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南方城市街頭,你會在琳琅滿目的特産商店中看到梧州龜苓膏。梧州龜苓膏是嶺南人的傳統藥膳食品,由來已久。
處在北回歸線上,浔江、桂江、西江三江在此交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暖夏長,這便是典型的嶺南城市梧州。由于氣溫高,雨量多,春夏“濕熱”,秋冬“氣燥”,很易引發濕滞熱毒、皮膚瘙癢,以及“香港腳”等病症,深谙養生之道的梧州人很早就懂得服用龜苓膏調理身體,及時清除熱氣、皮燥、便秘、濕毒等症候。
傳說龜苓膏産自明末清初。相傳明朝時,街上有個懂藥性的李三老人,暑熱天患上了濕毒。一天,他從山澗裡捉得一隻鷹嘴龜,又挖來土茯苓,煲了一鍋靓湯,飲了兩天後,竟發現濕毒已消散不見。之後,凡是暑熱天氣,李三便如法炮制煲湯飲,後又加入生地、蒲公英、金銀花等藥物,加強療效。為方便食用,他又把這些藥物搗制成膏體,配上蜜糖飲用,街坊鄰裡争相效仿。漸漸地,人們形成了食用龜苓膏的食療習慣,外地人也紛紛以吃到梧州龜苓膏為樂事。到清代,官員把梧州龜苓膏作為名貴藥膳進貢朝廷,專供皇帝食用。
龜闆
傳說歸傳說,傳統正宗的梧州龜苓膏都是以烏龜、土茯苓為主料,輔以生地、蒲公英、金銀花等多種中藥熬制而成。鷹嘴龜是名貴的中藥,除了能驅除濕氣外,還能拔毒生肌,土茯苓則可解毒清熱去濕。再配以生地、蒲公英、金銀花等中草藥,因而龜苓膏品性溫和,不涼不燥,男女老幼皆宜。
金銀花
梧州龜苓膏一般是用通天銅鼎明火熬制,熬出的藥汁去浮泡和沉渣後傾于瓦盤稍涼,常溫也能凝固,其狀晶瑩烏亮。後用蚌殼極稀薄地逐層舀出,分盛于瓷碗内,加上蜜汁或糖液服食。
蒲公英
清末民初時,梧州市面的龜苓膏店鋪往往擺上一張八仙茶桌,當中一隻大瓦茶盆内放一塊蒲扇大的龜殼,龜殼下壓着還冒着熱氣的土茯苓、大生地、天門冬等藥物,以示真材實料。
土茯苓
梧州開埠後龜苓膏傳到香港,擺賣龜苓膏的店鋪有的還在門口用鐵絲籠或玻璃水族箱圈養數隻活烏龜;另有一個大銅熏爐似的悶鼎終日蒸氣騰騰。店内牆上挂着詩畫鏡屏,根據龜苓膏微苦後甘甜的味感,書有“苦中苦,人上人”、“苦盡甘來,冬去春回”、“先苦後甜,人生所願”等富于哲理的格言。
文字根據線上傳播方式對原作有部分删改。
撰文:羅金陵。插畫:文一。内容來自:《地道風物.廣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