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我從3月11日開始居家辦公,3月15日開始小區封控,居家隔離,截止到今日,我已經40天沒有出過小區了。
數據本在4月21日前已經持續下降6天,本以為大拐點來臨,解封指日可待,前兩天又反彈了數據。
看來數據也是不可信的東西。算了,不要去想這些負能量。來聊聊居家期間我的收獲,和哪幾件每天都在做的事。
本篇視頻vlog:瓶子裡的春天:封在小區裡40多天的生活,是怎樣的
第一件,早起。對于我這種懶覺睡了N年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根本性大轉變。早起這件事真的是讓我産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為此我寫了好幾篇文章來總結:原來早起,才是改變人生最重要的一步(其中一篇)
在7:00-9:00這兩個小時裡,我的工作效率超乎了過往時期的一整天,甚至在這兩個小時裡,完成了我過去要花半天時間才能完成的工作。
剛開始實踐早起的一兩周,我還要靠咖啡頂着早間的精神狀态,現在牛奶就可以了,有時候起晚了十幾分鐘,為了抓緊專注力最強的時間段,我還不去倒牛奶(不過這個點需要“優化”一下)
現在基本上就是賴床,生物鐘也能在7點半自然醒來,隻要意志力再強一點,6:30彈坐起,你的一天,又多了一個小時。
好處就不需要再重複了,可以羅列好幾萬字,可以說早起隻有好處沒有壞處。但同樣的,必須要“搭配”早睡習慣,才能得以正向循環維持。
關于入睡困難和早睡這一點,我需要長期克服。
第二件,運動。我的運動時長并不長,沒有每天10km打卡,沒有什麼很強勁的有氧無氧結合。大約每天平均運動時長隻有20-30分鐘,甚至有時候隻在跑步機上散步20分鐘,起到熱身作用。
但是為什麼這麼低的強度要堅持?為的是要把這件事情持續做,把它寫進我的無意識行為習慣裡。強度可以慢慢疊加,一下子做得太猛,會失去想要堅持的動力。
所以目前每天保底20-30分鐘,距離是3km-4km這樣。
首先為的是健康,其次才是減肥和保持身材。随着年紀增大,新陳代謝的速度,需要靠自律來手動提高了。
第三件,閱讀。我的閱讀習慣,是很長一段時間積累來的,對自身的改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前兩天是世界讀書日,我很好地總結了閱讀帶給我的改變,和早起一樣,我認為也是隻有好處的一件事。(詳情:世界讀書日之——你和改變人生的一步之遙,隻差讀書)
但我并非是時時刻刻都有的沉浸式長時間閱讀。大部分時候能用番茄鐘,兩個25分鐘時長,再加上睡前的電子水墨屏閱讀。
真正的閱讀,盡可能不去算上碎片化閱讀。因為在閱讀圈子裡,碎片化閱讀是不被承認的閱讀行為,因為大腦是需要沉浸,思考和轉化知識的,碎片化,沒有時間環境,無法達到效果。
第四件,做内容,保持自媒體賬号更新。我曾經因為不停地圍繞領域, 定位,文案,表現形式,發表時間等等這些因素不停地糾結和拖延,導緻一件事情好幾年也沒有做成。
我意識到,想太多就是拖延的罪魁禍首。不管怎麼說,“立刻行動”也是一種力量,至少你做了,就不會停留在原地了,有什麼可害怕的呢?
數據不好又如何?我不做,數據就永遠是0。我做失敗了又如何?難道什麼都不做還能比我做失敗了更能積累經驗和鋪墊嗎?
我可以在做的過程中持續優化,但是不做,不管是什麼理由導緻沒有開始,才是最大的失敗。
我決定無論結果如何,都會直接去面對它。現在,做就對了。
第五件,做一件感興趣的事,放松心情。
我自身的興趣有很多,就拿畫畫來舉例吧。我很喜歡畫畫,但是現在不是沒有目的的空畫,我能把自己的作品和自媒體結合,比如說做一個圖文系列,既能達到更新目的,還能在繪畫的過程中放松心情,一舉兩得。
第六件,保持良好心态,多陪家人。早間起床,提高工作效率,事情能夠完成得更快更好,就能夠在下午和晚上多陪陪家人。平時上班,明顯很少有機會陪伴家人,也許不是疫情的契機,能等到我們有機會陪伴,家人都已經老去。
有句千古名言透露着千古年來的遺憾: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适應環境,把握當下。
疫情當頭,封閉小區出不去都是無法改變的事,但是決定要做什麼樣的自己,是可以選擇的。自己的覺悟和行動,一切能讓自己變得好起來的事,都是值得的。
堅持,加油,努力過,盼着勝利的那一天。
PS:我的寫作速度真的變快了很多,我想不到寫下這篇複盤,隻花了25分鐘。每日的行動對提升自我的幫助,真的是實實在在的。最後我想說,自律,真的好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