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雲南十八怪第四集

雲南十八怪第四集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5 05:02:21

雲南十八怪第四集(新編雲南十八怪)1

本版美編 張維麟 畫

雲南十八怪第四集(新編雲南十八怪)2

本報記者 孫曉雲 周燦 攝

雲南十八怪第四集(新編雲南十八怪)3

“雲南十八怪”,是雲南特有的一個社會現象,形成于20世紀40年代。百年滄桑,過去貧窮、落後、封閉的雲南,今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的“十八怪”被如今變化所取代——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經濟發展不斷加速、百姓生活越來越好。請跟随記者的腳步進城鄉訪群衆,感悟改革開放40年來雲嶺大地的巨變。

第一怪 春天成為大品牌

“第一屆昆交會舉辦的時候,展館周圍還都是農田,如今這片區域已經是熱鬧之地了。”站在昆明國際會展中心的旗杆前,東方環球(昆明)國際會展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展館運營公司總經理宋青松感慨萬分。

1993年,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首屆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應運而生。剛剛大學畢業入職工作的宋青松與昆交會的緣分就此開始。“這是昆明第一次舉辦這樣大型的展會,從來沒見過那麼多外國參展商,也沒有見過那麼多新穎獨特的東西,真的是讓人大開眼界。”回憶起25年前的首次“相逢”,宋青松依然很興奮。他告訴記者,從1993年至今,他見證了昆交會如何一步步成為我國西南地區乃至南亞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國際經貿盛會,見證了春天如何成為昆明最響亮的品牌,也見證了雲南如何一步步擁抱世界。25年來,随着越來越多的各國參展商到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春城。從20世紀90年代每年隻有七八個展會,慢慢增加到三四十個,一直到現在每年都有50多個展覽在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舉辦,都印證着昆明四季如春的吸引力,也彰顯着七彩雲南的魅力。

“你看現在雖然是寒冬時節,但昆明溫暖如春,所以把昆明打造成為‘會議之都’是有明顯優勢的。”宋青松說,随着會展中心周邊配套的不斷完善,相信未來将會有更多像昆交會一樣的盛事在昆明舉辦,而他也将堅守在崗位上,繼續見證“春天的故事”。記者 李承韓

第二怪 億年昆蟲奧秘曬

1984年,地質生物學家侯先光在帽天山挖到一塊寒武紀早期的無脊椎動物化石,成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同時也開啟了科學家們對帽天山的“探索與發現之旅”。2012年6月底,澄江化石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産成功。玉溪澄江帽天山瞬間把世人引入5.3億年前寒武紀早期那地老天荒的神秘世界。

“雲南這塊土地太神奇了!‘雲南蟲’是脊索動物最早的祖先,他的發現是劃時代的事件。這裡,是人類祖先的起源地;這裡,可以聽到遠古生命的回聲。”30多年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遊客絡繹不絕到帽天山考察、研究和探訪,一次次的發現,讓世界一次次震驚。

近兩年來,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産管理委員會完成并實施了《雲南澄江動物群古生物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啟動了《雲南澄江動物群古生物國家地質公園旅遊規劃》《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産保護規劃》《澄江動物化石群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規劃》編制工作,促進世界遺産與地方經濟的協調發展。目前,帽天山及周邊18平方公裡的範圍涉及雲南澄江動物群古生物國家地質公園、澄江動物化石群省級自然保護區、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産,根據不同的保護要求進行有效規劃。

即将開館的澄江化石地博物館目前已創作了澄江化石絕版木刻、陶器、瓷器、文具類、絲巾等一系列工藝産品,把澄江化石微小的個體形象變為大家身邊觸手可及的文化符号。記者 餘紅

