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會的科舉考試中,全國的前三名叫什麼?所有的朋友可能張嘴就來叫:狀元、榜眼、探花,可為什麼叫狀元、榜眼、探花您知道嗎?
今天咱們說說這個,狀元、榜眼、探花雖然隋唐時有科考,但是前三名叫這三個名字是從南宋末年才開始的。首先狀元,咱得說說這個狀字,就是現在咱們都知道參加高考之前,都要填個表就是自己的基本狀況,然後根據這個往上一申請,你可以參加高考,給你發準考證,過去也是一樣,在參加科舉之前的這些舉子得寫個名狀,說白了就是申請表把自己情況填上,這個東西叫名狀,那麼科舉完事之後根據名次先後,把名狀作為檔案依次排開,誰考了第一他的名狀就擱前頭,管這個叫狀頭,也叫狀元,所以後來就把這個參加科舉得了第一名這人就叫狀元了,所以這是狀元的來曆。
那麼說第二名叫榜眼,怎麼來的呢?當初比方說你要向天下舉子公布誰得了第一第二第三就弄這麼一個大榜,貼在城牆上第一名的狀元高高在上,第二名、第三名就比方說像這人腦袋一樣,額頭兩邊倆眼睛,所以第二第三的稱為榜眼,像人兩眼睛一樣,到後來覺得第二第三都叫榜眼,這是不是重疊,沒法區分出誰是第二誰第三呢?這個時候借用了一個探花的典故,唐朝科舉的時候,考完了為了慶賀三甲及第這些人湊到一塊,由皇上安排的搞一次春遊,然後在長安城裡騎着馬采花高興,孟郊有首詩叫: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所以管這些人的都叫探花郎,後來為了區分,第一個肯定是狀元,第二叫榜眼,第三就叫探花,所以從南宋末年開始,這個稱呼就定下來了,全國科舉的前三名分别為狀元、榜眼、探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