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帶你全方位了解藝考

帶你全方位了解藝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0 13:28:42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其中明确:逐步提高文化成績要求,扭轉部分高校藝術專業人才選拔“重專業輕文化”傾向;到2024年基本實現藝術類專業省級統考全覆蓋,2024年起,不再跨省設置校考考點;2024年起,高校高水平藝術團不再從高校招生環節選拔,由相關高校從在校生中遴選培養。

事實上,美術、書法等創作尤其需要人文功底的積澱,在藝術成長的道路上文化素養對于一個職業藝術家而言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文化成績差選擇藝考,進而成功上大學,幾乎成為一種“捷徑”。新政策的出台,有着怎樣的意義?對于高等藝術院校來說,在選拔學生方面會有哪些新的考慮和配套舉措?對于真正熱愛藝術的青年學子而言,又需要做哪些必要的準備和調整?如何讓藝術回歸本真,讓從藝者回歸初心,在政策之外,還有哪些工作要做?

帶你全方位了解藝考(藝考不再易考回歸藝術本真)1

頗為壯觀的美術藝考現場(圖片來源于新華社)

全國藝術類專業招生工作的标尺

根據《意見》,2024年起,藝術史論、戲劇影視文學等高校藝術類專業,直接依據考生高考文化課成績、參考考生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所以,藝術史論、藝術管理、戲劇影視文學等專業,以及一些美院的美術學、藝術設計學等美術理論類專業,無需參加校考,直接按高考文化成績錄取。對于采用美術統考成績的院校,已經實行平行志願但文化課占比沒有達到50%的省份,将來要提高文化成績至在綜合分中的占比不低于50%。少數組織校考的高校藝術類專業,在考生高考文化課成績達到所在省(區、市)普通類專業批次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省級統考成績合格且達到學校劃定的最低成績要求基礎上,依據考生校考成績擇優錄取。

這是國家首次針對藝術類專業考試發布的綱領性、指導性意見,并将在2024年完成制度建設。《意見》的發布意義重大,其任務、舉措為全國藝術類專業招生工作提供了标尺,讓各個院校招生工作的進一步完善有據可查、有理可依。《意見》發布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撰文《強化招生育人,推動高校藝術教育再上新台階》發表了上述觀點。

魯曉波認為,宏觀來看,《意見》将從以下三點帶來變革:首先,《意見》有助于不同高校藝術類專業在定位、評價、錄取、監督等關鍵議題、關鍵環節上達成共識,實現招生工作“為了育人、促進育人、就在育人”的真正價值。進而,降低藝術類考試的複雜程度。各地區高校、學科專業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統一與自主并存,标準評判趨向一緻,對國家、學校、考生及家庭都會減少不必要的成本和精力消耗。其次,有助于人才結構合理分層。強化省級統考與高校校考在選拔階段的各自特點,進一步擴大省級統考範圍,減少獨立組織校考的院校數量和校考規模,明确它們在整個高考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位置作用,從而緩解目前高等教育層級不明、同質化的傾向。過度、廣泛地給予學校藝考招生的自主權,某種程度上也與高考文化考核相沖突,會削弱統一高考的權威性,加大影響考試公平公正的風險,并導緻一些學校不顧辦學條件,盲目擴大藝術類專業招生規模。雖然客觀上為學生報考藝術類專業增加了選擇,但因辦學定位不準,出現招生規模及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的現象。此外,《意見》有助于高校在改革過渡期内及時發現問題、做出調整。《意見》提出,到2024年各項改革措施全面落地,給高校預留了3年的過渡期,相關改革舉措可以循序推進。

改革的核心目的是保證公平正義

有數據顯示,2002年藝考剛起步時,報考人數僅3.2萬,到2020年,這一數字卻飙升到了117萬,火爆程度可見一斑。而藝考招生領域腐敗案件時有發生,一直是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陳志文在接受采訪時指出,藝考改革核心目的隻有一個:确保高考的公平正義。他認為,因為對文化課要求較低,大量考生把藝考作為高考捷徑,造成高考的窪地效應。公衆更關注的是,越來越多的專業校考所伴生的灰色空間對高考公平正義産生的危害。