第三怪 千年故事穿葉來

12月7日,農曆大雪。幹淨得耀眼的陽光灑在騰沖銀杏村,銀杏樹燦如黃金,遊客在“盡帶黃金甲”的村子裡盡情撒歡,村裡140餘個農家樂為遊客提供休憩、餐宿服務。

村委會旁的安泰農家樂就是遊客最喜歡落腳的地方之一。“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隻要一有空,老闆陳安泰就要對遊客感歎一番。銀杏村有百年以上銀杏樹1200餘株,500年以上銀杏樹50餘株,而村裡兩棵銀杏王至少有1000年。

銀杏成林已近千年,銀杏村成景也有數百年。但銀杏村的旅遊價值直到近幾年才被發現。“改革開放初期,這裡是水尾巴、路尾巴、電尾巴‘三尾巴’村,是固東鎮最窮的自然村。”陳安泰告訴記者,近幾年來,銀杏村積澱千年的旅遊資源逐漸轉變為度假休閑産業,吸引了國内外遊客。每年為銀杏村帶來了6000萬元的收入。更令人振奮的是,獨具特色的銀杏村旅遊已經走上了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發展之路。

本報記者 李繼洪

第四怪 大象進村不見外

一夜醒來,挂在屋檐下的玉米和廚房的食鹽等物品,被闖進家中的野象“毫不見外”地掃蕩一空,這樣的狀況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附近的村寨,已經見慣不怪。

景洪市大渡崗鄉關坪村委會香煙箐村民小組長馮廣林介紹,香煙箐原來位于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内,政府對香煙箐實施整體搬遷,把村寨搬遷到野象谷附近的公路邊。

雖然搬出了保護區,但野象還是會時不時到寨子裡“轉悠”。“現在政府為我們購買了野生動物肇事公衆責任險,我們的農作物要是被大象吃了,上報林業站後保險公司就會來理賠,所以也不用着急。”村民馮廣榮說,搬遷出來後,就曾經有野象闖進過他和幾個村民的家中吃糧食和食鹽,但他們都不驅趕。每次這些不速之客到來時,他們就關起門上樓睡覺。第二天等大象走了之後再向林業站報告。記者 戴振華

第五怪 山貨觸網銷四海

李夢媛是鎮康縣大古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過去每年都要全國各地跑,自從進駐鎮康縣南傘工業園區電子商貿城以來,從電子商貿城到家,“兩點一線”成了她的日常生活。“現在我坐在店鋪裡、家裡,通過網上銷售,我的茶葉就可以銷往五湖四海。”

同樣,鎮康縣黑森林食品有限公司的客戶覆蓋了上海、北京、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每天大概就有1000單到1500單左右,基本都是回頭客。”公司總經理張必孝說。他口中的回頭客就包括俄羅斯等地的客戶,每個月俄羅斯客戶都要在他這裡購買每袋約2斤的紅豆薏仁粉100至200袋。

張必孝說,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模式,每天的訂單數量都在增加,月收入也從初期的50萬元左右上升到現在的90萬元左右,“這麼好的銷售額全都是‘電商平台’的功勞。”

電子商務好平台,坐在家裡全球賣。鎮康縣大力推動電子商務領域共建共享,目前,該縣已建成縣級電子商務運營中心1個,鄉鎮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站7個,村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點71個。南傘工業園區電子商貿城入駐企業(個體)41戶,年内入駐電商創業孵化園内的企業(個體)線上線下銷售額将突破5000萬元。記者 李春林 謝進 通訊員 李麗君

第六怪 仙鶴過冬吃外賣

大山包位于昭通市西部,海拔3000米至3200米,總面積1.92萬公頃,是我國目前海拔最高的以黑頸鶴及其生态環境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8年,全世界有黑頸鶴8000多隻,而到大山包越冬的黑頸鶴數量已達1623隻。

黑頸鶴繁殖于西藏、青海、甘肅、川北一帶,在藏南、貴州、滇東北等地越冬,以洋芋、蔓菁、青稞等植物性食物為主,也會吃小魚、泥鳅等動物性食物。高原上氣候寒冷,食物不多,加之幼鶴成活率低,所以黑頸鶴數量很少。

