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錢江晚報
這幾天,B站UP主“@衣戈猜想”發布的一條《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視頻刷屏,幾分鐘的視頻講述了二舅的半生,很多網友表示被二舅感動或治愈。
今天早上10點18分,衣戈猜想在社交平台發文說,二舅和姥姥,已暫别小山村。
精神内耗這個詞被@衣戈猜想反複提及,這也是很多人被這條視頻觸及的原因之一。
昨天,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胡少華也認真看完了這條短視頻,“現代人多少都有一些精神内耗,我想這也是這條視頻被很多人關注的原因之一。‘二舅’對待生活的态度其實很契合我們心理治療經常提及的一點,那就是每個人都要有自我滿足的能力。”
适度的精神内耗不可怕
過度則會産生心理問題
“在當下的社會環境和工作節奏下,很多人都會有精神内耗,尤其是在城市生活的中青年人。”胡少華從心理學角度解釋了什麼是所謂的精神内耗:它是心理健康領域的很多負面情緒,包括抑郁、焦慮、來自職業方面的困惑、家庭關系、親子關系等。對個人來說,心理内耗最終的結局就是,造成人心理上的痛苦。
從更深層次角度看,精神内耗實際上反映了一個人和社會、和自然的關系,它是由很多因素引發的,包括個人的性格、對事物的看法、人的滿足能力、環境适應能力等。
在胡少華看來,每個人多少都會遭遇精神内耗,因為人在壓力下都會有糾結、憂慮等,比如前段時間,中高考,考生和家長都會有焦慮或者緊張,“适度的精神内耗并不是問題,也不是心理疾病,甚至可以說,它是有促進作用的,促進你進步和前行。隻有它變得不合理的情況下,那就需要警惕和幹預。”
在門診中,胡少華接診過不少因為精神内耗最終産生心理問題的患者。
“很多創業人員、精英、高層次人才等反而容易精神内耗,因為他們對自己有過高的要求。比如有人給自己列出時間表,在幾年之内達到什麼樣的成就,一旦沒有實現,就很難接受自己。”
胡少華說,生活需要目标,但可以設定小一點的目标,另外要有自我排解的能力,也就是一旦實現不了,能自我寬慰。
精神内耗怎麼辦?
“二舅”的這些值得借鑒
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看,胡少華認為這個視頻當中的“二舅”身上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借鑒。
一是面對和接受。生活的強者并不是要做到多麼強大,能接受生活本身就是強者。有很多東西,是個人無法改變的,比如出生、家庭、外貌、甚至智力等,這些都是先天因素。隻有能直面和接受這些,才能樹立對未來的信念。
二舅無疑就具備了這樣的心态,在因為外來因素緻殘,在當時那種環境下,無法改變現狀的情況下,接受這個現實。他很聰明,會很多手藝活,憑借自己的情感能力和專業技能在村子和周邊獲得認同,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會獲得成就感。
“這種接受并不是躺平,是接受自己無力改變的,或者說接受自己經過努力後達到的狀态。”胡少華說。
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個人要找到自己的人生軌迹或者說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人會遇到很多挫折,但在挫折的時候能看清自己,因為高光是瞬間。這也提示我們,在接受的同時少抱怨和批判。很多精神内耗其實源于抱怨,抱怨領導的不公、抱怨孩子的不刻苦、抱怨伴侶的不給力等。
而很多抱怨的源頭是從自我出發,其實個體是需要更多情感能力的,比如包容,這樣人的批判性會更低,自我滿足能力才能上升。
三是處理人際關系上的一些原則。
“我們在做心理咨詢時會經常說,首先要無害原則,不傷害别人也不傷害自己;其次是雙赢;最高原則是利他。”胡少華認為,視頻中的二舅其實也诠釋了這些:他利用自己的技能幫助别人,對他本人來說,其實并不能賺多少錢;他說,隻能管好自己。其實,他做了很多幫助别人的事,也就是利他的事,“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幫助别人也是在幫助自己。”
多和自己做對比
要有自我滿足能力
在胡少華看來,達到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是要有滿足能力,有些人自我要求高,總是和他人比,就容易精神内耗。
視頻中有一段話說:按照二舅的智商可以高考,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和退休金,村子附近就有這麼一個人。
“這種思維方式其實代表了多數人,我們總是容易和身邊的對比,生活最重要的參照物應該是自己,和自己比,就容易滿足。”胡少華在做心理咨詢的時候經常會舉一個例子:冬奧會有幾百位運動員,但金牌可能隻有10多個,多數人職業生涯拿不到金牌,但他們在賽場上做最好的自己,也很欣慰。
胡少華解釋,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看,一旦精神内耗比較嚴重就會出現明顯的心理問題,比如睡眠障礙,失眠或者難以入睡;認知功能和社會功能出現障礙,包括工作效率降低、無法集中注意力、人際關系敏感、恐懼交往等。
“個人的自我察覺也是很重要的,一旦精神内耗持續時間比較久,或者給個人帶來很痛苦的體驗,那就及時到專業機構尋求幫助。早期的可以進行心理咨詢治療,如果一旦進展為抑郁症、焦慮症,那就要借助藥物治療。”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王蕊 江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