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一年兩茬池塘生态養殖紅螯螯蝦畝效益達3萬元
基金項目:2018年莆田市市級項目技術開發與應用(2018N2015)
_王茂元
為探索紅螯螯蝦更加适宜的養殖方式,增加紅螯螯蝦年生産能力,提高養殖産量與效益,筆者于2020年在仙遊縣大濟鎮标準化池塘養殖示範場開展了紅螯螯蝦池塘一年兩茬生态養殖試驗與示範,取得了較好的養殖效果。現将該技術進行歸納總結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1. 池塘條件與增氧 池塘土質以黏壤土為宜,底部平整,無或少淤泥,保水性能好,形狀以長方形為佳,通風向陽,環境安靜,面積根據實際地理位置大小皆可。池塘安裝有獨立的進排水設施,進排水口均設置網罩,嚴防青蛙、老鼠、蛇類等敵害進入以及紅螯螯蝦逃逸,同時池塘使用鐵絲、聚乙烯網片、水泥柱等材料搭建簡易保溫棚,用來防止鳥類偷食以及冬季池塘保溫。另外,在每口池塘中間沿長邊方向設有人工投料步道,長度為長邊的75%左右。水源充足、無污染源、排灌方便、水體弱堿性為好。養殖池塘采用水車式或微孔增氧系統增氧,建議每口池塘配備0.75千瓦水車式增氧機1~2台。
2.池塘消毒與清整 每個養殖周期前,清除池底淤泥後曬塘至塘底開始幹裂,平整池底和清除四周雜草、異物,整修加固池壩等。兩茬養殖前均使用生石灰和茶粕相結合的清塘消毒方法,生石灰用量為 100~150 千克/畝,茶粕的用量為40~50千克/畝,以殺滅塘中的野雜魚、緻病菌、寄生蟲以及其他敵害生物。
3.設置防逃設施 在池塘内壁四周覆蓋一層80厘米的黑色防曬膜,防曬膜下端浸水20~30厘米,露出水面50~60厘米;同時在池埂四周安裝鐵絲防逃網,防逃網高出地面 50 厘米,入土約20厘米,每隔2米用木樁固定。防逃網向内微傾斜,這樣既可以防止蝦逃跑,也可以防止敵害生物進入池塘。
4.種植水草與設置隐蔽物 種植的水草主要為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鳳眼蓮、水芹以及空心菜等水生植物,種植面積在20%~30%,種植時間是池塘消毒後進水10厘米時。伊樂藻主要種植在池塘底部四周距離池埂100厘米左右,株距30~40厘米,種植2行;水葫蘆采用“五點梅花”式種植。水草種植面積約25%,同時在池底适量放置一些廢棄PVC管、切割的廢舊輪胎、瓦罐等材料,供蝦隐藏,減少互鬥。
5.池塘肥水 在兩茬蝦苗下塘前10天左右,選擇在晴天上午,每畝水面使用經發酵的有機肥50千克進行施肥,同時結合使用少量肥藻膏進行肥水培藻,用于培養水體中的有益藻類如小球藻、鞭毛藻等以及原生動物如輪蟲、紅蟲、蚊蟲幼體等,以增加紅螯螯蝦幼苗的生物餌料,這對提高蝦苗的成活率起着重要作用。
6.苗種的放養 放苗前使用茶粕消毒水體,主要是滅殺水蜈蚣、蜻蜓幼蟲等害蟲,另外池塘水體提前潑灑維生素C+葡萄糖,使用高錳酸鉀2 克/米³或 2%~3%的鹽浸浴蝦苗 10~15 分鐘下塘。一年兩茬生态養殖主要是利用簡易保溫棚提高放苗和養殖的池塘水溫,第一茬在2月初放苗,規格為1~1.5厘米,密度為5 000~6 000尾/畝;第二茬在7-8月放苗,規格為3~4厘米,放養密度4 000~5 000尾/畝,具體見表1。
表1 紅螯螯蝦苗種放養情況
7.飼料投喂 在苗種下塘3天後開始投喂南美白對蝦配合飼料,蝦料型号由0号料逐漸過渡到1号料,投喂量為蝦苗體重的5%~8%,晚上8:00-9:00、清晨5:00-6:00各投喂1次。飼養約3個月後,投喂2号南美白對蝦料,并開始增加玉米、南瓜、大豆等植物性餌料,投喂量逐漸降低至3%~5%,同時在池塘上下風口處各設置餌料台,觀察蝦的攝食情況。