此次《意見》明确規定,對在藝考招生中有違規違紀行為的工作人員和考生,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并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嚴格開展新生入學資格審查和專業複測,發現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的,一律取消入學資格、錄取資格或學籍。

《意見》還規定,2024年起,所有高校藝術類專業校考工作均在學校所在地組織,不再跨省設置校考考點。這勢必會催生線上考試或使用省級統考成績進行初選等方式,嚴格控制現場校考人數。

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防止校考引發大規模人員流動和聚集,教育部指出原則上2020年高考前不組織現場校考。2019年教育部就發文提出,從2020年起,除經教育部批準的獨立設置的本科藝術院校仍可單獨組織校考,其他高校的美術、設計學類專業統一使用省統考成績。2018年教育部則發文指出,各地各高校要按照“擇優錄取、甯缺毋濫”的原則,進一步提高相關考生的專項測試要求和文化課成績錄取要求。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介紹,中國美術學院十幾年來一直堅持專業和文化并重,所招收的實踐類專業學生的文化課平均分超過500多。藝術學理論不參加校考,按照高考成績錄取,建築類專業在省統考成績合格的基礎上,按高考成績錄取。在專業課考試的具體操作上,從2020年開始,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完全取消跨省考點;專業課初試率先采取網絡遠程考試,實時監考,超5萬考生在線考試,約1萬考生通過初試後進入校考,極大地緩解了校考壓力。未來還将加強校考與省統考的銜接,優化提升美術人才考核方式。

實際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兩年不少藝術高校的招生方式發生了很多變化,無意間也催生出不少新的專業考試方式,比如初試篩選、線上考試,考試組織方式相對靈活,考評人員精力也較為集中,考試工作可以做得更加紮實。線上考試,特别是初試采用線上考試,突破了地理空間限制,擴大了受衆面,也減少了考生無謂的奔波。

文化課提分遏制突擊行為

近年來的藝考改革一直在逐步提高高考文化課錄取成績最低控制分數線。對于這一點美術生深有體會,因為美術類專業的文化錄取成績提分早就開始了,而且漲幅是最明顯的,遠勝于舞蹈、表演等專業。藝考改革不斷提升省級統考水平和質量,嚴格控制校考範圍和規模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美術生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不少綜合類大學取消了校考,承認美術統考(聯考)作為專業成績,保留校考的獨立設置或參照設置的院校,也進一步縮小了範圍,增加了應用類專業參加校考的條件,取消了理論類專業校考。杭州某藝考培訓機構老師表示,針對美術生的改革,一早就開始了,這次到2024年要求完成的相關改革工作,美術生還沒有完全體會的,可能就是不再跨省設置考點和破格錄取。

一般而言,每年藝考生大緻從高二暑假到第二年一月,用近半年時間參加專業集訓,而這半年并沒有參加文化課學習的機會。等到學生完成藝術類考試回到校園時,距離高考僅剩三個多月時間。“過去通過惡補,90%以上藝考生文化課成績都能達标,但文化課分數比較高的藝考生一直占比很低,現在提高文化課分數要求,對于藝考生來說難度肯定提高。”湖南一位藝考培訓老師認為,藝考改革主要是為了遏制部分學生想通過體、藝考走捷徑的想法。

對于文化課成績要求的提高,北京某中學美術特長班高中學生小林并未感到太大壓力。他從小升初就選擇了藝考道路,經過選拔考試進入美術特長班。“并不是成績不好才選擇學美術,當年的考試難度很大,經過了層層選拔。”他介紹,學校對文化課的學習一直抓得很緊。專業課采取全省聯考,這樣省去了跨省校考的奔波。“閱卷老師不知道是誰的卷子,這樣更加公平公正了。專業課聯考将在高考前一年的12月考完,專業課考試結束至高考年6月,全都可以用來複習文化課,準備時間更加充分。” 他說。

