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蜀道難給李白帶來了什麼

蜀道難給李白帶來了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3 16:20:06

《蜀道難》是李白浪漫主義詩風的代表作,李白的讀者都對“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感喟印象深刻,而其中寫劍閣的詩句“劍閣峥嵘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也生成了一句被廣泛應用的成語。

李白的《蜀道難》頗有些“仙氣”,這些仙氣的出現與他融入了古代蜀國的傳說有關,這些傳說被四川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證實。

蜀道難給李白帶來了什麼(李白蜀道難的仙氣從何而來)1

《蜀道難》草書

1 李白《蜀道難》仙氣飄飄

據唐代孟棨《本事詩》的記載,由于這首詩的寫作和傳播,李白赢得了“谪仙人”的稱号。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舍于逆旅,賀監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又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歎數四,号為“谪仙人”。白酷好酒,知章因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

賀知章初讀李白的《蜀道難》,一遍沒讀完,就多次啧啧稱贊,說李白簡直是天人神仙被貶谪到了人間,竟然能寫出這樣的帶仙氣的作品。賀老先生首次拜訪李白,沒打算請李白喝酒,出門沒帶錢,讀了《蜀道難》,覺得必須和李白對飲一番,沒帶錢不能白吃白喝,隻好解下皇上賜給他的金龜換酒喝。遇見自己可意的人,讀到自己喜歡的詩,一定要大醉一場,可見李白《蜀道難》的魅力。

公元753年,距離李白離開生活了二十年的蜀地、“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725年,已将近30年。一個叫殷璠的人編了一本名為《河嶽英靈集》的當代詩歌總集,收了李白的一部分詩作,包括《蜀道難》一詩。殷璠對《蜀道難》也是贊不絕口:

“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

“騷人”指以屈原的《離騷》為代表的“楚辭體”詩歌,殷璠認為李白的《蜀道難》有屈原“騷體詩”的風采,是《楚辭》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異代回響。

清代的沈德潛編了一本《唐詩别裁集》,對李白的《蜀道難》同樣贊賞有加:

“筆陣縱撗,如虬飛蠖動,起雷霆于指顧之間。任華、盧仝輩仿之,适得其怪耳,太白所以為仙才也。”

他說李白是憑天賦之“仙才”寫詩的,一般人如李白之後的唐代文人任華、盧仝之流想模仿李白,還真學不來,寫出來的詩沒有浪漫,隻剩下怪異了。

李白《蜀道難》的風格雄奇飄逸,其寫作手法的突出特點是融神話傳說、誇張、想象為一體,極力描繪蜀道開辟之難、蜀道行走之難及對蜀地“憑險割據”的政治形勢的擔憂。

2 李白《蜀道難》裡關于古代蜀國的神話

李白《蜀道難》中的神話是關于古代蜀國的神話,在《史記 五帝本紀》中曾提到黃帝的兒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蜀山氏被認為是遠古時代居住在蜀地的部落。

《蜀道難》的第一段是這樣的: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凫,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巅。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

蠶叢、魚凫是傳說中古蜀國的國王。西漢時期出身蜀地的著名文學家揚雄著《蜀王本紀》一書,其性質類似于司馬遷的《史記 五帝本紀》對黃帝、帝喾、堯、舜、禹等華夏民族遠古時代傳說中的帝王事迹的記載。

《蜀王本紀》這樣說:

蜀王之先,名蠶叢、柏灌、魚凫、蒲澤、開明。是時人民椎髻(口尨)言,不曉文字,未有禮樂。從開明上至蠶叢,積三萬四千歲。

揚雄的《蜀王本紀》提到古蜀國有五位蜀王:依次是蠶叢、柏灌、魚凫、蒲澤、開明,時間是三萬四千歲,那個時候的人梳着椎形的發髻,說着類似于鳥獸一樣的言語,沒有文字,也沒有後代中國人持續相傳的“禮樂文明”,那是一個未開化的時代。

