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手冊#
大杆秤
從“權衡”看魚躍的經營理念
作者 多索
(一)
昨天,林翼先生呼朋喚友到魚躍。有史姐、王華、馮君勇等,又偶遇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關局長等,相聚甚歡,興盡方散。
(二)
參觀魚躍博物館,進門右側是高金龍先生拍攝的圖片。内容是鳳陽山瓯江之源的水,逶迤從龍泉、古堰等一路流至魚躍,圖長三十五米,已報吉尼斯世界紀錄。
左側進去,第一個映入眼簾的即是大杆秤。是稱量物體輕重的器具。權是秤砣;衡是秤杆。《莊子·胠箧》:為之權衡以稱之。《禮記·深衣》:“規矩取其無私,繩取其直,權衡取其平。”
古時十六兩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鬥七星”、“南鬥六星”,加上“福祿壽”三星組成。
古人追求公平沒有什麼長篇大論,隻說大杆秤倘若短斤少兩,少一兩“損福”,少二兩叫“傷祿”,少三兩叫“折壽”。
執秤者甯願給買者多一兩增福,斷不肯也不敢短斤缺兩。
傳說秦始皇叫李斯定多少為一斤,李斯想不出,于是問秦始皇。
秦始皇寫四字:“天下公平”,給出了制定的标準,但并沒有确切的數目。
古人之所以要定一斤等于十六兩,是為了讓其具有“四時乘四方”的含義。秤的等份法則:對折法。制秤的匠人隻要把用來打線的墨繩,對折,對折,再對折,一共四次,就可以把一個一斤的單位長度等分為十六份,把用這十六分之一長度稱量的重物命名為一兩,于是一個十六進制的秤就誕生了。
杆秤上的秤星必須是白色或黃色,不能用黑色,比喻做生意不能黑心。
秤杆上的第一顆星又叫做“定盤星”,其位置是秤錘與秤鈎成平衡時秤錘的懸點。做杆秤的關鍵是能選準定盤星,隻要确定好定盤星,就是一把好秤。因此,人們往往把定盤星用來比喻做事物的準繩。
杆秤上手提的那個繩紐,叫做秤毫。它的意思是叫人在秤東西時要明察秋毫,決不可粗心大意。
秤一提起來首先看到的是定盤星,提醒商人要權衡一下良心,無論做什麼生意都不得缺斤短兩。
秤在古時擁有很高的文化藝術影響力,而且适用每個階級,每個人心裡都是有杆秤,代表良知與誠實守信。
魚躍陳旭東先生把大杆秤放在醒目首節,很明确地代表了企業的經營良知與誠信。
在門口等候史姐時,陳旭東閑談就說,食品行業對“食”字有很認真深刻的理解。食字的結構上為“人”,下為“良”,表示食品行業的人須有良知,故人良結為“食”字。
在“秦觀樓”門口,石碑背面及門口對聯内容即:釀造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内容同樣反映了企業注重質量,關切雖然無人看見,企業存心誠信是對得住天地的。這個“天”當然是内指良知,外指消費者。
随後,一行人從二樓看酒醋釀造,三樓醬缸園,又返二樓看産品質檢,研發,再到一樓産品陳列館參觀,每一個環節都傳統,嚴謹,用王華的話說,是“是颠覆了對企業的認知,颠覆了對魚躍的認知”……
(三)
節外生枝說點往事:魚躍在碧湖的新廠區,早期就已關注。後來要搞博物館時,因與浙江很有名氣的博物館設計專家董偉先生相熟識,董偉先生又帶來浙江兩位這方面的專家到魚躍,幾次考察,幾次設計稿讨論都參加了。且這幾位專家從慶元廊橋博物館,到市開發區博物館等,都有設計建築。這些都無疑在同行中加分的,也認為他們會大概率入圍。
後來,聽說他們誰都沒入圍,又聽說是陳旭東先生自己設計。心想,專業的事要專業的人做,旭東好強誤事。後來博物館開張去看,果然不同凡響,果然專家不及其設計,觀者無不啧啧稱贊。
杭州有家大企業博物館,麗水一群在杭開會的領導去參觀後評價說,“見魚躍的設計思想未歇”。
我看了也是心悅誠服的。
把做事推诿喻為“一退六二五”
還是上學前,父親就叫背十六兩秤和十兩秤的換算口訣。“一退六二五,二一二五,三一八七五……”,至今仍是爛熟于胸。
時兩種秤的換算,都感很麻煩。有了口訣後,記住一推算,麻煩立即就解決了。一退六二五,是第一句,好記,就把它寓意成互相推诿的代用詞,漸成習慣,才成了這句常用詞語。
曾有“立夏秤人”習俗
清朝的顧祿《清嘉錄》記載:“家戶以大秤權人輕重,至立秋日又稱之,以驗夏中之肥瘠。”
立夏稱體重,立秋再稱體重,以觀察夏天裡人的身體變化。
吳曼雲《江鄉節物詞》中寫道:“杭俗,立夏日,懸大秤,男婦皆稱之,以試一年肥瘠。”
大意即立夏這天,不管男女都要稱體重,看過去這一年來的身體有何變化。
立夏稱體重時,司秤人要一面打秤花,一面講着吉利話。
稱老人家就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稱小姑娘就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
稱小孩子就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勿攀。
醬缸樓
示範“搗醬”
“秦觀樓”前入門處石碑
産品陳列室
陳旭東先生向客人介紹
陳旭東先生向客人介紹情況。其解說生動實在,并說專家的概念是“把聽不懂的東西讓聽衆聽得懂”……
與客人一起攜手躍過“财氣門”
編輯 高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