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繪談李方玉咬定青山不放松

繪談李方玉咬定青山不放松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4 07:34:56

霍曉蕙

正值雨季,李方玉先生南山寓所“竹屋”門前,玉符河的水嘩啦啦流淌得十分歡快。在雨水和陽光的滋養下,植物葳蕤,放眼四望,滿是青綠。

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詩《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雖不見群鷗,鳥雀繞舍鳴,引我走過綠牆一般的葡萄架和金雞菊盛開的花徑。戶門西側,有株碩大的芭蕉,葉片綠油油的泛着光,東側一棵石榴樹,碩果滿枝。“來喽,來喽。”李方玉先生笑盈盈地出門迎接,樂呵呵地陪我欣賞他的美麗空間。東邊是荷花、牽牛花和各種花木的領地,西邊是茄子、芋頭等蔬果的地盤,葫蘆藤攀着南牆根恣肆鋪展,“過不了幾天,葫蘆就長大啦。”李方玉先生滿意地說。

在這樣一個依山傍水的小院裡,李方玉先生曉耕翻露草,靜心染丹青,日子不緊不慢,坦然自在。煙火與詩意相融,這種狀态接地氣,離藝術也更近。我想到,“約繪”欄目開辟的初衷,不正是通過直觀感受、記錄畫家們的生活和創作狀态,來探尋藝術心靈真善美的源泉嗎?凡是創造,皆由心生,題材、風格,無不源于一朝一夕的生活。

移步畫室,見一幅竹石圖已懸于牆上,隻待題款。這幅風雪之竹,表現的是鄭闆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詩意。李方玉先生說,竹根強健方能立于山崖,人有根基才能立于世間。竹不怕風雪雨霜,正如人不畏困頓艱難,根是立場、是信念。所以在畫中,他畫的老竹根格外突出,體現出強大的力量。李方玉先生說,古往今來畫竹者衆,但鮮見畫竹根者。多年前去南方,在山澗河畔見到壯碩的毛竹,竹根裸露,有一種特别的形式美和力度美,從此常在畫中加以體現。在畫風雪之竹時,老竹根更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氣勢擔當。

繪談李方玉咬定青山不放松(繪談李方玉咬定青山不放松)1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李方玉繪 鄭闆橋詩意

竹葉繁密,畫竹常見散亂、細碎之弊,畫風雪之竹,更易“風中淩亂”,如何解決?李方玉先生表示,亂不可怕,亂而有序就好,亂中求美更佳,關鍵就在一個“序”裡邊。所謂序,就是一種筆墨的節奏,大疏大密,小疏小密,随機變化,不斷調整。道理簡單,但運用起來,需要修養和功力。

李方玉先生特别提到,畫竹需要深厚的書法修養。“清代石濤曾言:書時用畫法,畫時用書法……生與熟各有時節因緣也。作畫當以草書隸書之法為之也。作書作畫無論老手新學,先以氣勝……他這段話對我影響很深,我常讀之、思之,也常對我的學生們講起。”交流間隙,題款完畢,字體糅合了篆、隸、楷、草等多種書體,用筆方圓結合,體勢平緩,大小參差錯落,樸拙中透着靈巧。

我在一旁翻閱李方玉先生《竹風》《花雨》兩本即将出版的新畫集的書稿,他繼續認真地調整畫面。李老的老伴兒貴瑩阿姨一直在廚房忙活,包杏仁子菜(一種野菜)餡兒的餃子。當熱騰騰的餃子端上餐桌時,李方玉先生才放下畫筆,我們邊聊邊吃。上世紀70年代,他在山東博物館工作時,有機會在全國各地遍訪名家,如李可染、葉淺予、關良、劉海粟、李苦禅、崔子範、陳大羽、盧光照等,“那時,我作為後學者向他們請教,問他們同樣的問題:‘怎麼理解似與不似之間?如何提高畫的格調?’盡管具體的表達不同,但他們大緻的意思是一緻的,那就是:離真實的對象遠一些,以其形求其神。”

繪談李方玉咬定青山不放松(繪談李方玉咬定青山不放松)2

李方玉先生畫室“竹屋”一角

“畫畫,歸根結底就是借物言情。這些年,我都是這樣做的:認真觀察,把要描繪的對象作為參考,把自己的主觀意識和真情實感融進去,我手寫我心。”

談到線條,李方玉先生說,中國畫的線條實際就是“感情線”,長長短短,濃淡幹濕,并不玄妙,但關乎一筆一畫的功夫,一點一滴的熱愛,一生一世的修養。

拍照留念時,李方玉先生特意換上一件紅色的上衣,他的笑臉溫和恬淡,但你能感覺到他性格中的那份堅韌,如老竹根一般,咬定青山不放松,植根生活尋源泉。他把生活融進了筆墨,也把日子過成如歌的行闆。

繪談李方玉咬定青山不放松(繪談李方玉咬定青山不放松)3

李方玉,1945年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美術館專業畫家,山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山東當代花鳥畫院名譽院長。

壹點号繪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