東晉的時候,有一個叫常璩的人編了一本地方志性質的著作,叫《華陽國志》,又叫《華陽國記》,記錄了從遠古到東晉永和三年巴蜀地區的史事,記錄了這些地方的出産和曆史人物。其中有關于古代蜀國的傳說:

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死作石棺、石槨,國人從之,故俗以石棺槨為縱目人冢,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魚凫。魚凫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立為祠。

這一段文字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說“蜀侯蠶叢,其目縱”,其形象可參看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縱目面具”,當然這是青銅時代的人們對遠古傳說的想象。

蜀道難給李白帶來了什麼(李白蜀道難的仙氣從何而來)2

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縱目面具”

回到李白的《蜀道難》:“蠶叢及魚凫,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以蠶叢和魚凫兩位古蜀國國王為代表,感慨古蜀國開國之久遠,“四萬八千歲”是對揚雄《蜀王本紀》中所說的“三萬四千歲”的進一步誇張,至于究竟有多少年,誰也說不清楚。總之,李白的意思是由于古代蜀地山高水險,和外界處于隔絕的狀态,它毗鄰秦地,但和秦地沒有交通往來。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巅”,在秦地的太白峰和蜀地的峨眉山之間,隻有鳥可以飛來飛去,人是沒有辦法往還的。

蜀道難給李白帶來了什麼(李白蜀道難的仙氣從何而來)3

《芈月傳》中秦惠文王劇照

直到有一天“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這裡融入了另一個神話——“五丁開山”的神話,這個神話還是來自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

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許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還到梓潼,見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攬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時,壓殺五人及秦五女并将從,而山分為五嶺。

這段記載明顯具有不可考究的傳說性質,蜀國的五位成年男子到秦國替蜀王迎接五位美人,走到梓潼的時候,看見山洞裡有一條大蛇,大家齊心協力去拽蛇的尾巴,結果大山崩塌,五位男子及美女喪命,然後有了蜀道。誰信呀?但李白用在這裡,很好地說明了蜀道開辟之艱難。

這個傳說很荒誕,但是提到了“秦惠王”這個人,為什麼會提到秦惠王呢?因為秦惠文王赢驷在戰國時代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古巴國、蜀國就是在秦惠文王統治秦國的時候被滅掉的,從此蜀地歸入古代大一統王朝的版圖。

蜀道難給李白帶來了什麼(李白蜀道難的仙氣從何而來)4

除此而外,《蜀道難》的第二大段中,還暗含一個關于古蜀國的神話。

其詩句是:“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通過描繪子規悲啼的環境去表現蜀道行走之難。

據常璩《華陽國志·蜀志》:

"杜宇稱帝,号曰望帝。……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堯舜禅授之義,遂禅位于開明。帝升西山隐焉。時适二月,子鵑鳥鳴,故蜀人悲子鵑鳥鳴也。"

也就是說,在蜀王開明之前,還有一位名“杜宇”号“望帝”的蜀王,因其相開明有除水害之大功,望帝将王位讓給了開明,自己化身為杜鵑(亦叫杜宇、子規),李商隐《錦瑟》詩中“望帝春心托杜鵑”也是出自這個傳說。

揚雄《蜀王本紀》的記載稍有不同:

杜宇為望帝,淫其臣鼈靈妻,乃禅位亡去。時子規鳥鳴,故蜀人見鵑鳴而悲望帝。

這裡講的是蜀王杜宇做了很丢人的事,禅位給他人,蜀人為此感到很悲哀。

總之,望帝是一位失國的君主。

蜀地人可真浪漫,連子規(杜鵑)的叫聲都能聯系到自己的故國。

結語

“蜀江水碧蜀山青”,蜀地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這裡自然風景優美,人文荟萃。揚雄、司馬相如、李白、蘇轼都是這片土地孕育出的大文豪。

期待三星堆發掘出更多的文物,讓我們對神奇的古巴蜀文明有更多的了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