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劍芳
聞聽汀泗橋河燈亮了,帶着一絲欣喜與鄉情,重回家鄉汀泗橋尋找夢裡鄉愁。
踏上建于1247年南宋淳祐年間的汀泗古廊橋,手撫褐紅色的廊柱,感到格外激動和親切。廊橋上,人們或悠閑散步,或腳步匆匆趕路,或開着三輪車、小汽車一陣風駛過。可東西老街大部分商鋪搬到繁華路,107國道了,留下石闆路的清冷和幽長。眺望老街,我的思緒随着風兒飄飛在這座古鎮八百多年的曆史長河中,耳畔似乎傳來古街董記馬号,陳記衡器号,盧記打鐵号等百餘老字号生意興隆的叫賣聲……
在廊橋上小憩,斜座一隅倚欄聽風,聽着當地居民眉飛色舞地講橋名的由來:橋頭有一名以打草鞋為生的老人叫丁四,為人善良,樂善好施,看到以幾根木頭搭在河面上簡易橋讓過往行人擔驚受怕,特别是汛期河面漲水,木頭被洪水卷走,每年總有幾個過往行人因此喪生。丁四暗下決心,用畢生積蓄修橋的美麗故事。後人為紀念老人,以其名字為橋命名,後丁四二字被文人加三點水沿用至今。讓汀泗橋名聲大震的應屬近代史上北伐汀泗橋戰役大捷了。1926年8月26一27日,時值長江汛期,汀泗橋三面環水,一面靠山(塔垴山),吳佩孚占據塔垴山有利地形,重軍把守京廣鐵路兩翼,加之雕堡大炮重機槍等火力配合,國民革命軍多次沖鋒都敗下陣來,傷亡很大。如何巧戰制勝?國民革命軍改變強攻策略,以共産黨員為骨幹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組成先鋒隊,在當地村農民汪遠福的帶引下,繞道古塘角從塔垴山後背進攻,配以國民革命軍第35團正面佯攻,第36團側翼伏擊,吳佩孚軍隊腹背受擊,倉皇北竄,沿路又遭埋伏在鹹甯城,賀勝橋國民革命軍重創,潰不成軍,北伐汀泗橋,賀勝橋戰役一戰成名,成為北伐戰争的曆史轉折點而載入史冊。銷煙遠去,而國民革命軍第四軍那種“刀叢撲去争山頂,血雨飄來濕戰袍"的敢拼敢打,不怕犧牲,英勇善戰的鐵軍精神在潤物無聲中融入了汀泗人民的血液裡,留在汀泗人民的記憶中;那奔向黎明的沖鋒号角劃破曆史長空,恰如京廣鐵路火車的鳴笛從未間斷過,好似在時時提醒人民,幸福來之不易,發展腳步莫停息。沿汀泗橋順河而下,穿過醉仙閣,走過紅花巷,斜出河面的兩棵百年老楊樹似恩愛夫妻不離不棄,立在河邊多年,似乎在為古鎮守望。河的對面,西街一排沿河的三泰行等糧鋪,絲綢鋪大門緊鎖,唯有河邊用于抛錨的鈎錠還嵌在河邊石縫中,給人遐想萬千。往幸福堰方向前行,一組造型雅緻的落雁亭配以九曲觀光長廊赫然眼前,多組與汀泗文化相關的楹聯懸挂其中,為汀泗河增添無限雅韻。“朝辭洞庭水,晚泊汀泗橋。”難道八百裡洞庭曾與汀泗河水相接?冬風輕拂柳條劃過水面,和着水面飛翔的白鹭,既有“秋水共長天一色”之壯麗,又有“落霞與孤鹜齊飛"之嬌美……
如今,汀泗政府花五萬元用兩周時間給鎮區600米汀泗河兩岸裝上了河燈。每晚6點,河燈次第亮起,岸上的燈,水下的影,如夢如幻,流光溢彩中,人們笑逐顔開。古老的汀泗橋精氣神正在複蘇,古橋古街上笑聲多了,人氣明顯旺了。
因為随着河燈一起亮的,是汀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汀泗變美,變強的發展的願望呀。我想,重現昔日“橋上香車寶馬,橋下琵琶弄弦”,街面叫賣不斷,遊客川流不息的燈光漿影裡的汀泗橋繁華景觀,腳步應該不遠了吧……
編輯:華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