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寫過司馬光上台執政,就想割地的事情,後來這些地還給西夏,條件之一就是讓西夏歸還在永樂城之戰中俘虜的宋朝軍民。
那永樂城之戰是怎麼回事呢?為何會有宋朝軍民被俘虜?
其實永樂城之戰從築城,到戰鬥,到戰役最後的結果,宋朝邊将的表現都很有代表性。
永樂城築城是宋朝想對于西夏赢得戰略優勢的迫切體現。
在宋神宗元豐四年的時候,面對西夏的多次進攻,宋軍反擊西讨西夏,占地兩千多裡,于是在當時元豐五年,宋神宗命給事中徐禧、鄜延路兵馬都總管種谔繼續征讨西夏。
最終種谔打下銀、夏、宥三州,但卻不好築守,當時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的沈括就想在橫山地區築城,這樣可以俯瞰平夏,在對戰西夏上取得地理優勢。
不要忽視這些将領,這些宋将在此戰中表現出了宋朝将領應有的素質。
當然這中間都是徐禧管事了,城成,徐禧、沈括、李舜舉等人回到米脂。
永樂城築成之後第二天就有數千西夏騎兵去偵探,不久西夏大軍三十萬來攻永樂城,徐禧越權代理作戰,與李舜舉、李稷一起前往永樂城,沈括獨自鎮守米脂。
夏軍遠來,剛開始高永能建議請求趁西夏沒有列好陣的時候襲擊,徐禧卻說王師不鼓不成列,不同意,這跟宋襄公有什麼區别。
列陣對敵時候,宋軍一共隻有萬人,列陣而戰,兵寡不利,曲珍說野戰宋軍必敗,建議入城據城而守,又被徐禧大罵亂其軍心,不同意。
這個徐禧真是跟宋襄公很像,如此頑固,固守兵法。
可是事實就是事實,最終宋軍還是入城據守,入城之後的徐禧卻也不是孬種,西夏軍隊斷絕水源,圍城攻打。徐禧每天懷着兩個燒餅,往來巡城,親以矢石抗擊夏軍,困則枕士兵大腿睡覺,整個城池在他的指揮下,士皆扶瘡忍渴以拒西夏軍,打的對方積屍如山。
永樂城被圍,沈括和種谔又在做什麼呢?
在築守永樂城前,種谔曾經勸谏築守永樂城的不利之處,并且預言了西夏軍隊會針對永樂城的作戰策略,可是徐禧上表說了種谔的壞話,種谔被降職調用,種谔深以為恨,不去救援。
而沈括呢,他原來支持築城的,他在幹嘛?
沈括也沒閑着,永樂城被圍,他就領兵萬餘救援,到了無定河川,被西夏軍阻擊,無法到達永樂城,此時羌兵又犯綏德,沈括衡量利弊大小,棄永樂而援綏德。
至此,永樂城外無援兵,内部困渴,此時高永能對李稷說城為新築,久守不住,不如盡出金帛招募死士突圍,并讓曲珍轉告徐禧,又被徐禧拒絕。
攻城多日,夏軍進攻不利,讓徐禧派人去談判,徐禧先派呂文惠,夏軍說他官小,又派景思誼去,并且囑托不要丢了宋家威儀,談判中西夏想以宋朝歸還蘭會、米脂為解圍條件,被景思誼拒絕,結果被囚禁。
二軍相持,天降大雨,永樂城為新建城牆,浸水後被夏軍擂垮,宋軍又饑又累,永樂城被破,徐禧、李舜舉、高永能,李稷死難,宋軍一萬多士卒陣亡,得免者十無一二。
隻有曲珍、王湛、李浦、呂真逃出,李舜舉在快死的時候,撕裂衣襟草奏道:“臣死無所恨,惟願官家勿輕此敵。”
宋廷得此報大驚,宋神宗中夜得報,起環榻行,徹旦不寐。
在此戰中,雖然徐禧築城,指揮失誤,但是守城作戰,談判都一心為國,其餘宋将既有先見之能,又有死戰之志,整個戰役,以萬餘人兵力對戰西夏幾十萬大軍,已是難為,最後城破死難,也做到了盡職盡責。
内侍李舜舉最後的奏章,讓皇帝認真對待西夏,更是表達了臣子的拳拳之心,感人非常,這些舊賬最終都在哲宗年間被找回,打的西夏滿地找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