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字是冷成語?1、皮裡陽秋“皮裡陽秋”這個成語出自《晉書・褚裒傳》,原本寫作“皮裡春秋”,到了東晉,簡文帝司馬昱的母親鄭太後名叫阿春,晉人避諱改為“皮裡陽秋”,後來衍化為成語,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第一個字是冷成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1、皮裡陽秋
“皮裡陽秋”這個成語出自《晉書・褚裒傳》,原本寫作“皮裡春秋”,到了東晉,簡文帝司馬昱的母親鄭太後名叫阿春,晉人避諱改為“皮裡陽秋”,後來衍化為成語。
皮指外表,裡指内心,春秋即孔子所修的史書《春秋》。指藏在心裡不說出來的言論,形容表面上不作評論但内心裡有所褒貶。
2、绠短汲深
“绠短汲深”這個成語出自《莊子・至樂》。“绠”是汲水用的繩子;“汲”指從井裡打水。意思是吊桶的繩子短,打不了深井裡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難以擔任艱钜的任務。
3、挂一漏萬
成語出自唐代韓愈《南山》詩:“團辭試提挈,挂一念萬漏。”形容列舉不周,選了一個,但遺漏很多,一般用來自謙。
4、計日程功
成語出自《禮記・儒行》:“程功積事,惟賢以盡達之。”。工作進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計算,形容進展快,有把握按時完成,成功指日可待。
5、膠柱鼓瑟
“膠柱鼓瑟”亦作“膠柱調瑟”,出自漢代揚雄的《法言・先知》:“以往聖人之法治将來,譬猶膠柱而調瑟。”指将瑟的弦柱黏固,而後彈奏它,就無法彈出高低的音調。 比喻做事拘泥而不知變通。
6、繼晷焚膏
“焚膏繼晷”出自唐代韓愈的《進學解》。指燃燒燈燭讀書寫作一直到第二天日光出現。形容夜以繼日地勤讀不怠。後亦用“焚膏繼晷”形容不眠不休地工作或活動。
7、吉光片羽
成語出自漢代劉歆的《西京雜記》。“吉光”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毛皮為裘,入水數日不沉,入火不焦。而“吉光片羽”就是指神獸的一毛。比喻殘餘僅見的文章或書畫等藝術珍品。
8、過江之鲫
東晉王朝在江南建立後,北方士族紛紛來到江南,當時有人說“過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種時興的事物多得很。後用以形容趕時髦的人很多,但多含有盲目跟風之意。
9、酒店猛狗
“酒店猛狗”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問上》,酒店猛狗的寓言告訴我們:“猛狗”不殺,再好的“酒”都會變酸,一個英明的領導要注意“審擇左右”,親賢臣遠小人,以趨利避害。領導者隻有從全局出發,才能慧眼識人。
10、羚羊挂角
成語出自宋代嚴羽的《滄浪詩話・詩辨》。指羚羊夜宿時,挂角于樹,腳不着地,以避禍患,過去多用該詞語比喻詩的意境超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