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篇————薛譚學唱歌
【原文】《列子·湯問》薛譚學讴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于郊區,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故事】
先秦時期,齊國的歌稱為“讴”。齊讴優美動聽,人們特别喜歡學唱,固有“齊讴楚聲”之說。
有個叫薛譚的人向秦青學習齊讴,還沒有學完秦青的技藝,就以為學好了,于是就告辭回家。秦青沒有勸阻他,就在薛譚臨行的這天,在郊外的大路旁擺設着酒為他送行。當飲完臨别酒後,秦青打着節拍,唱着送别的歌曲。秦青唱着、唱着,他的歌聲慷慨悲壯,在樹林中萦繞,樹木都仿佛被這抑揚動聽、悲壯激昂的歌聲振動了;那歌聲優美動聽、婉轉宏亮,在天空回蕩,連天上的彩雲也仿佛是被什麼阻住,也不浮動了,好像伫立在天空靜聽着。 薛譚這才意識到自己還沒有學完秦青老師的全部技術,自己唱的歌遠不及秦青老師唱得好,内心感到非常慚愧。于是薛譚忙向秦青道歉,請求回到老師身邊繼續學習深造。從此以後,薛譚一輩子也不敢再提起回家的事了。
【簡析】這篇寓言故事告訴人們: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千萬不可有成功就驕傲自滿的心态,不要淺嘗辄止的學習,學習必須虛心、持之以恒。犯錯誤不要緊,知錯就改才是最重要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