果。

“棋聖”聶衛平表示,這盤棋形很有意思,這并不是簡單的循環劫,黑白兩塊棋循環劫雙活。另外一塊黑棋可以做兩個劫出來,雖然隻有一隻眼,但仍可以存活,“我下圍棋有60年了,第一次見到這麼奇特的形狀。”

按照中國圍棋“禁同形”的規則,柁嘉熹外圍黑大龍算“假生”,不能“同形”進行的話,便不能算是活棋,幾乎是必敗無疑。柁嘉熹賽後也表示,終局時誰也不知道最後會是怎樣的結果。收完官子後,兩人隻能等待裁判判罰。

農心杯是韓國棋院主辦,比賽按照韓國圍棋規則進行。中國圍棋協會副主席、國家圍棋隊領隊華學明稱,當值裁判是職業高手,“中國通”睦鎮碩九段也在場,兩人都斬釘截鐵地說柁嘉熹輸了,“既然裁判說輸了,我也不會有什麼意見。”華學明表示,姜東潤本來有各種下法,最終下成這種局面,裁判判柁嘉熹負可以接受,不過她同時要求韓方出示相關規則。

華學明表示,韓國規則針對這一情況在文字上描述比較含糊,中日規則在這點上是較為一緻的,即相關聯的棋必須是活棋,否則就是“假生”,假生要被判負。半個多小時後,韓方來電告知柁嘉熹和姜東潤的這盤對局判為和棋,當晚再加賽一局。

圍棋世界大賽中,這樣的情形極為少見。名宿曹大元九段表示,四劫循環的情況雖少也出現過,但在農心杯這樣高規格的比賽中出現,且因為規則不同出現不同判定結果的,這還是第一次。

貼子(目)制數次調整至今未統一

關于圍棋規則,目前主要采用的有4種,除中日韓外還有應氏規則。簡單來講,中國圍棋使用的是數子法,日韓使用的是數目法。“理論上日韓規則應該是一緻的,其核心是計算‘目’。中國規則則是‘子’,二者之間相當于不同軌道。”華學明表示。

因為黑方先行存在一定優勢,圍棋規則均采用了貼子(目)制度,即結算勝負時先行方須扣除一定分數,以平衡先手優勢。貼子(目)制問世多年,各國規則雖經數次調整,但至今尚未統一。

通常情況下,一盤棋用這幾種規則計算出來的結果是一緻的。但也有極小的概率,比如柁嘉熹和姜東潤的這盤名局。“圍棋也是一個競技項目,但從來就沒有過統一的規則。作為一個國際比賽,沒有統一規則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曹大元稱,這可能在體育項目中絕無僅有。

1957年,中國圍棋規則最初版是黑貼2又1/2子,但這一規則導緻和棋比例較大,不太适用于淘汰賽。之後,中國規則改為2又3/4子,日韓則是黑棋貼5目半。這種規則下,黑棋勝率統計偏高,各國之後均上調了貼子(目)值。2002年,修訂後的《中國圍棋競賽規則》将規則改為黑棋貼3又3/4子,約等于貼7目半,日韓則改為貼6目半,這一規則框架延續至今。

除中日韓圍棋規則外,還有一種應氏計點規則。1988年,首屆應氏杯采用了應昌期制定的應氏規則,并延續至今。應氏杯創始人應昌期從小酷愛圍棋,耗時數年創立了一套獨特的《應氏棋規》。應氏棋規采用“黑貼8點,平點黑勝”的條例,但當時棋手認為貼目過多,都更願意拿白棋。

規則不統一難以有效推動圍棋發展

既然中日韓圍棋規則各異,就沒想過統一嗎?此前,中日韓三方确實就規則進行過探讨,但并沒達成一緻意見。華學明介紹,因為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圍棋組織,雖然各方也曾推動規則統一,但因難以在本質上妥協,故采取誰主辦用誰的規則。比如,農心杯、LG杯、三星杯等用韓國圍棋規則,春蘭杯、爛柯杯、夢百合杯等用中國圍棋規則,應氏杯則用應氏計點規則。

曹大元表示,其實也有變通的辦法,如果各方對此都重視的話,類似柁嘉熹和姜東潤這樣的棋局就比較明朗了,“我個人覺得這些問題是要重視起來,作為一個正式競技類項目沒有統一的規則,是很不嚴肅的。”

2008年首屆智力運動會期間,曾就圍棋賽事規則有過修訂,在中國圍棋規則的基礎上引入“收後還子”。這一規則結合了數子法、數目法和計點制規則長處,讓數子、數目、計點的結果相一緻,被譽為是較好的圍棋統一規則。隻是在智運會後,這套規則并未在世界大賽延用。

曹大元表示,時機成熟時可以出台一項國際比賽規則,“各國國内可以有各自規則,但牽扯到國際比賽就用國際比賽規則。”曹大元回憶,當年盛極一時的中日圍棋擂台賽,因為是雙方共同主辦,規則也沒有統一,在東京比賽時用日本規則,在北京比賽時則用中國規則。

剛剛衛冕大棋士頭銜的丁浩九段也在社交媒體發聲,即便是很多職業棋手,因為規則上的不同對特殊局面的判定也都是一知半解,否則類似柁嘉熹與姜東潤這樣的棋局就不會出現,“姜東潤若知道會出現這種情況,之前肯定會選擇其他下法。”

丁浩稱,目前不同國家的規則流通性不強,偶然遇到争議,兩名一頭霧水的棋手隻能尋找裁判判決。他說,如果中日韓三國能公開透明地公布各自圍棋規則并積極傳播,相信職業棋手都是願意去認真了解的,對圍棋普及也是一件好事,“如果一種事物的規則都不能統一,那麼發展也無從談起。”

新京報首席記者孫海光

編輯 吳正陽

校對 陳荻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