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有關的養生知識?五天叫一候,三候就是一氣,兩氣就是一節一年有七十二個候,叫氣候;二十四個節氣:清明呀、小滿呀、白露呀、冬至呀……這二十四個節氣在我們農村很有用處每一個節氣,各地區都有一些歌訣,很準的我很想把它收集起來譬如“驚蟄聞雷米如泥”,這是北方的話就是在驚蟄這天打雷的活,一定豐收,米像泥巴那麼賤“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有雨,便少疾病但是各地不同哪個時候漲潮,哪個時候退潮,都準得很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祖宗們一個一個留下來的經驗,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二十四節氣有關的養生知識?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五天叫一候,三候就是一氣,兩氣就是一節。一年有七十二個候,叫氣候;二十四個節氣:清明呀、小滿呀、白露呀、冬至呀……這二十四個節氣在我們農村很有用處。每一個節氣,各地區都有一些歌訣,很準的!我很想把它收集起來。譬如“驚蟄聞雷米如泥”,這是北方的話。就是在驚蟄這天打雷的活,一定豐收,米像泥巴那麼賤。“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有雨,便少疾病。但是各地不同。哪個時候漲潮,哪個時候退潮,都準得很。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祖宗們一個一個留下來的經驗。
——《易經系傳别講》
我常常給同學們講,孔子著《春秋》,寫春秋戰國幾百年的曆史,他為什麼叫《春秋》,不稱冬夏呢?春天是由冷變熱,慢慢一點一點熱起來。秋天是相反,夏天的熱慢慢退掉,退到了秋天剛好涼爽,不算冷也不算熱,所以春秋是持平的。不但氣溫如此,夏季白晝長,冬季白晝短,春秋兩季的日夜長短也是持平的。所以我們講“春秋持平也”,是個天秤。古今人物,對于國家社會有沒有貢獻,《春秋》在這個曆史上持平論之,所以“春秋”是持平之論的意思。
——《我說參同契》
“春三月,此謂發陳。”第一句話不是說春天的三月哦,尤其不是陽曆,是講陰曆。這是指春天的三個月。一年分四季,一季三個月。“春三月”,是春季三個月,根據醫學來講,“發陳”,就是舊的換成新的,陳舊的發散了,變成新的;也就是說生氣來了。
“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我們的身體與天地的氣候配合在一起,以道家的觀念講,人的身體是個小天地,整個的天地隻不過一個人身。這是舊的天文科學研究跟人體配合的觀點。春天是生長的季節,萬物欣欣向榮。
“夜卧早起,廣步于庭。”早晨起來多運動,我也常常告訴許多學禅的運動家,尤其現在人,學武功的、學禅的,白天沒有時間,晚上到公園到樹林,打拳練武功。我說你不要命啦!什麼意思呢?夜裡在公園山林裡,吸的都是碳氣;因為草木到了夜裡放出碳氣,早晨起來放的是氧氣。結果非要夜裡去練不可,真的有意思!這個需要懂得啊!
