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季節,江蘇興化戴窯鎮東三村的糧食市場,進入了最繁忙的時候。船隻穿梭在網絡一般的河道中,汽車往來于四通八達的公路上,帶來剛剛從農田中收回來的稻谷,帶走加工後的大米。
每一天,數以萬噸的糧食,在這個水鄉村莊裡進出,使這裡成為了一個小小的糧食集散地,也給東三村的村民們,帶來了許多就業的機會。
江蘇興化戴窯鎮東三村糧食市場。受訪者供圖
數十年前,自發形成的“水上糧市”
東三村位于興化東部密集的水網之中,從地圖上看,一條條河道宛如田字格一般,村南毗鄰車路河,沿着河道往東,可以一直通到黃海,附近還有多條高速公路。
東三村裡的水道宛如田字格一般。受訪者供圖
豐沛的水源,發達的交通,使這裡成為周邊糧食流通的重要樞紐。上世紀八十年代,東三村興起了做糧食生意的熱潮,村民們架着船,在水道上往來,從四裡八鄉收購糧食,載回車路河邊銷售。熱鬧的時候,村裡有上百條收糧船,當這些船隻集中回到東三村附近的岸邊,綿延數百米的船舶,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座“水上糧市”。
随着時間的推移,東三村的村民們,開始逐漸擴張産業,從簡單的收購、銷售,到慢慢涉足糧食加工業,以獲得更多的收入。
村民介紹,在最初,人們把收購來的稻谷,運到别處的加工廠加工,到後來,有人開起了米行,自己銷售加工後的大米。
村民們深入到了更廣闊的糧食産業中,村裡也開始規劃産業的發展,從選擇土地,到供電、修路,逐漸把這個原本村民們自發形成的市場,變成了一個真正有根基的規範化市場。
市場開起來後,糧食産業的發展變得更快,有人自己開加工廠,自己加工自己銷售,多年過去,這裡已經形成了一批穩定的加工企業。據興化市提供的數據顯示,在鎮、村的支持下,目前已經有52家加工企業,其中規模以上的有39家。如今,這裡已經是一個輻射周邊多個村莊、集原糧生産、稻米加工、貿易于一體的糧食市場和糧食加工産業集中區。
市場發展,村民收入更高了
如今,這個糧食市場,影響所及,早已經不再局限于東三村,附近的恒和村、聯葛村、燈塔村,都受益于這個市場。
在恒和村,糧食市場帶來的變化尤為明顯。近年來,村裡對各個巷道進行了标準化改造,村裡大街的路邊,也比以往更平整和美觀,路邊還安裝了景觀式路燈,建起了服務功能齊全的黨群服務中心。
村民們也得到了很多的創業和就業機會。村書記介紹,村裡有許多人從事糧食産業,有糧食經紀人,有從事下遊産品經營的,目前已經有20多個“百萬級”家庭。
除了直接從事糧食産業的人,還有許多人在相關的産業領域工作,如運輸,村書記介紹,目前村裡有30多輛大卡車,每輛卡車每年可以為車主帶來數十萬元的收入。
村裡的卡車從事運輸也能帶來收入。受訪者供圖
此外,村裡還建立了集體産業,從事物流園車輛管理、地磅服務,以及環境保潔、綠化、路燈管護等服務,這也為村集體帶來了收入,成為村莊發展的助力。
除了自己創業的村民,更多村民加入到各個企業中,獲得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更高的收入。據介紹,當地加工企業車間的站機工人,年薪普遍在12萬元以上,普通職位也有8萬元左右。目前,在整個市場中,進入各個米業公司、包裝企業的村民,總數在3000人左右。
産業升級,小市場變身大園區
随着市場的發展,當地的糧食産業也在不斷升級和發展。
據介紹,戴窯鎮成立戴窯稻米行業協會,建立協會黨支部,制定“戴窯大米”行業标準和質量安全控制标準,并分别拟定大中小企業發展規劃,大企業提升裝備水平、擴大産能、提高市場占有率;中等企業生産加工功能米,打造特色大米品牌;小企業向大米深加工轉型,打造精深産品品牌。該鎮還啟動現代糧食産業物流中心建設,其中标志性的綜合辦公大樓投資2000萬元,稻米研發中心、稻米檢驗檢測中心、稻米交易分中心、稻米物流中心“四大中心”都在大樓挂牌運營。
2022年9月,這裡成功獲批為“泰州興化糧食物流産業園”,升級的背後,是當地完善的産業結構和龐大的市場體量,據介紹,2021年,這裡的稻、米交易量達到了529萬噸,交易額87.23億元,年生産能力700萬噸,倉儲能力40多萬噸,日處理原糧能力達3萬噸。同時還有300多輛運輸車輛和200多艘運輸船舶,并有噸位超過1.2萬噸的配套碼頭。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柳寶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