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不少人每年都會參加定期體檢,很多人體檢報告上都會出現“心律不齊”的字樣,都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心髒病,這個病要緊嗎?要不要治療?
其實,大家不要慌,心律不齊在我們生活當中非常常見,據調查,每4個人當中就有1個人患有心律不齊!
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心内科宋賀主任提醒,生理因素引起的心律不齊不用擔心,也無需特别治療,病理性因素引發的則要高度重視。
生理性心律不齊重調節
什麼是心律不齊?正常生理狀态下,人體心髒跳動規律勻齊,每分鐘約60-100次。如果心跳過慢或過快,或者心跳不規則,忽快忽慢,則是心律不齊。
很多時候,體檢查出的心律不齊多是由于生理性因素,比如熬夜、睡眠不足、劇烈運動、情緒激動緊張、喝濃茶、飲烈酒等,一般糾正了原因後就能恢複,無需服藥等特殊治療。
病理性心律不齊重病因治療貧血、心髒缺血等疾病也會造成心律不齊,但是要積極治療原發疾病,一般也不用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
但這幾種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齊要高度重視。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齊多見于本身有冠心病、心絞痛、風心病、瓣膜病、心衰等心髒病的人群,常見的有早搏、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顫、傳導阻滞等。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齊易引發中老年人群心肌耗氧量增加,心功能下降,增加死亡風險,因而要高度重視。
這種情況下,治療的關鍵不是心律,而是關注心髒血管結構、功能等。
01
房顫
這是非常危險的一種心律失常,容易引發老年人腦中風、心衰甚至猝死,一旦發現,一定要積極幹預治療。
這是因為發生心房顫動後,血液容易滞留在心房,進而形成血栓,心髒在不停的收縮、舒張,則容易導緻血栓的脫落。
如果脫落的血栓往上走,進入大腦則會造成腦中風,如果是往下走,則會造成肢體動脈栓塞。
02
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簡稱室早)是早搏中常見的一種,患者常感覺心悸、心慌或“停跳”感。我們普通人有時也會發生早搏,室早數目不多,且多為生理性因素引起,不用特殊治療。
但是如果是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力衰竭、低血鉀等危重器質性心髒病患者發生的室性早搏,需要積極治療誘因和病因以及對症治療,必要時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
03
房性早搏
一般沒有什麼危險性,無需做特殊處理,但若房性早搏過多,可能不同程度地影響心髒射血功能,導緻各種不适,可以進行藥物治療。
04
傳導阻滞
傳導阻滞是指心髒傳導系統出現了損傷、阻斷,主要包括窦房和房室傳導阻滞。根據阻滞程度不同,可分為3個度:
I度:
一般沒有任何臨床症狀,僅有心電圖表現,通常可先觀察,定期随訪,不用進行治療。
II度:
最後一個或兩個心房激動可能不能傳到心室,使心跳停跳1次或數次,患者有時感到心悸、胸悶、疲乏。
此階段需要查明病因并進行幹預。
III度:
心房的激動完全不能傳到心室,出現房室跳動分離現象,患者常出現昏厥,病情嚴重。
這種情況要盡快查明病因,及早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