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村居
(宋)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媪。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當吟誦起這首《清平樂· 村居》時,我的目光深深地被“村居”二字吸引住了。我仿佛看見了一個清新怡人的小村莊,小村莊裡住着和和美美的一家人。茅屋、小溪、青草,翁媪聊天、兒子勞動、小兒玩耍,這些農村生活中非常普通的場景,作者卻用他細膩的筆觸信手拈來,顯得頗有特色,讀來清新自然,仿佛身臨其境。
這首詞的作者是辛棄疾。辛棄疾,字幼安,号稼軒,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與蘇轼并稱為“蘇辛”,與李清照并稱為“濟南”二安。其詞風熱情洋溢,慷慨雄渾,以豪放著稱。可以說是豪放派詞風的掌門人。而這首詞卻寫得清新自然,溫婉動人,給人一種小清新的感覺。這種感覺令我對它愛不釋手。借用一句歌詞來說,是——讀你千遍也不厭倦。于是,我一遍又一遍的讀着,每讀一遍,都能讀出不同的感受。
一讀:我讀出了村之美
初讀這首詞,我就被小村莊的美吸引住了。作者用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了一幅寫意的田園畫。展開這幅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清新怡人的環境: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瞧,金色的暖陽,低矮的茅屋,茵茵的小草,淙淙的溪流。遠處,還有一個偌大的荷花池,池子裡長滿了碧綠的荷葉,蓮蓬在陽光下微笑。一切都顯得那麼恬靜,那麼柔和,如詩如夢,令人陶醉。這是小村莊的靜态美。
細看,那畫面中的人物也是各具情态,栩栩如生:瞧,白發翁媪醉裡呢哝,嬉笑逗樂,羨煞旁人。酒不醉人人自醉,不光是翁媪,連作者和讀者也都醉了。大兒子在溪東鋤豆草,種豆南山下,有陶淵明般的悠閑。遠處的田園裡,農人們邊幹活邊惬意地聊着天。中兒子在院子裡編織雞籠,他歡快的哼着小曲。旁邊,雞覓食,鴨戲水,鵝在曲項向天歌。那頑皮的小兒子剝着蓮蓬,樂得是手舞足蹈。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呼之欲出。這是小村莊的動态美。
從整體來看,畫面的布局也可謂精妙:作者連用了三個“溪”字,溪上,溪東,溪頭,使畫面的布局緊湊。畫面中,一條小溪蜿蜒向前,如金絲線般串起了環境和人物。看似随意,實則匠心獨運。環境和人物和諧生輝。景因人而生動,人因景而傳神。此刻,辛棄疾已然是一位善舞丹青的大畫家,将村之美躍然紙上。雖然洗練,卻有聲有色,雖然樸素,卻有情有趣。
驚歎之餘,我再次品讀了這首詞。
二讀:我讀出了居之樂。
住在這樣如世外桃源般的小村莊裡,人們自然是各得其樂。作者又是怎樣捕捉到這種樂的呢?
請看——醉裡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媪。“吳音”指的是吳地的方言,“翁媪”指的是老頭老太太。“相媚好”這三個字極富張力,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瞧,低矮的茅屋下,一對老頭老太太一邊喝酒,一邊聊着天,時不時的抛個媚眼,送個秋波,多像趙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裡那可愛的白雲和黑土啊。老頭握着老太太的手,可能會說:“老太婆,看,咱們的日子過得多舒服,多安逸啊。”老太太滿意的點點頭,說:“是啊,老頭子,咱們雖然不富裕,可是能活到這把年紀,沒病沒災,又沒打仗,孩子們都在身邊。我也很知足啊。”他們笑意盈盈,吳音哝哝,充滿了無限的柔情和溫暖。“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說的就是他們吧。這溫馨的畫面不由得讓我想起了一首歌。你們知道是什麼歌嗎?對啊,這可不就是最浪漫的事嗎?(唱)這是老人的樂———頤養天年的樂。
接着看——“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大兒子幹體力活,中兒子編織雞籠,也好補貼補貼家用。沒有受戰争的幹擾,沒有“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的悲慘,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孝順着父母。這是青年人的樂——各盡其能的樂。
再看——“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我簡直被那無賴小兒逗笑了。多有趣的小兒,閑來無事,在溪頭悠閑的剝着蓮蓬。不時發出一兩聲嬉笑聲,無憂無慮,天真爛漫,好不自在。
此句中這個“卧”字堪稱神來之筆。好一個“卧”字,把小兒憨态可掬的樣子刻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好一個“卧“字,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那無賴小兒,時而仰卧,時而俯卧,時而側卧,他想怎麼卧就怎麼卧。他時而小腳丫舉上天,時而蹶着屁股,時而打着滾,他怎麼舒服怎麼做;好一個“卧”字,也讓我們知道了,那金戈鐵馬的大将軍也有極富情趣的一面。
而“無賴”一詞也頗值得玩味。“無賴”本不是什麼好話,在這裡卻是頑皮的意思。這是作者借反語來表達自己對小兒的喜愛之情。就類似于我們叫自己的孩子讨厭鬼,調皮鬼。借反語來傳情,反而更覺有力。這是孩子們的樂——無憂無慮的樂。
這個普通的農家,也許是清貧的,卻又多麼快樂幸福啊。老夫妻恩恩愛愛,青年人勤勞懂事,小孩子無憂無慮,盡情的享受着童年的美好時光。這是最簡單的幸福,卻又是幸福的最高境界。有家如此,夫複何求呢?
羨慕之餘,我陷入了沉思,胸懷大志的辛棄疾為何要填這樣一首詞,所托何意呢?浏覽了作者生平,
三讀:我讀出了一個大夢想
辛棄疾是山東濟南人,出生的時候北方就已經被金兵占領。他親眼目睹了漢人在金人地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含淚寫下“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的詩句。他發誓抗擊金兵,收複失地,他在《破陣子》裡說:“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他多想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啊!可是南宋皇帝昏庸無度,“直把杭州作汴州”。報國無門的他,隻好寄情于填詞,将自己的滿腔報國之志,一顆憂國憂民之心,通過婉約的詞表達出來。正所謂看似居安,實則思危。原來,小清新裡寄托着大夢想。這個大大的夢想就是:統一祖國,讓每個人都安居樂業。讓老人們頤養天年,青年人各盡其能,孩子們無憂無慮。
一讀,二讀,三讀,讀這首詞,我先後讀出了“村之美”,“居之樂”,讀懂了一個詞人,讀懂了一個夢想。讀得我唏噓不已。這就是《清平樂·村居》的魅力,也是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讓你讀之不盡,意之不絕,欲罷不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