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明鳥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鳥。此鳥兩目都有兩個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鳥,亦叫重睛鳥。 它的身形像雞,叫起來聲音像鳳凰一樣嘹亮動聽。它常常把身上的羽毛全部抖落,用光光的翅膀拍打着沒有羽毛的身子,在高空中起舞回旋。它能驅逐虎、豹、豺、狼等猛獸,使多種妖魔鬼怪不敢危害人類。它對人類的要求也很低,它不吃食物,隻要喝一點瓊玉的膏液,就很心滿意足了。
開明獸
2、 開明獸
傳說中的昆侖山神獸。即肩吾。 它的樣貌是長着九條尾巴的虎身頂着一顆擁有銳利目光的人頭,它的職責是管理天之九部和天帝園圃的時節。陸吾的神格較高,除了掌管天界九個區域的界限之外,能夠料理天神花園的時節,因此它絕不是園丁,而是類似中央空調随時調節氣溫的存在。 所謂天之九部,就是整個上層宇宙。天帝的苑圃、懸圃的時令與節氣,也歸他管,堪稱是天帝的大管家。
鲲鵬
莊子說有一種大鳥叫鵬,是從一種叫做鲲的大魚變來的。傳說有一大魚名曰鲲,長不知幾裡,寬不知幾裡,一日沖入雲霄,變做一大鳥可飛數萬裡,名曰鵬。
屏蓬
4、屏蓬
生兩個頭,各在一端,意志處處相對,一個頭想走那邊,一個頭想走這邊,扯來扯去,移不動尺寸之地。
英招
5、英招
人面馬身,有虎紋,生鳥翼,聲音如榴。号稱是替天帝看花園的神,但看起來充其量不過是隻神獸而已. 英招參加過幾百次征伐邪神惡神的許多戰争,是保護世代和平的保護神之一。英招也是百花之神的朋友。
當康
6、當康
當康又稱牙豚,是一種兆豐穰之瑞獸,樣子象豬而有牙,其叫聲有如呼喚自己的名字。 山中栖息一種野獸,其外形象豬,卻長着大獠牙,名字叫當康,它發出的叫聲就像在呼喚自己的名字。傳說天下要獲得豐收的時候,它就從山中出來啼叫,告訴人們豐收将至。所以它雖然樣子不太好看,卻是一種瑞獸。”
九嬰
7、九嬰
北方有一條大河,水深千丈,波浪洶湧,人稱兇水。兇水中有一隻九頭怪物,名叫九嬰,既能噴水,又能噴火。十日并出時,兇水也沸騰了,九嬰嫌水中太熱,就跳上岸來,見人就吃,吃的時候,必須有9樣食品同時供它吃,因此成為後羿第3個斬殺目标。
應龍
8、應龍
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應龍稱得上是龍中之精了,故長出了翼。相傳應龍是上古時期黃帝的神龍,它曾奉黃帝之令讨伐過蚩尤,并殺了蚩尤而成為功臣。在禹治洪水時,神龍曾以尾掃地,疏導洪水而立功,此神龍又名為黃龍,黃龍即是應龍,因此應龍又是禹的功臣。
諸犍
9、諸犍
中國古代神獸,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長尾,能發巨聲。行走時銜着尾巴,休息時盤着尾巴。
陵魚
10、 鲛人(人魚)
海中有陵魚,人面魚身,有手有足,啼聲如小兒。有的古書把它稱作鲛人,有的說就是人魚。《山海經》提到人魚的有好幾處,都說它活在山溪中,看描述可能是鲩,即娃娃魚,不是神話中的人魚。
青龍
11、青龍 (四大神獸之一)
青龍,亦作“蒼龍”,古代神話中的東方之神。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自黃帝授命于天,威澤四方,龍就成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中國的象征,而比較明确的定形是在漢代,從大漢朝開始,龍就被确定為皇帝的象征與代表。在東方傳說中,青龍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面有長須、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話裡,龍更像是長翅膀的蜥蜴。
水麒麟
12、水麒麟
蠻荒萬載寒潭所出,性喜吞噬妖物,能禦萬水,震懾群妖。後傳為異人收服,為靈山守護。 品性仁慈、妖力強大的生物,谙悟世理,通曉天意,以聆聽天命,王者的神獸。
蠃魚
13、蠃魚
蠃魚生長在邽山的洋水裡。魚有雙翼,叫聲猶如鴛鴦。平時輕易不出現,一旦在哪裡出現,哪裡就要發大水。在渭水河裡。
白虎
14、白虎(四大神獸之一)
在中國,白虎是戰神、殺伐之神。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财緻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中,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了。
橫公魚
15、橫公魚
生于石湖,此湖恒冰。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枚煮之則死,食之可卻邪病。
梼杌
16、梼杌( táo wù) 四大兇獸之一
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梼杌。 被用來比喻頑固不化、态度兇惡的人。
