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了兩點、三點、四點做偏旁的字,總結起來就是兩點是冰、三點是水、四點是火。然後就想到“熊”字和“燕”字,這兩個字都是四點底,跟火又有什麼關系呢?
可能有人會說,“熊”字下面的四點,不就是它的四個爪子嗎?
其實不是的。
熊,最早寫做能。
能字象形,右邊的兩個“匕”就是熊爪。
因為熊身高力大,便用它來形容有能力、有才能的人。
傳說大禹治水時,曾經化身一頭力大無窮的巨熊,鑿開大山,疏通河道,将淤積的洪水引入大海,這才消除了當地的水患。
“能”字作為能力、才能用得多了,就在下面加上火,另造出熊字,表示熊這種動物。
為什麼加火呢?
一方面因為柴堆上跳起的火焰跟熊張牙舞爪的樣子很像。人們不隻給熊字加了火,還用熊熊來形容大火;
另一方面因為熊強壯有力,可以作為陽性、雄性的代表。《詩經》中有“維熊維罴,男子之祥;維虺維蛇,女子之祥”的句子,意思是懷孕時夢到熊罴就會生男孩;夢到虺蛇就會生女孩。
所以,熊的爪子是右上角的兩個“匕”,下面的四點由火演變而來。
那“燕”字呢?它下面的四點也什麼含義呢?
從“燕”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看出,甲骨文象形,是一隻尖嘴剪尾、展翅向上飛的鳥兒。小篆字形經過轉化,燕子的頭、嘴變成“廿”,身體變成“口”,翅膀變成被身體分開的“北”,尾巴則變成“火”。按着慣例,這個在底部的火,隸化時變成了“四點底”。
所以,“燕”字的“四點底”雖然來源于“火”,卻與火沒有關系,隻是燕尾的象形而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