為解決黑頸鶴食物短缺的問題,大山包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在大山包除加大濕地恢複建設力度,改善濕地生态環境,建成3750畝馬鈴薯示範園基地,建成120畝隻種不收的馬鈴薯、蔓菁、荞麥地,供仙鶴自由覓食外。同時管理局和愛心人士每年還儲備大量用于人工投食的玉米,為黑頸鶴安全越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記者 蔡侯友

第七怪 古城街上住老外

“我們特别喜歡這座城市,從2004年來到這裡之後,就沒有離開過,10多年來,我們感覺越來越好,越來越幸福。”在大理古城洋人街70号,緬甸翡翠玉石行的許繼平夫婦将小店打理得井井有條,他們一家三口在洋人街做生意,也在洋人街長期生活。記者 博達

第八怪 鬥南花飛全世界

“我是鬥南的第一批種花人,雲南第一枝康乃馨出自我手,鬥南拍賣出的第一盆玫瑰花也出自我手。”鬥南第一代職業種花人華明升自豪地說。

1987年,24歲的華明升看到商機後,從省林木種苗站買了90元的劍蘭種球來試手。3個多月後,華明升剪下了第一批花,用稻草捆上,騎單車送到白塔路賣了165元錢。他心裡一算,種花沒有多難,但利潤高了三四倍。從一捆劍蘭開始,華明升走上了專業種花之路,如今有了400多畝大花蕙蘭種植基地。

“我是趕上了改革開放好時代的‘花一代’。”2002年12月20日,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正式在鬥南落成開拍,華明升的鮮切玫瑰是當晚拍出的第一号競品。

最近幾年,鬥南花卉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2017年,鬥南花卉交易市場鮮切花交易量達76.34億枝,交易額63.82億元,出口額1.7億美元,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連續20多年交易量、交易額、交易人次和出口額居全國第一。記者 張雁群

第九怪 非遺傳承不斷代

“滾滾奔流的金沙江畔,是善良人兒如意寶地,是公主歡歌起舞之地……”歌聲從小院破牆而出,悠揚的旋律如金沙江水娓娓流淌。德欽縣奔子欄鎮奔子欄村76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鍋莊舞”傳承人徐桂蓮,午後在小院曬着太陽,唱着鍋莊。

“從前,鍋莊是富人或有地位的人才能學,一個村隻有那麼幾個人會,現在我們村人人會唱會跳。”徐桂蓮自豪地說,閑暇時候,村裡籃球場都容不下唱跳鍋莊的人。

“以前日子不好過,奔子欄鍋莊都是唱歌,改革開放後,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大家不僅唱歌,還加入了舞蹈,也就是現在的奔子欄鍋莊舞。”徐桂蓮說,奔子欄鍋莊歌詞比較固定,但一些即興發揮的歌詞,因不同場合、不同的人而千變萬化。

如今,徐桂蓮教了30名學生,雖然自己跳不動了,但還堅持到村裡建的奔子欄鍋莊傳習中心指導年輕人。看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奔子欄鍋莊這一傳統文化的熱愛,徐桂蓮對未來充滿希望,“年輕人動起來了,不怕奔子欄鍋莊失傳了。”記者 張帆

第十怪 宴席長長沿街擺

歌聲、号角聲、鼓聲,紅河縣寶華鎮龍甲村,年逾八旬的李會春穿上老伴特意趕制好的哈尼褂子出了門。

這天是哈尼“十月長街宴”,也是哈尼族最隆重的節日,每年農曆十月的第一個屬龍日到屬猴日,各家各戶都要沿街設宴,一桌桌宴席在街道上連綴成一條長龍,一眼望不到頭,人們唱着祝酒歌、跳起樂作舞,分享美食,慶祝豐收。

“以前龍甲村窮得叮當響,村裡的青壯年都出去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哪有心思擺長街宴。”李會春舉起酒杯,一口焖鍋酒下肚,心頭熱辣辣的。

