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決戰脫貧攻堅廣東河源

決戰脫貧攻堅廣東河源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2 20:56:36

央視網消息: 廣東省河源市的黃洞村是省定貧困村,2015年時,村集體收入和村民年人均收入都不足萬元。4年前,幫扶工作隊來到了黃洞村,怎樣才能讓這個“一窮二白”的貧困村真正脫貧緻富,幫扶工作隊幹了很多事兒,但讓村民嘗到甜頭的第一件事就是種茶。

很多人可能會說,河源的高山茶是很有名的,為什麼還要幫扶工作隊想辦法呢?看了下面的片子,您就會明白,種茶還真不僅僅是“種茶”這一件事兒。

要想進入黃洞村并不容易,山路曲折,環繞的群山像一道枷鎖,制約着這座古樸村落的發展。

決戰脫貧攻堅廣東河源(茶香滿溢的黃洞村扶貧路)1

引進産業幫扶這條路走不通,那就隻能自謀發展。經過調研,粵财控股駐黃洞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張友良發現黃洞村雖然處于山區,但年平均降水量有1700毫米,森林和植被覆蓋率高,無工業污染,特别适宜茶葉種植。但鄉親們卻并不買賬。

原來村民一直有種植茶葉的傳統,隻是近十來年,大部分壯年勞動力選擇外出務工,能幹炒茶這個辛苦活的人越來越少。再加上沒有銷路、短期難見成效,很多人都反對。

怎樣才能既減少村民勞動壓力,又能降低茶葉的滞銷風險呢?張友良想到一個“借雞生蛋”的辦法。

粵财控股駐黃洞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第一書記 張友良: 鄰村(石側村)有一個比較專業的茶廠,我們就準備入股50萬跟他們聯合開發。我們黃洞村村民生産出來的茶青,由他們按照合同的保底價照單全收,他們來負責後續的深加工和市場銷售。

這樣不僅解決了加工和銷售的難題,往後8年,村集體每年還可新增5萬元的投資分紅收入。為了堅定村民的信心,張友良組織鄉親們到鄰村石側村的茶廠“考察調研”。

決戰脫貧攻堅廣東河源(茶香滿溢的黃洞村扶貧路)2

聽着介紹,村民們有了信心。在村裡黃金礤的半山坡上,村民們種下了100畝新茶。可茶葉種好後如何運出去,成了困擾村民的一件難事。

三叉水橋是黃洞村前往石側村的必經之路。可是,這座舊橋經過50多年的風雨侵蝕已經損毀嚴重,成了危橋。6000名村民不僅出行困難,農副産品也運不出去,修橋成了當務之急。

村裡拿不出錢,村支書張運良很着急。但轉機很快出現了,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張友良所在的單位,也就是黃洞村的幫扶單位粵财控股決定捐助105萬元。

眼看大頭解決了,張運良開始張羅籌集剩下的建橋資金。他先帶頭,發動家裡八口人捐了13000多元。鄉親們也跟着你500、我1000的接龍捐款。就連村裡的貧困戶,也捐出了3000元。

決戰脫貧攻堅廣東河源(茶香滿溢的黃洞村扶貧路)3

今年1月,新的三叉水大橋竣工通車。路通财通,村裡的農副産品終于運出了大山。

不隻是橋,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黃洞村的方方面面都在發生着變化。

在黃洞村,基礎設施的改變最為明顯:2.6公裡的村道硬化建設、通往11個村小組的自來水管網、1663畝高标準農田和建成村級的雨污分流污水處理站,這些看得見、摸得着的新變化也悄然改變着村民的思想觀念。

在村民張月紅的新家裡,他領着記者來參觀他的工具房,這裡藏着他的“緻富武器”。

在駐村工作隊的介紹下,老張不僅有了穩定的工作,閑暇時還攬了不少當地的技術活兒。光是這些外快,去年就賺了4萬多元。

劉廣麗如今在華僑大學念大三,可在三年前,劉廣麗一家還在為她的入學費發愁。

決戰脫貧攻堅廣東河源(茶香滿溢的黃洞村扶貧路)4

工作隊知道扶貧得扶智,教育是改變命運的關鍵力量。粵财控股發揮主業優勢,成立慈善信托計劃,先後投入500萬元,收益定向用于黃洞村的獎教助學、孤老病殘優撫救助等方面,4000元的助學金圓了劉廣麗的大學夢。

如今,黃洞村全村村民在讀子女從小學到研究生,各階段将獲得500元到6000元的助學補助金。村裡已有551人次獲得助學補助,累計獲得補助金達50.8萬元,極大調動村民入學接受教育的積極性。

決戰脫貧攻堅廣東河源(茶香滿溢的黃洞村扶貧路)5

截至2019年底,黃洞村集體經濟收入由2015年的8000元增加到40.2萬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00元增加到2.3萬元以上;23戶貧困戶全部實現高質量脫貧退出,省定貧困村出列考核的“十有”指标全部完成;黃洞村全體村民納入農村醫保參保範圍。如今,這大山環抱的客家山村,正煥發着嶄新的活力。

來源:央視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