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滿族有什麼春節習俗

滿族有什麼春節習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4 05:53:58

春節是漢族文化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其意味着新一年的開始,是人們除舊迎新,驅邪祈福的日子。但是對于一些少數民族來說,由于他們使用的曆法和漢族不盡相同,因此他們迎來新年的時間和漢族不同,他們也就不是特别重視春節。

滿族有什麼春節習俗(滿族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過春節的)1

不過滿族在努爾哈赤統治時期,開始在文化上和漢族全面接軌,他們也開始使用漢族的曆法,代表新年的元日自然也成為了滿族文化中最重要的節日。他們将春節稱作元旦,滿語裡叫做"阿涅業能業"。

雖然滿族人的春節習俗大體上學習于漢族,但是他們依然在其中保留了一些自己民族的風俗,因此他們的春節也别有一番韻味。

滿族有什麼春節習俗(滿族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過春節的)2

上圖——現在的滿族春節集會

一、滿族人春節的獨特食物

我們常說民以食為天,春節作為最重要的節日,人們不但要在這天舉行重要的儀式,也要在這段時間裡和自己的親朋好友們一同分享美味的食物。由于地理和文化方面的差異,滿族的新年美食和漢族美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别,有着較強的民族特色。

滿族有什麼春節習俗(滿族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過春節的)3

上圖——年前殺年豬

滿族人也是從臘八開始就進入新年的準備階段了,在臘月十五的時候,他們會舉行殺年豬的儀式。他們會挑選一隻身強體壯,渾身沒有白毛的豬作為年豬。在宰殺之前,需要将其捆好擡到祖宗的供位前,然後将酒澆進豬耳朵裡,如果豬的耳朵動了,就視為其"領牲"了,才能動手宰殺。如果其一直不動的話,就要進行禱告,然後才能将其殺死。

殺了年豬之後,這頭豬會被分成八塊,然後擺在祖先的牌位之前,在全家磕頭完畢之後,才能吃肉,不過這頓飯不能在桌子上吃,全家人都要圍坐在鍋台周邊,這也是一個獨特的習俗了。

滿族有什麼春節習俗(滿族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過春節的)4

上圖——漢族祭祀使用的竈糖

在小年祭竈的時候,漢族百姓一般會用麥芽糖制品來祭祀竈神,以求其在上天之後能夠多說好話,少提壞事。在滿族生活的地方,小麥得到産量并不是很豐富,因此他們的祭竈食品并不是膠牙饧,而是粘豆包和豆面卷子,豆面卷子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驢打滾。

這兩種食物雖然原料不同,但是也繼承了膠牙饧甜和粘的特點,表達的寓意也是類似的。

滿族有什麼春節習俗(滿族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過春節的)5

上圖——滿族小吃驢打滾

在小年過後,滿族人也會準備許多精美的糕點等待大年的到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由面粉,雞蛋,糖,紙馬等原料制成的薩其馬了。而在新年到來之際,漢族百姓喜歡飲用屠蘇酒,而滿族人則會飲用用大黃米釀造的米酒。在拜年的時候,他們則會喝用炒糊的大黃米和高粱米沖成的"糊米茶"。

而在除夕夜的晚上,滿族家庭會團坐在一起吃餃子,在起鍋之前,煮餃子的人要吆喝"小日子起來了",其餘的家人也要跟着其應和到"起來了,起來了",這才把餃子撈起來,這也是滿族百姓為新年祈福的重要儀式。

滿族有什麼春節習俗(滿族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過春節的)6

上圖——包有硬币的餃子

而且滿族人還會在一些餃子裡放入銅錢,如果誰能夠吃到包有銅錢的餃子,就預示着在新的一年裡能夠順順利利,财運亨通,這一習俗後來被北方地區的漢族百姓所采納,至今依然流傳在民間。

二、滿族的祭神儀式

春節在中國文化中最早是一個以祭祀為主的節日,滿族人在過春節之後,也會在這一天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

滿族人祭祀的方式和内容都和漢族存在一定的差别,他們在春節中最隆重的是祭祖儀式,在新年到來之前,每個家族的族長就需要将族譜從祖宗匣中請出,并根據一年來的人丁變化情況進行修編。

滿族有什麼春節習俗(滿族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過春節的)7

上圖——滿族人祭祖的房間

之後滿族人會将族長家的西屋打掃幹淨,那裡是他們祭祀祖先和神靈的地方。在除夕這天下午的時候,滿族的族長會帶領族人們齊聚在這裡,開始新春祭祖儀式。在除夕當天的儀式開始之前,人們需要在供桌上擺放祭祀食品,其中要有米酒和奶油點心,還要有特殊的供菜。

有象征四時吉慶的豬肉方子,代表吉慶有餘的過油鯉魚,保佑後輩發家的炸粉花,和預示後輩聰明伶俐的豆腐方塊。在這些供菜的旁邊,還要放兩摞白面饅頭作為主食,在這些饅頭上也要點上紅點,以此來表示其神聖性。