8.水質調控 蝦苗下塘前池塘加注新水後,使用二溴海因消毒水體,3天後使用肥水寶、肥藻膏 等 培 肥 水 質 , 養 殖 前 期 水 深 維 持 在 0.5~0.6 米,然後逐漸加注新水,養殖後期維持在1.2~1.5米,水體透明度維持在30~40厘米。每10天左右使用生石灰20千克/畝消毒水體,調節水體pH,補充鈣質促進蝦蛻殼;另外使用茶粕滅殺水中敵害生物;每月全池潑灑光合細菌、芽孢杆菌等調節水質;每10天檢測水中的pH和氨氮,發現異常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保持水質清爽。
二、日常管理
1.勤檢查多巡塘 每天巡塘檢查2~3次,注意觀察紅螯螯蝦的攝食、活動、生長、蛻殼情況,及時清除餌料台剩餘餌料,同時注意水質和池底環境變化。經常檢查進排水口的過濾網,注意防除敵害;做好排澇、防洪、防逃措施,确保養殖安全。
2.做好病害防控 紅螯螯蝦抗病力強,平時以防控為主,常用清塘消毒劑有生石灰、漂白粉、二溴海因、茶粕等,時間最好選擇為晴天上午,特别是在使用茶粕清塘或者消毒時,茶粕的用量為40~50千克/畝,先将茶粕搗碎浸泡24小時,然後連渣帶水潑入塘内,以殺滅塘中的野雜魚、緻病菌、寄生蟲以及其他敵害生物。
3.科學投喂 紅螯螯蝦食性雜,目前人工養殖條件下沒有專用飼料,野生自然環境中喜歡攝食鮮嫩草根、腐殖質、水生浮遊生物和小雜魚、螺蛳等。養殖業者主要以南美白對蝦配合飼料進行投喂,同時搭配植物性餌料,如菜餅、豆粕、南瓜、玉米等。苗種下塘後前3天不建議投喂飼料;養殖中後期适當增加植物性餌料的投喂。整個養殖過程中飼料投喂仍要堅持“定時、定量、定點、定質”的原則,兼顧餌料的适口性,同時具體投喂量還應根據天氣、水質、蝦的活力以及生活習性靈活掌握,設置餌料台進行投喂。
4. 水質管理 紅螯螯蝦養殖前期以肥水為主,透明度維持在 30 厘米左右,以加注新水為主;中後期勤換水,每10~15天加換水1次,每次10~20厘米,透明度維持在30~40厘米。另外每月使用消毒劑淨化水質1次,同時使用EM菌或枯草芽孢杆菌等調節水質。定期開啟增氧機增氧,确保池水有較高溶氧,嚴防缺氧浮頭。
三、結果
經過2019-2020年的養殖試驗示範,紅螯螯蝦單茬養殖成活率都在 50%以上,平均成活率62%;平均體重83.8克/尾,單茬畝産都在250千克以上,售價120元/千克以上;總産值300萬元以上,平均畝産值3萬元以上,投入與産出比為1∶1.6。收獲以及效益情況見表2、表3。
表2 收獲與銷售情況統計
表3 經濟效益分析
四、讨論
紅螯螯蝦是世界上較為名貴的淡水經濟蝦種之一,是目前國内比較熱門的養殖新興品種,近年來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随着養殖技術與市場的不斷成熟,紅螯螯蝦與國内的小龍蝦(克氏原螯蝦)相比,在規格、出肉率、營養價值以及市場價格上均有明顯的優勢,然而其在标準化養殖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細節上的不足。針對目前養殖方面出現的一些問題,筆者結合自身的生産實踐經驗建議廣大養殖戶注意以下幾點:①苗種質量好。選擇蝦苗時,應購買知名度較高的正規廠家生産的蝦苗,并确保活力好、規格整齊、無病無殘。②放養密度與規格合理。紅螯螯蝦最終出池成活率和養殖産量與放養密度和規格關系較大,大規格蝦苗對環境适應快,成活率高,養成容易;規格偏小,環境适應慢,成活率低,養成規格不整齊,産量低。同時根據不同的養殖模式控制好養殖密度。③水草密度種植适當。紅螯螯蝦喜水質清爽,保持良好的水草生長及藻相是養殖成功的關鍵。但水草密度要适當,水草覆蓋率過大,會影響蝦的活動覓食,不利于生長,最終收獲時會造成規格大小不一,影響産量;水草覆蓋率過小,不利于水質淨化和蝦的躲藏,養殖成活率和産量低。建議蝦池水草覆蓋量應控制在池塘總面積的20%~30%,落實好“養蝦先養草”的策略。④加強飼養管理。整個養殖周期,應對水質、飼料、防逃、防盜、清除敵害等日常工作進行科學管理,尤其是逃跑和敵害生物襲擊常常造成養成率低,影響産量,另外就是清塘要徹底,定期消毒調節好水質,貫徹好“養蝦先養水”的理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