相傳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兒子,它還有名字叫做傲狠,難訓,由這幾個名字裡,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為了。和窮奇一樣,梼杌後來也成了四兇之一。
白澤
17、白澤
昆侖山上著名的神獸,渾身雪白,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很少出沒,除非當時有聖人治理天下,才奉書而至。 是可使人逢兇化吉的吉祥之獸。黃帝巡遊至東海,遇之,此獸能言,達于萬物之情。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
渾沌
18、渾沌 (四大兇獸之一)
是古代的兇神。傳說它形狀肥圓、象火一樣通紅,長有四隻翅膀、六條腿,雖然沒有五官,但是卻能夠通曉歌舞曲樂。還有一種說法稱渾沌是象狗或熊一樣的動物,人類無法看見它、也無法聽見它,它經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渾沌便會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惡人,渾沌便會聽從他的指揮。
饕餮
19、饕餮 tāo tiè (四大兇獸之一)
傳說軒轅大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 山海經有雲,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鸮,是食人. 亦有傳說為“龍生九子”的九子之一。 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吃什麼,由于吃的太多,最後被撐死。它是貪欲的象征。
猰貐
20、 猰貐yà yǔ(窫窳)
傳說窫窳是後羿射殺的第一個怪獸。猰貐曾是天神,是燭龍的兒子。窫窳原本老實善良,但後來被名為“危”(乃二十八宿之一,鳥頭人身的形象,手持木杖)的神所殺死,天帝不忍心看燭龍傷心,就讓他兒子複活了,可沒想到,複活後,窫窳變成了一種性格兇殘,喜食人類的怪物。
雷神
21、雷神
《山海經·海内東經》:“雷澤中有雷神,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 雷神是一種半人半獸,龍身人首的神獸,生活在雷澤之中,它在雷澤中遊戲玩耍,常拍打肚子,它一拍肚子,就會發出轟隆隆的雷聲。
狴犴
22、狴犴 bì àn
狴犴,又名憲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囚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夔
22、夔 kuí
傳說中國東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體和頭象牛,但是沒有角,而且隻有一條腿,渾身青黑色。據說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鳴般的叫聲,隻要它出入水中,必定會引起暴風。在黃帝和蚩尤的戰争中,黃帝捕獲了夔,用它的皮制作軍鼓,用它的骨頭作為鼓槌,結果擊打這面鼓的聲響能夠傳遍方圓500裡,使黃帝軍士氣大振、蚩尤軍大駭。
赤鱬
23、赤鱬 rú
傳說中異魚名。人面,音如鴛鴦,食之可以療病。其說始見于先秦。《山海經·南山經》:“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燭龍
24、燭龍
又名燭陰,也寫作逴龍。人面龍身,口中銜燭,在西北無日之處照明于幽陰。傳說他威力極大,睜眼時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閉眼時天昏地暗,即是黑夜。
當扈
25、當扈 hù
傳說中的鳥,名上申之山,其鳥多當扈,其狀如雉,以其髯飛,食之不眴目。鳥飛以翼,當扈則須,廢多任少,沛然有馀。
巴蛇
26、巴蛇
修蛇,古代中國的巨蛇,也叫做巴蛇,據說體長達到180米、頭部藍色、身體黑色。修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帶,吞吃過往的動物,據說它曾經生吞了一頭大象,過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來。由于修蛇也襲擊人類,所以黃帝派遣後羿前往斬殺,後羿首先用箭射中了修蛇,然後一直追趕它到遙遠的西方、将其斬為兩段。修蛇的屍體變成了一座山丘,現在稱為巴陵。
猙
27、猙 zhēng
章莪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瑤、碧一類的美玉。山裡常常出現十分怪異的物象。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赤豹,長着五條尾巴和一隻角,發出的聲音如同敲擊石頭的響聲,名稱是猙。
肥遺