今年5月,上海基尼斯認證4300級撒瑪壩梯田為“世界最大連片哈尼梯田”,為旅遊業加了一把勁兒,全縣大力發展“扶貧 旅遊”,全新的産業模式激活了龍甲的一草一木,成了響當當的旅遊品牌和新村示範。

石阿四最早在村裡辦起農家樂,幾天前,他就動手為長街宴采購食材,他說:“要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這些都是長街宴的傳統必備菜品。”客人正在用餐,盛一碗梯田紅米飯,就着梯田魚、炸泥鳅、鹹鴨蛋、哈尼蘸水雞、幹巴,和村民舉杯共飲,樸實的話語中透着親切。

一個月前,長街宴的餐票就在網絡上被搶購一空,咨詢的電話接都接不過來。石阿四說:“梯田裡出産的生态紅米、稻花魚、鴨蛋最受歡迎,許多人吃完還要買回去。”

如今,外出打工的人都回來了,全村人均年收入達到6800元,龍甲村正鉚足幹勁實施鄉村振興。正如歌裡唱的:“割來山茅野草,撒把星星作料,湯湯菜菜味道好;我們都是親人,不分這處那處,都是中華民族一家人。”記者 李樹芬

第十一怪 普洱咖啡俏海外

“很多人知道普洱有好茶,普洱咖啡同樣蜚聲國内外,相信會有更多的人愛上普洱咖啡。”11月底,普洱咖啡産區進入集中采收季,在普洱市思茅區六順鎮炮掌山村,漫山的咖啡樹上密密麻麻結滿了紅彤彤的果粒,種植戶董來成正帶着工人采摘咖啡紅果。他種植的100多畝咖啡因管理精細,成功獲得雀巢4C認證标準,每年生産加工20多噸咖啡商品豆出售給雀巢公司、星巴克等國際咖啡巨頭,進而出口到全球各地的咖啡消費市場。

普洱因茶聞名,同時也是國内咖啡的核心産區,1892年開始種植咖啡,被譽為“中國咖啡之都”,也是亞洲最早種植咖啡的地區之一,如今普洱咖啡種植面積78.9萬畝,咖啡豆産量5.86萬噸,總産值24.69億元。普洱咖啡八成以上出口到了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7年,普洱咖啡出口2.85萬噸,其中精品咖啡出口1.4萬噸。咖啡産業已經成為農民緻富、出口創彙的優勢骨幹特色産業。

随着雲南國際咖啡交易中心落戶普洱,推動雲南咖啡産業與世界更加緊密融合,實現雲南咖啡更高的産業價值和可持續發展。中心有國内外咖啡采購商會員企業2000多家,成為雲南咖啡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窗口。記者 沈浩 李漢勇

第十二怪 民族歌舞原生态

一曲悅耳動聽、清脆悠揚的竹笛聲傳入耳中。在麗江市古城區雲嶺劇場的舞台上,一名皮膚黝黑、身材壯碩的年輕男子正在吹奏《雲南的響聲》。

“這首竹笛是‘雀神怪鳥’前奏,也是哈尼族的一首經典曲調。”36歲的哈尼族男子阿山木子2002年成為一名歌舞演員,至今已有16年。

雲南的少數民族能歌善舞,改革開放40年來,植根民族文化、曆史文化和自然景觀深厚土壤的雲南原生态民族歌舞,逐步走出大山、走向市場,成為深受海内外遊客喜愛的演藝産業。

如今,在雲嶺大地上,散發着濃郁原生态氣息的《納西古樂》《麗水金沙》《印象麗江》《麗江千古情》《雲南映象》《雲南的響聲》《夢幻騰沖》《瀾滄江·湄公河之夜篝火晚》等一批演藝節目長演不衰,不僅帶動了旅遊業的發展,還拓寬了當地群衆的就業渠道。

改革開放的春風,給雲南原生态民族歌舞提供了彰顯魅力的大舞台。阿山木子深有感觸地說:“原生态民族歌舞,不僅改變了我的生活,也改變着我的人生,我經常到全國各地演出,甚至代表國家到世界各地交流,感覺非常自豪。”記者 康平 李秀春 和茜

