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出水怎麼治?手足蠕動指手足抽搐緩慢無力,屬虛風内動的典型症狀多見于溫病後期真陰虧損,水不涵木,肝風内動常伴見低熱,顴紅,手足心熱,口幹舌燥,心中憺憺大動等《溫病條辨·下焦篇》:“熱邪深入下焦,脈沉數,舌幹齒黑,手指但覺蠕動,急防痙厥,二甲複脈湯主之”,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手足出水怎麼治?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手足蠕動指手足抽搐緩慢無力,屬虛風内動的典型症狀。多見于溫病後期真陰虧損,水不涵木,肝風内動。常伴見低熱,顴紅,手足心熱,口幹舌燥,心中憺憺大動等。《溫病條辨·下焦篇》:“熱邪深入下焦,脈沉數,舌幹齒黑,手指但覺蠕動,急防痙厥,二甲複脈湯主之”。
應用領域可出現手足蠕動症狀的證候類型舉例
1、陰虛動風之手足蠕動
陰虛動風證總由陰液虧虛,筋膜失養所緻。肝為藏血之髒,腎主藏精,精血互生,肝腎同源。肝主筋,其筋脈之靈活舒利運動,有賴于肝腎精血的濡養,且肝為風木之髒,以陰為體,以陽為用,故陰津精血不足,則水虧火旺,每易引動肝風,而為虛風内動。若陰虛至極,大汗或吐、利過度,陰液亡失或溫熱病邪久羁,劫奪陰液,則氣随津脫,氣失所附,陽氣無以依附而外越,則精血内奪,陽浮于外。很好地說明了陰陽的互根互用,因此,陰竭則陽脫,終緻陰陽離絕的病理轉歸。治療以緩肝息風,滋液降火,方用加減複脈湯(《溫病條辨》)加龜闆、鼈甲、牡蛎。
2、陰液閉厥,心肝燥火證之手足蠕動
心肝燥火閉厥,多由失治誤治,或本質素怯,溫暑之邪化火,内陷心肝,耗傷陰液,虛風内動,内閉心神,治以大滋陰液,兼清降心肝之火,方用連梅湯主之。
3、清陽蒙蔽,脾胃濕火之手足蠕動
脾胃濕火郁閉,吸收穢邪,募原先病,邪氣分布,營衛皆受,氣分窒塞,上中下三焦交病,濕熱挾痰濁,蒙蔽清竅,迷漫神機,内竅閉塞。治以芳香通神,淡滲宜竅,通利三焦,方用芳香通神,淡滲宣竅證方,或茵陳蒿湯、栀子柏皮湯合安宮牛黃丸加減。
參考文獻1、李湘雲.《溫病學辭典》:中醫古籍出版社,1991年
2、李洪成,李新平,李新晔.《中醫證候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3年
3、張明雪,陰虛動風證與血虛生風證鑒别,中國中醫藥報,2013年1月9日,005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