28、肥遺 (鳥)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旱魃之兆。據說肥遺是一種居住在太華山山麓的怪蛇,有一個頭、兩個身體、六條腿和四隻翅膀。 也有傳說稱肥遺是一種黃色的鹌鹑大小的鳥,喙是紅色的,據說吃了肥遺能夠治病、防止寄生蟲。 最早記錄在《山海經》之西山經中:華山上有一種名叫“肥遺”的怪蛇,它一旦出現,便預示将有大範圍的旱災。
赤眼豬妖
29、赤眼豬妖
豬頭狗身,身軀巨大,黑毛,硬刺,赤目,能暗中視物。喜食腐物,喜居陰暗潮濕處。
蠱雕
30、蠱雕
再往東五百裡,是座鹿吳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但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澤更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滂水。水中有一種野獸,名稱是蠱雕,形狀像普通的雕鷹卻頭上長角,發出的聲音如同嬰兒啼哭,是能吃人的。
玄武
31、玄武 (四大神獸之一)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玄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蔔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蔔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祖先,将答案帶回來,以蔔兆的形式顯給世人。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蔔即「其蔔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鈎蛇
32、鈎蛇
傳說中的一種蛇類,兩栖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性情兇猛好鬥,有劇毒,最為明顯的特征就是它的尾部與普通的蛇類不同,分叉如同兩個鈎子一般,而且鈎蛇的捕食方式也是用尾鈎來鈎住獵物,再進行吞食。在《水經注(若水)》一文中有記載。
天狐
33、天狐
傳說中有通天之術的仙狐, 狐,五十歲,能變化謂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
能知千裡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
飛廉
飛廉,亦作蜚廉,是中國神話中的神獸,文獻稱飛廉是鳥身鹿頭或者鳥頭鹿身,秦人的先祖之一為飛廉。有說其為風伯。
獬豸
35、獬豸xiè zhì
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樣貌大緻類似麒麟,全身長着濃密黝黑的毛發,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有一隻獨角,據傳角斷者即死,有被見到長有雙翼,但多數沒有翅膀。擁有很高的智慧,能聽懂人言, 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
角端
36、角端
中國神話中的一種獨角獸, 是我國古代神話中的一種神獸,可日行18000裡,通曉四方語言,隻有明君,它才捧書而至,護駕身旁。
古書中這樣描述:
《上林賦》:“其獸則麒麟、甪端。”郭璞注:“甪端似貊,角在鼻上,中作弓。”
《隴蜀馀聞》:“甪端,産瓦屋山,不傷人,惟食虎豹。山僧恒養之,以資衛護。又近于渠搜發獻鼠犬。人常置其石造像于門,驅邪也。”
天馬
37、天馬
中國的天馬神話形象,奔騰的駿馬,無角無雙翼。為表現其“天馬”的不同,常于馬下方繪制雲朵,體現天馬可以騰雲駕霧。 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
夫諸
38、夫諸
夫諸: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 《山海經·中山經》:“敖岸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諸,見則其邑大水。
鑿齒
39、鑿齒
鑿齒也是中國古代神話人物之一: 傳說中居住在中國南部沼澤地帶的怪獸或巨人。 鑿齒長有象鑿子一樣的長牙,這對長牙穿透他的下巴穿出,他手中持有盾和矛。據說鑿齒掠食人類,帝堯命令後羿前往讨伐,在經過激烈的搏鬥後,後羿在昆侖山追上了鑿齒并且将他射殺。鑿齒應該是在神話中被妖魔化的中國南方部落的象征。
刑天
40、刑天
刑天原是一個無名的巨人,他在與黃帝的大戰中,被黃帝砍掉了腦袋,這才才叫刑天。“刑天”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天者,颠也;刑者,戮也。天就是天帝,“刑天”就表示誓戮天帝以複仇。(另有一說認為,刑是割,刈的意思;天是首,即頭的意思) 。形天與帝争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幹戚以舞。