第十三怪 國外種瓜國内賣

10月28日,記者走進瑞麗市畹町農産品倉儲物流電子信息交易中心,來自緬甸和國内的工人正忙着将西瓜、香瓜裝箱轉運到内地,運輸西瓜和香瓜的車輛來來往往,一片繁忙的景象。

來自沈陽的貨主葉玉強介紹,他在緬甸租地種植西瓜10多年,種植的西瓜通過畹町轉運銷往沈陽、長春、哈爾濱等地。

“除了西藏、海南有專門的供貨線路外,來自緬甸的西瓜主要銷往北京、上海等地,占據了國内冬季水果市場70%的份額。”瑞麗市畹町長合商貿有限公司綜合發展部經理劉洪芳介紹,緬甸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西瓜,冬季成熟的西瓜在國内市場銷售好,填補了國内冬季西瓜的市場份額。

劉洪芳介紹,自2016年起,他們公司旗下的瑞麗市合農商貿有限公司開始與緬甸農民合作,緬甸農民出土地、勞動力,瑞麗市合農商貿有限公司提供技術、人工費,利潤和緬甸農民平分,讓緬甸農民也在種植西瓜中受益。

“現在冬季水果交易從每年的10月到次年5月,平均每天200車、2000多噸,高峰期每天七八百車。”劉洪芳介紹,畹町農産品倉儲物流電子信息交易中心從2012年開始建設運營,高峰期用工達到3000多名工人,其中緬甸工人占了三分之二。下一步,長合公司将延長水果的儲存時間,拓展國内的水果市場,服務好國内外客商。記者 劉祥元

第十四怪 影視愛來雲南拍

走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城市或鄉村,遇到影視“明星”已經不用驚奇,衆多影視劇到大理取景拍攝已成平常事。來自北京的制片人肖松說:“我們的網絡電影《魅途》在劍川縣的古城、千獅山、劍湖、沙溪、石寶山取景,因為生态美、文化美、民族和諧美。”

“自然天成的美景、深厚的曆史與多元的文化在這裡交彙交融,使大理成為‘天然攝影棚’和理想的藝術創作之地。”近年來,大理州依托資源優勢,優化服務和管理,出台了《大理州影視劇拍攝管理暫行辦法》和《大理影視基地建設規劃》,構建覆蓋所有影視制作服務内容的專業服務體系,吸引更多的劇組到大理創作和拍攝,大理也将成為國内一流的影視文化休閑旅遊目的地之一。記者 莊俊華

第十五怪 獨龍懸崖系腰帶

夕陽西下,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龍元村和作建老人站在庭院陽台,眺望村口,直到一輛乳白色商務車映入眼簾,老人才安心回屋。

“小兒子是家裡的依靠,經常出外跑運輸,安全回來,我們才心寬。”和作建說。

“以往,獨龍江沒有公路,糧食、日用品全靠馬幫和人力運輸,來回得走10多天,路遠不說,還不安全。現在可不一樣了,小車可以直接開到家門口了。”和作建告訴記者,他曾在獨龍江鄉運輸隊幹了20多年。當時,每年大雪封山前,馬幫就要到縣城馱背過冬物資,走的是一條兇險異常的盤山公路。

1999年獨龍江公路建成後,運輸隊解散,老人回村裡種草果謀生。如今,794個彎、79.6公裡獨龍江公路,似一條彩帶,蜿蜒在雪山深谷間。120公裡村組路跨江越谷連寨接戶,獨龍人民的出行天地越來越平坦。昔日簡陋的茅草房、木闆房、篾笆房已被水電入戶、衛生整潔、廣播電視設施齊全的安居房取代。獨龍族從封閉、落後走向開放、發展的新天地。