滿族有什麼春節習俗(滿族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過春節的)8

上圖——傳統滿族菜肴

在準備好這些貢品後,儀式才正式開始,第一步是"亮譜",即向族人展示家譜,從而确定誰有資格參加接下來的祭祖儀式。

在亮譜之後就是請神了,在除夕夜的午夜時分,所有的族人需要按照族譜上的順序站好,然後在院子裡點燃篝火,等到火燒旺之後,開始燃放鞭炮,并在族長的帶領下面朝大門的方向站立,迎接衆神和祖先的靈魂回到家中。

在請神的過程中,族長會用滿語訴說請神的祭文,但是現在會說滿語的人已經寥寥無幾了,因此一般都用漢語來說請神詞。在族長說完之後,族人要一起跪拜磕頭,之後再跟随族長進入西屋,向祖先磕頭,請神的儀式這才正式完成。

滿族有什麼春節習俗(滿族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過春節的)9

上圖——燃放鞭炮

在請神儀式之後,滿族人認為祖先的靈魂會和族人一起在家中度過十五天。在這段時間裡,人們需要為祖先的靈位準備食物,并且每天都要上香。到正月十五的時候,就是滿族人新年的另一項重要儀式——送神了。

在送神的時候,族人依然要在族長家的西屋中齊聚,并按照輩分次序站好。之後族長會在供桌上點燃香燭,族人們需要行三次跪拜大禮。之後族長會将之前取出的族譜收好,并放回祖宗匣之中,送神儀式便宣告結束,滿族人的春節至此也正式告一段落。

除了祭祖之外,滿族人也會供奉一些其他的神靈,由于祭神儀式的重點在于祈福,因此滿族人的祭拜範圍十分廣泛,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佛教,道教以及薩滿教的神仙,這根據他們生活地區的不同會有一定的差異。

滿族有什麼春節習俗(滿族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過春節的)10

上圖——薩滿教祭司在舞蹈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春節對于滿族人來最重要的意義也是家族之間的團聚,他們對于祭祖的高度重視體現了滿族人對于家庭的依戀。

三、滿族的其他新年風俗

除了食物和祭祖儀式上的不同之外,滿族人的春節和漢族傳統相比還有一些獨特的風俗,體現了他們的民族文化。

首先在新年飾品的選擇上,滿族人更喜歡佩戴香囊,這是一種裡面填充了香草的錦囊,上面一般會寫上吉祥話,這被認為有驅邪避災的功效。

滿族人在過春節之後,也模仿了漢族的習俗在門上貼門神,挂春聯,但是他們的門神和春聯都有自己的特色。滿族的門神像不似明朝時期的門神那般嚴肅,他們的形象往往被改造地更加和藹可親,色彩也更加喜慶。

滿族有什麼春節習俗(滿族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過春節的)11

上圖——宮殿裡的白春聯

滿族人的春聯顔色也和漢族不同,他們并不是都寫在紅紙上,而是根據自己所在的旗來選擇春聯的底色。而皇宮中的春聯為了顯示八旗的特色,一般會用白紙做底,藍布包邊,再在其内部用紅線做點綴,這樣的春聯也是隻有清朝才有的。

由于滿族人一般生活在東北地區,那裡在春節的時候天氣還十分寒冷,因此他們在守歲的時候并不會像明朝人那樣在庭院中點起旺火,在院子中歡度新年。

滿族人一般會待在屋子裡,圍坐在火爐旁和家人一起等待新年的到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會遊玩滿族的傳統遊戲,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彈、抓嘎啦哈,嘎啦哈即牛羊等牲畜的距骨,人們會用它們做道具來進行遊戲。

雖然沒有了熊熊燃燒的旺火,滿族百姓的除夕夜稍顯清冷,但是人們期盼新年的熱情和歡樂卻是沒有差别的。

滿族有什麼春節習俗(滿族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過春節的)12

上圖——滿族傳統玩具嘎啦哈

四、結語

春節在傳統文化中最早的含義便是新一年的開始,由于各個民族使用的曆法并不統一,因此每個民族春節的日子都是不太一樣的。而滿族人在後金統治時期,開始學習漢族文化,他們也開始使用漢族的曆法,從而也有了過春節的習慣,不過他們的習俗和漢族傳統民俗之間依然有些許的差異。

首先他們的食物很有地域特點,這從小年祭竈的時候就體現出來了。在之後的年夜飯上,滿族人的菜肴也和漢族不同,并且他們也沒有飲用屠蘇酒和食用五辛盤的傳統。最後的祭祖儀式裡,滿族的規矩更加繁瑣,家族的概念也體現地更加強烈,這都是滿族傳統的體現。

不過雖然習俗不同,但是滿族和漢族百姓慶祝新年的歡樂心情是相同的,他們都會把春節當做一個阖家團圓的重要日子,并在這天為到來的新年祈福,這表現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無限渴望和對于未來的堅定信心,這正是中華文化的真正内核,是推動我們樂觀前進的源動力。


注:

本文關于滿族春節習俗的相關内容描述,參考于《元明清春節習俗研究》和《滿族春節祭祖習俗趣談》。


文章結合史料并摻雜個人理解分析,如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讨論。

了解更多曆史故事,歡迎關注@清風文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