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給孩子取名,可是全家的大事,家長們都希望給孩子取一個寓意良好,叫起來也朗朗上口的名字,為了取一個合适的名字,可沒少翻新華字典。
尤其是老一輩人,對于孩子取名這件事十分看重,不過,比起名字好聽,他們可能更注重輩分,堅持要按輩分取名。
什麼是輩分取名呢?就是姓氏和中間的一個字是固定的,家長隻需要取名字的最後一個字就行了。
舉例,如果輩分是“錦”字輩,那麼這一輩的人,可能叫錦燕、錦麗、錦兵、錦芳…………
但是按輩分取名,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有的家族,代表輩分的那個字不是特别好聽,放在孩子的名中,容易破壞美感。
網上就有一位寶媽吐槽了兒子取名時的難處:
“我老公老家在農村,現在還要按輩分取名,我兒子是‘财’字輩,我感覺難聽,和老人據理力争,月子裡沒少為這件事傷心,最後不想和老人置氣,也就妥協了,感覺特委屈,現在按照輩分取名已經不流行了,家裡老人太古闆了。”
按輩分取名的情況在很多地區仍舊存在,不過,随着時代的發展,這種紅極一時的取名方式,已經逐漸不流行了,現在的年輕人,也不像老人一樣重視輩分了,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農村紅極一時的“按輩分取名”,已經不流行了,原因太現實
1.年輕人宗族觀念不強,追求個性化
以前的社會,較為封建,人們習慣按照傳統的的方式去辦事,包括給孩子取名字。
以前的人們,宗族觀念比較強,很多村子裡還會修建祠堂,隻要一說名字,就知道你是哪一家的人,你在族中的輩分高低。
這種取名方式,還可以加強族人的凝聚力。
但是,随着時代的發展,人口到處流動,一個大家族也都散落在世界各地,沒有統一意見,這就導緻了許多年輕人,特别是90後,沒有很強的宗族觀念!
他們接受的教育,也和老人們不一樣,對這些習俗并不熟悉,也難以接受。
年輕人追求個性化,取名也越來越五花八門。
他們還會追逐潮流,給孩子取一些言情劇男女主的名字,這就導緻了現在的幼兒園和小學,有一批叫做“紫萱、子軒、梓萱、子萱”的孩子。
還有一堆追求獨一無二的年輕人,甚至給孩子取名“朱穆朗瑪峰”,四五個字的名字,已經變成了常态。
年輕的父母們,還會将自己的姓氏加到孩子的名字裡去,表達一種别樣的浪漫。
再者,如今交通發達,信息傳播速度快,農村與城市年輕子女,沒有太大差距,他們都擁有着先進的思想,所以并不會執着的要給孩子“按輩分取名。”
當然,少部分地區,即便是如今,也非常注重輩分,情況可能不太相同。
2.按輩分取名太死闆
就像咱們開頭的舉例一樣,按照輩分取名,也許隻要取一個字,但是卻難壞了不少家長,取一個字和姓氏與輩分相配,還要有意義、好聽,實屬不易。
就說“财”字輩,很難取出好聽的名字,可發揮的局限性太小。
如果你家是“大姓”,像是李、王、張,按照輩分取名,很容易和别人重名,撞見了也挺尴尬的。
許多年輕父母們,受夠了重名帶來的尴尬,給孩子取名字時,都希望給孩子一個獨一無二的名字。按照輩分取名的話,可選擇性太小了!
3.整體文化水平上升
以往,農村地區經濟落後,很難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也比較低,按照輩分取名還比較方便。
但是,随着時代的發展,基礎教育的普及,這種情況已經大大的改變,村裡也有很多的文化人,取名這件大事,必須得多費點心。
老人們也不是完全一成不變的,他們的思想,也會随着文化進步而改變,有些開明的老人,也任由自己的子女給孫子取名,不會加以幹涉!
這就導緻了按照輩分取名的人越來越少,網友也對輩分取名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别晚睡:我是95年的,我父親那一代都是帶輩分的,我們這一輩已經不帶輩分了,現在的孩子更不用說了。
@糖粥是甜的:好多的人名字都沒有加着輩分,不過都知道自己是哪一輩的。
@一周七天:現在這情況,連姓氏都快保不住了,更别說輩份了,四個字的名字越來越多,怎麼個性怎麼來。
@清風:不管社會如何變,我們家始終堅持按照輩分取名,遵循古制,這就是傳統文化,同族的碰到一起也不會尊卑莫辨。
家族輩分的創制,對後代是有深遠意義的,如果搭配适當,說不定聽起來更加高級,年輕人倒也不必完全排斥按輩分取名。
給孩子取名的時候,還有幾個注意要點:
1.避免太生僻的字,影響孩子的交際,别人不知如何稱呼。
2.盡可能避免重名産生的尴尬。
3.注意諧音是否有不雅的意思。
4.避免筆畫複雜的字,方便孩子記住書寫。
5.不要惡搞,過于追求個性,做個負責任的家長。
兜媽寄語
姓氏,雖說隻是一個人稱代号,但是也伴随着我們的一生,因此,取一個合适的名字至關重要。
你們家那邊還是按照輩分取名的嗎?你見過哪些難取名的輩分字呢?歡迎分享!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随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幹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