“現在,汽車在獨龍江已不是稀罕物。村村通柏油路、水泥路,每個村都有汽車。”和作建說,道路通達了,獨龍江各項建設加快了,他用賣草果積攢的錢,給小兒子買了一輛面包車跑運輸,方便村裡群衆出行,增加收入。記者 李壽華

第十六怪 火車汽車都很快

“昆明大街小巷銷售的蘋果汁、黑加侖汁、白蘭地等歐洲商品,大多是我和同事們拉回來的。同時,我們也源源不斷地把雲南咖啡、茶葉、綠豆、橡膠拉到波蘭、德國、荷蘭等國家。”談及自己的工作,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鐵路貨物列車司機李兆根難掩自豪。

2017年7月,随着滬昆、南昆、成昆3個方向6條鐵路接入擴能改造後的昆明東站三級六場正式投入使用。以昆明東站為中心,雲南鐵路連通國内,輻射南亞東南亞地區,成為我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最大的物資交流、中轉和集散中心。

“自2016年底雲南高鐵開通以來,昆明日益從全國鐵路末梢轉變成為中國走向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鐵路交通樞紐。”作為一名火車司機,親曆雲南高鐵時代,李兆根倍感自豪。

截至10月31日,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公司今年累計完成鐵路基本建設投資197.54億元,同比增加33.68億元。與此同時,目前全省公路通車裡程達24.25萬公裡,是1978年的5.8倍。随着縣域高速“能通全通”工程大會戰全面打響。鐵路和公路建設齊頭并進,内暢外通的鐵路和公路網聯通了雲南的經濟動脈。記者 胡曉蓉

第十七怪 萬畝荷塘天邊開

坐落于丘北縣普者黑景區核心地帶的仙人洞村,藍天白雲下,靜卧在湖光山色間的彜家村莊,淡雅荷韻與古樸房舍,讓人盡享“住在風景裡,人在畫中遊”的甯靜美好。

仙人洞村村民小組長範成元說:普者黑旅遊景區開發建設以來,仙人洞村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以彜族撒尼人傳統文化為核心,大力發展鄉村生态旅遊,如今全村196戶村民幾乎都在從事與旅遊相關的工作,成了遠近聞名的“首富村”。

2016年底,高鐵開進普者黑,更多遊客來到仙人洞村,也帶來不少投資者。“外來投資者擁有良好的服務意識和管理水平,能讓村民學到很多寶貴經驗。”範成元認為,為留住“鄉愁”,他正準備把村裡的田地整合起來,發展鄉村體驗旅遊,讓遊客親自參與和感受撒尼人的農耕文化。村裡成立了仙人洞旅遊文化有限公司,希望引入專業機構,進行整體運營,讓仙人洞村的旅遊更加“仙氣十足”。記者 張登海 黃鵬

第十八怪 五彩服裝田邊賽

正月十五,永仁縣中和鄉直苴村村民李芳翠和往年一樣,穿上自己繡制的彜族服裝,戴上美麗的雞冠帽,參加一年一度的賽裝盛會。

像李芳翠一樣,永仁縣上至90多歲的老奶奶,下至五六歲的孩童,都會在賽裝節這天穿上豔麗多彩的彜族繡花衣裳,把精美絕倫的彜繡和特色濃郁的民族風采展示在衆人面前。

這一天,在以油菜花田為背景、層層大山作看台的直苴村賽裝舞台上,從四鄉八寨趕來的彜族同胞聚集在一起,賽裝比美、縱情歌舞、跳腳狂歡,表達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與無限向往。

“所謂賽裝節,就是彜族同胞服裝、服飾大比賽的日子。”永仁縣委宣傳部部長熊建忠介紹,直苴村“彜族賽裝節”這一習俗至今已傳承了1352年,被譽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古老的“鄉村T台秀 ”。2016年,這一原生态文化習俗被确定為雲南省重點旅遊文化節慶品牌,直苴村也被确定為“民族賽裝之源”,楚雄彜族自治州也成為七彩雲南民族賽裝文化節永久舉辦地。記者 呂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