學藝的第一要義是“真愛”

除了通過考試政策導向和具體措施逐步擠掉這些年來藝考中摻雜的功利因素,藝術教育回歸本真,從藝者回歸初心,還需要藝術院校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魯曉波表示,招生工作在整個育人流程的最前端,最終指向為國家社會造就棟梁之才的目标。因此,不能簡單地隻确保執行效率,更應該充分利用考生報考藝術類專業的意願和熱情,在高強度的備考階段,通過考查什麼、關切什麼、篩選什麼,傳遞與藝術相關的正确價值觀。這其中,一方面關乎藝術本體。注重學生是否具備開拓設計思維、美術思維的潛能,手頭功夫、圖繪表現實則是支撐思維創意的有效路徑。另一方面關乎社會需求。但社會需求不是追熱點,而是看重學生是否有可以再培養發展的基礎視野,是否有可以再訓練提升的問題感知力和敏銳度。視野與問題,也是大學通識教育的核心,是未來人才得以服務社會、抓住需求的前提。

而中國美術學院良渚校區的實驗辦學則為高校藝術教育開拓了新的可能。高世名介紹,從2018年開始,良渚校區創新藝術學院嘗試同時招收理科、文科、藝科三類學生,高考平均分達到740,最高分是760多,這是可以上浙江大學的分數。“以這樣的高考成績選擇學藝術,可見是真愛,而這正是我們想要的學生。非藝考生不會畫畫怎麼辦?一方面,我們組織優質的教師團隊,集中花費7個多月時間編制改造基礎教學方案,着重從造型基礎、數字基礎、人文基礎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另一方面,每年開學之初,我們都約請人工智能專家、詩人、科幻作家、音樂家等進行一系列跨學科講座,這些講座開闊了新生們的視野,提升了這批‘新物種’的心氣。在這種跨學科的知識背景下,理科生和文科生迅速發現了自身的優勢,他們的士氣被鼓舞起來了。通過這幾年的觀察,我們發現,藝考生注重技藝的訓練和感性的表達,非藝考生則更注重設計思辨和方法的開發。不同學科背景的同學一起學習4年,互相琢磨,彼此切磋,形成了一種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态。”他說。

實際上,近年來中國美術學院始終以“大底盤、高層次、寬口徑、厚基礎”為教育方針。所謂“寬口徑”就是指大類招生,按照美術、設計、圖媒、藝術學理論等大方向招生。在本科階段加強藝術人文通識體系,建立美術學院特色的博雅教育、通識教育體系。這是為了防止學生從一開始就陷入狹窄的專業通道——大學應該學的是藝術本身,而不是單純訓練一門專業。“除了文化課成績好,我們還希望學生在藝術通識和中外藝術史的基本常識方面有一定的積累。試想如果每個造型方向的學生腦中有200幅名畫,每個圖媒方向的學生腦中有100部電影作品,這樣的學生就好教了,這類專業的通識對學生未來的成長也是十分有益的。實際上,中國美術學院從建校以來就倡導一種奠基在人文土壤中的藝術,我們希望國美學生們能夠有較高的人文修養作為研習藝術的基礎。”高世名表示。

“藝術教育的第一任務,是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精神生活,繼而開啟一種以創造為志業的藝術生涯。”高世名說。正如他在2020年開學典禮上對新生們所說的:走上考美院的道路,這是你一生中的第一次重大抉擇。這個抉擇已經改變了你的人生。再過20年,當你參加中學同學會的時候,就會發現,讀美院這件事情,使你走上了跟其他人很不相同的道路。要不要走這條路?會不會走這條路?你要追問自己的内心,是不是“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這莊嚴的決斷,是米蘭·昆德拉所強調的貝多芬母題——“Es Muss Sein”(非如此不可)。要成為一個藝術人,必須發現自己心中的“非如此不可”,因為藝術是無緣無故的愛。

來源: 中國文化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