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用高水平生态環境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用高水平生态環境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2:39:50

用高水平生态環境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者:生态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主任 任勇,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用高水平生态環境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用高水平生态環境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用高水平生态環境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1

用高水平生态環境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作者:生态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主任 任勇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經濟社會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發展主題是對發展方向、内容和目的的總規定和要求,是推動發展的基本遵循。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強調指出,經濟、社會、文化、生态等各領域都要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因此,高質量發展不隻是經濟發展的高質量,而是在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對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的普遍要求。

生态環境保護、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三者的關系

生态環境保護、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三者之間的内在聯系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高質量發展是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綠色是普遍形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認識不斷深化,作出一系列科學判斷。2013年,黨中央認為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2014年,提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态。新常态是一個客觀狀态,意味着我國經濟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這些變化,是我國經濟向形态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在“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部分,進一步明确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高質量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内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态、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進一步闡述到,“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将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必須強調的是,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因此,高質量發展是新階段貫徹新理念構建新格局的普遍要求和基本特征,要貫穿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各領域和全過程,綠色發展和生态環境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體現。

第二,生态環境是影響高質量發展的内生要素,良好生态環境是檢驗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标準,綠色發展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

簡單理解,綠色發展就是節約資源、保護生态環境的發展,主要體現在綠色的生産生活方式等方面。2007年,黨的十七大做出判斷,我國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設要求。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在确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後,生态文明建設獨立成章,首次正式提出綠色、循環、低碳發展要求。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資源環境承載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在新發展理念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關于“十三五”規劃綱要的建議,對綠色發展任務做出了明确部署。2017年黨的十九大,将推動綠色發展明确為生态文明建設的首要任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确提出綠色低碳發展的目标:2025年,生産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

根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當資源環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不斷增強、變為剛性約束時,生态環境就成為稀缺資源和有價值的自然資本,像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生産要素一樣,成為影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内生變量。如果經濟社會發展破壞了生态環境,那就不是高質量發展,換句話說,優美生态環境是檢驗高質量發展結果的重要标準之一。

第三,環境經濟規律及其實踐經驗表明,綠色低碳發展是改善生态環境質量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根本出路。

生态環境問題和氣候變化問題本質上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涉及空間發展布局、産業結構、能源結構、生産與消費方式等方面。

有研究表明,80%的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取決于産品設計階段。日本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曆史顯示,脫硫等末端措施的最大貢獻率在30%左右,減排貢獻主要來自于能源結構清潔化、節能措施和産業升級等方面。在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存在着同樣的規律和經驗。因此,在污染防治攻堅戰解決了突出的生态環境問題後,綠色低碳發展将是實現生态環境質量根本改善、碳排放達峰,以及美麗中國目标的決定性因素。

生态環境保護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主要方面

總體上,在新發展階段,生态環境保護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就是要用高水平生态環境保護推動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以精準、科學和依法的治理方式,深化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态環境質量,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态環境需要;二是以引導和倒逼雙向發力,促進經濟綠色低碳發展;三是以防範化解環境風險,維護人民群衆環境權益,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四是以創建全社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态文化體系,推動構建全民行動體系和完善環境社會治理。這四個方面也是生态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的體現,是貫徹“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要求。

第一,高水平保護,突出“三個治污”是關鍵,強化生态環境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很迫切。

現階段高水平的生态環境保護,首先要實現高水平的污染防治,就是要突出精準、科學、依法“三個治污”。 “三個治污”是對環境污染治理從研究、決策、部署到實施全過程的要求。從目前的情況看,全過程落實好“三個治污”,治理能力特别是市縣兩級政府及其生态環境部門的專業化能力是一個短闆。也就是說,要進一步高度重視生态環境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問題。原因在于,随着污染防治攻堅戰向縱深推進,地方政府“不會管”、企業“不會治”的問題比較普遍,且日益突出;目前各級生态環境部門,特别是市、縣兩級生态環境技術支持力量薄弱、專業化能力不足,難以支撐當地政府和企業治理環境污染的技術需求;目前的生态環境技術服務市場尚滿足不了實際需求;無論是從結構還是從作用看,生态環境技術服務體系已成為生态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短闆。

因此,構建強有力的生态環境技術服務體系是提高環境污染治理水平的一個迫切問題,是推進生态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内容。其作用是,在要求環境責任主體做什麼的同時,幫助和指導他們怎麼做,解決“不會管”和“不會治”的問題。現階段,強化生态環境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包括:明确職能,系統謀劃,做好頂層設計;強化相關機構隊伍的專業能力建設;建立和完善生态環境标準和重大規劃與行動計劃的配套技術方案制度;培育、壯大和規範生态環境技術服務市場;以生态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為抓手,牽引技術服務體系建設。

第二,高水平保護,促進經濟綠色低碳發展是出路,生态環境治理體系可以大有作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時期綠色低碳發展的任務做出明确部署。生态環境保護可以充分發揮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責任追究的生态環境治理體系的全鍊條制度優勢,用好環境政策和監管的引導和倒逼作用,将降低碳排放、生态保護修複、環境污染預防治理與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有機結合,納入統一的管理體系,通過集成優化,協同發力,提升環境和低碳政策的多重效果。

用足用好“三線一單”、政策規劃環評、項目環評、标準等政策手段,形成空間與規劃管控、産業結構優化、項目準入、企業轉型升級等管制與引導綠色低碳發展的源頭組合措施。

用足用好總量控制、排放許可、環境稅費、排污權和碳交易、綠色金融、生态補償機制、環境責任保險等管制與經濟手段和産品生态工業設計、環境标志産品認證、低碳産品認證、清潔生産強制審計等政策工具,開展綠色低碳産品生産和企業、園區、供應鍊以及城市創建,引導重點行業和基礎設施的生态化改造,激發生态産品開發、環保産業等生态産業化的發展潛力,推動綠色生産與消費模式的形成。

用足用好環境執法監管措施的倒逼作用,執法監管的導向既要關注生态環境治理的狀況,又要注重對形成綠色低碳生産方式的引導。

此外,高水平保護,防範化解環境風險是底線,環境社會風險不可低估;高水平保護,構建生态文化體系和全民行動體系是基礎,要不斷完善環境社會治理。這兩個方面也是生态環境保護體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内容,需要高度重視,不可偏廢,否則基礎不牢、底線守不住,高水平保護将難以為繼。同時,需要明确的一個重要認識是,實踐證明,加強黨的領導是高水平生态環境保護的前提。

來源: 中國環境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