蜚
41、蜚 fěi
蜚”居住在中原東部的太山,外形象牛,頭部為白色,但是卻長着蛇的尾巴、而且隻有一隻眼睛。當“蜚”進入水中時,水源會立即幹涸;當它進入草叢時,草會立即枯死,從這種情況看來,它同時是一種火系的妖怪。 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山海經》引
朱厭
42、朱厭
有一種野獸,身形象猿猴,白頭紅腳,名叫朱厭。這種野獸一出現,天下就會發生大戰争。
辟邪
43、辟邪
南方人稱貔貅(pí xiū)又名天祿,這種猛獸分為雌性及雄性,雄性名“貔”,雌性名為“貅”。在古時這種瑞獸是分一角和兩角的,一角的稱為“天祿”,兩角的稱為“辟邪”。後來再沒有分一角或兩角,多以一角造型為主。 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的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
漢畫像:三足烏
三足烏又名三足金烏,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鳥,也稱金烏、陽烏,或稱三足。傳古代人看見太陽黑子,認為是會飛的黑色的鳥(烏鴉),又因為不同于自然中的烏鴉,加一腳以辨别,又因與太陽有關,為金色,故為三足金烏。 三足烏是神話傳說中駕馭日車的神鳥名。為日中三足烏之演化。三足烏亦稱“踆烏”。居于日中,有三足。
畢方
45、畢方(華方)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火災之兆。畢方的名字來自竹子和木頭燃燒時發出的噼啪聲響,它是火神、也是木神,居住在樹木中。畢方的外形象丹頂鶴,但是隻有一條腿(一說為隻有一隻翅膀),身體為藍色、有紅色的斑點,喙為白色。畢方不吃谷物、吞吃火焰,據說畢方的出現預示着大火。 而傳說黃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時,乘坐着蛟龍牽引的戰車,而畢方則伺候在戰車旁。
九尾狐.
46、九尾狐(霜華)
青丘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狐狸卻長着九條尾巴,吼叫的聲音與嬰兒啼哭相似,能吞食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氣。
滅蒙鳥
47、滅蒙鳥
滅蒙鳥在結匈國的北邊,這種鳥是青色的,卻長着紅色的尾巴。 也叫孟鳥
鳴蛇
48、鳴蛇
《山海經(中次二經)》:“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磐磐之音。見則其邑大旱。”
窮奇
49、窮奇
中國傳說中抑善揚惡的惡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長有翅膀,窮奇的叫聲象狗,靠吃人為生。據說窮奇經常飛到打架的現場,将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惡行,窮奇會捕捉野獸送給他,并且鼓勵他多做壞事。
但是,窮奇也有為益的一面。在一種稱為“大傩”的驅鬼儀式中,有十二種吞食惡鬼的猛獸,稱為十二神或十二獸,窮奇就是其中之一。
禍鬥
50、禍鬥
作為火神的随從,甚至有時就是火神的犬類,禍鬥隻吃火焰。雷神駕駛雷車在大地巡遊的時候,禍鬥就跟在他們後面。雷神抛下的雷斧楔石在人類的森林、市鎮裡引發了大火。這個時候,禍鬥才有機會沖上前去,大口吞食火焰,填塞饑餓的腸胃。
天狗
51、天狗
陰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野貓卻是白腦袋,名稱是天狗,它發出的叫聲與“榴榴”的讀音相似,人飼養它可以辟兇邪之氣。
乘黃
52、乘黃
傳說中的異獸名。《山海經·海外西經》:“白民之國在龍魚北,白身披發。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
兕
53、兕 sì
《山海經·海内南經》有這樣的兩段記載,“兕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 兕,如野牛而青,象形。——《說文》 古籍裡要形容地方險惡,也多言“其上多犀兕虎熊之類”。
犼
54、犼 hǒu
東海有獸名犼,能食龍腦,騰空上下,鸷猛異常。每與龍鬥,口中噴火數丈,龍辄不勝。 形類馬,長一二丈,有鱗片,渾身有火光纏繞;會飛,極其兇猛。與龍相鬥時,口中噴火,龍即不敵。
諸懷
55、諸懷
又北二百裡,曰北嶽之山,多枳棘剛木.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名曰諸懷,其音如鳴雁,是食人. 諸懷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嚣水,其中多鮨魚,魚身而犬首,其音如嬰兒,食之已狂。以龍為食,相傳是麒麟的祖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