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曾說:“在争論中獲勝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論。”
辯論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辯。
因為争論裡并沒有真正的赢家,在浪費時間、消耗感情的同時,隻會讓彼此更加堅定自己的立場。
可是,人與生俱來的求勝心,卻讓我們總是不由得陷入争辯的漩渦中,不能自拔。方知道,不争辯,才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
——不與無關的人争辯。
在我們的身邊,總有一些人,喜歡對别人的生活橫加幹涉,對看不慣的事情品頭論足:
都快三十歲了還不快點找對象;
你孩子都四五歲了,可以要二胎了,現在不要二胎,将來肯定後悔;
女孩子家家讀那麼高的學曆幹什麼,書讀得越多,越嫁不出去!
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子非魚,又怎知魚之苦?既然你都不知道,又憑什麼可以對别人的事品頭論足?
有人說,人生中最重要的8個字,是“關你啥事”和“關我啥事”,這八個字,就能解決80%的煩惱。這聽上去似乎是逞一時口快,但仔細想想,不正是這個道理嗎?
如果你每天要一次次地和别人解釋,那麼你的時間就在這些争論中悄悄流逝了,你的好心情也在這些争論中漸漸敗壞了。
換個角度想想,這些“好為人師”的人們,其實對你的人生根本不起作用。你之所以會和他們争辯,隻不過骨子裡想得到别人的認同。但一個人成熟的标志,不就是深刻地認識到,無論你多努力,你也不可能、也不必要得到所有人的喜歡嗎?
所以下一次,當别人再對你的生活指指點點時,不要再争辯。你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配得起你的解釋。你隻需要微笑走開,甚至大方地說一句“您說得對”,然後優雅轉身,繼續過好自己的生活。
不和最親近的人争辯。
有一回參加閨蜜聚會,大家談及自己的近況,已婚的朋友都在抱怨,嫁的老公和自己三觀不合,頻道不同。未婚的朋友也“不甘示弱”,說自己和父母同住,上一輩人的“老觀念”實在迂腐。工作已經很累,回到家還得和父母為一點雞毛蒜皮的事情争辯,實在是筋疲力盡。
可是她們都沒意識到,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各自有自己的處事方法、做人原則、生活習慣,去哪裡找處處和你完全一緻的人呢?
若是想争辯,生活處處可以争辯。大到買房是重地段還是重價格,生孩子是要生一個還是生兩個;小到出門一小會兒要不要關空調,擠牙膏是要從前面擠還是從後面擠……每一場争辯,都可能毀了一段感情。
其實,所謂幸福的家庭,不是三觀相合,也不是頻道相同,隻不過是懂得讓步罷了。
家不是講理的地方,而是講情的地方。在家裡,所有的争辯都沒有真正的赢家。有的時候你就算占了上風,可卻讓對方寒了心、冷了情,于是你赢了道理,輸了感情。
生活裡沒有那麼多是非對錯,沒有那麼多非黑即白,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上,何必争個面紅耳赤,何必争個你死我活。你若争辯,結果兩敗俱傷;你若不争,成就幸福之家。
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是什麼?
是在聚會時樂于去買單?還是不會在生氣時遷怒别人?是不随意取笑别人,還是做人做事有分寸?
這些當然算得上是修養。但在我看來,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就是尊重别人與你不一樣。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很火的話題:“去過100個以上的國家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其中有一個高贊的回答這樣說道:“懂得了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天然正确和絕對正确,能夠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觀以及其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
當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種千奇百怪的生活方式,當我們聽說過越來越多所謂的奇葩事件,我們便能學會換位和包容,就能懂得與别人和解。
懂得了包容與和解,自然就不會再與人争辯。當你和别人争辯時,你的世界的中心在他處。不與他人争辯時,你才是你世界的中心。
不争辯,不多說,這不是懦弱。一個人最好的生活方式莫過于,看自己的風景,走自己的路,堅守自己的方向,理解他人的不同。
這,也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
版權聲明:圖文無關,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