“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古人頭發都是綁起來的,最好是散開,給它生長。我們人同動物一樣,春天也脫毛,秋天也脫毛,動物也春秋二季換毛的。我們身上也是一樣,大家沒有注意。所以這個時候“以使志生”,使你意識精神來了。
“生而勿殺”,醫學同政治有關系,不要殺生。“予而勿奪,賞而勿罰。”對于生物世界,隻能夠施出去,不要罰,不要殺生。你們都曉得“秋後算帳”,對不對啊?為什麼呢?中國以前的法令,就是犯了重罪的,除非很嚴重的,很少當場處理的。判決以後,一定等到秋天處決,就是根據氣候時令,因為春天不準殺生,所以“秋後算賬”是這樣來的。秋天到,該殺頭的才會殺頭了。以前幾千年帝王政策,說春天是不殺的。
所以古人有兩話話:“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春天的鳥不準打,因為小鳥正在窩裡等着母親回來喂呢!中國文化“天人合一”這個道理,同氣候是有連帶關系的。
“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這是關于春天養生,是這樣一個情形。
“逆之則傷肝”,春天是生長的時候,所以叫你頭發也打開,心境也要好,什麼都好,夜裡早一點睡,早晨早一點起來,身體要這樣保養,還沒有講到心理狀态。
春天屬木,木主肝。你聽到肝出毛病,現在的醫學以為自己有癌症了,其實是肝氣受傷。“肝氣”是個什麼東西?這就是中醫跟西醫不同了。後來西醫一來,第一個反對中醫,說中醫亂講,說肝在左邊,解剖了,肝明明在右邊嘛。我現在還承認肝在左邊,是指“肝氣”;身體的神經交叉的、發動的地方在左邊,就是說肝氣還是在左邊。
所以我們看中醫的把脈,心、肝、腎在左邊,肺、脾、命門在右邊。不是搞錯了,沒有錯,它是講肝氣的來源。氣脈都是交叉的,上下交叉,左右交叉,這個網路是這樣的。所以你違反了春的自然法則,肝會出問題。我們發脾氣、憂郁的、内向的、受委屈的,都傷肝。後面有關心理方面的,《黃帝内經》都有,心理跟生理要配合研究才好。
春天講到肝的問題,其實我們整個的氣候一個冷、一個熱,春天漸漸由寒變成暖和,到火力很強的時候就到了夏天。所以我們中國講曆史隻有春秋兩個。春秋是最好的,日夜時間持平,二十四節氣裡面,春分、秋分的時候,可以亂穿衣服。春天氣候溫暖過了以後,就是熱度高了,是夏天來到。
“夏為寒變”,夏天怎麼會寒冷呢?這是說夏是寒冷的相對。“奉長者少”,生長的時候少,春天才是萬物生的季節。
“四氣調神”,就是我們講“天人合一”,生命與氣候中間的變化。我們常常看到中醫裡講“邪風”,或者是“邪氣”。這個“邪”代表什麼?哪有個風是邪的?哪個風是正的?當我們生命健康的時候,本身那個氣是正的;不健康的時候,氣就是邪的。醫學告訴我們:有寒則畏寒。身體裡頭有寒的,特别怕冷,感覺外面的風冷得不得了,這就叫“邪風”。正、邪是本身的立場加以分别的。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春生夏長,這是講夏天這三個月當中,“蕃秀”,植物春天種下去,一直成長到夏天,這是最漂亮的時候。夏天“天地氣交”,這是古文那麼講,因為我們的生命靠三樣東西,日光、空氣、水。溫暖的地方會生長,寒冷的地方就是死亡。“萬物華實”,所以夏天是生長最重要的時候,萬物繁華漂亮。那麼,夜裡早點睡,早晨早點起來。“無厭于日”,“無厭”是什麼?不要過分在太陽下面活動,避開一點日曬。
“使志無怒”,在心理的修養上少發脾氣,“怒”是發脾氣。換一句話說:心理上對人、對事寬容,不要有怨恨的心理。“使華英成秀”,等于讓大地上的萬物成長茂盛。“使氣得洩”,這裡頭有個問題啦,夏天怎麼叫洩氣?這是《易經》講消息,成長的時候就開始死亡,當你死亡的時候即開始成長,這是一消一息,所以生命到了最漂亮的時候就要完了。
《莊子》内篇告訴你“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嬰兒生出來以後,到第二天,這個嬰兒已經比昨天老,三歲的嬰兒比一歲老,生生死死很快的在變化。所以《莊子》也引用孔子告訴顔回的四個字:“交臂非故”。生命的道理,一切的道理都很無常,你我兩個對面走,你過來我過去,兩個膀子一靠,已經變了,都不是現實的你我了。
所以夏季要善養自己的意志,“無怒”,陰氣就可以發洩出去了。“若所愛在外”,這個時候人的思想情緒都喜歡向外面,都喜歡放射出去。“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四氣調神”就是講這一套。沒有講怎麼調,隻講什麼夜睡早起,什麼不要發脾氣之類的“調神”的道理;所以它沒有講醫學,隻講養生。但是你懂了養生的原則去看病,就看出病因來了。
《小言黃帝内經與生命科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