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鄭闆橋,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揚州八怪”的代表性人物,會想到他的名言“難得糊塗”和“吃虧是福”。其實鄭闆橋也曾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民間有關他“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的傳奇故事,長久以來廣為傳頌。7月10日,央視“百家講壇”将播出學者、畫家、作家榮宏君先生主講的十六集《翰墨風骨鄭闆橋》。
開播前夕,特請榮宏君為讀者分享鄭闆橋的幾個小故事。
鄭闆橋1693年出生于江蘇興化,是清代著名的文人畫家,他工詩詞,善書畫,更以擅畫蘭、竹著稱。著名學者、書畫大家、文物鑒定家啟功先生一生敬仰鄭闆橋的翰墨、人品,在《我心目中的鄭闆橋》一文裡由衷地稱贊:“二百數十年來,人無論男女,年無論老幼,地無論南北,今更推而廣之,國無論東西,而不知鄭闆橋先生之名者,未之有也。”
鄭闆橋除了繪畫揚名于世之外,同時他還是乾隆時期少有的清官。他出身貧寒,深知百姓生活不易,所以他居官清正廉明,愛民如子,在任濰縣縣令時,正逢荒歉之年,不顧他人阻撓,開倉放赈,但他也因此得罪上司,被迫解甲歸田。濰縣老百姓深念鄭闆橋的恩德,離濰之時,百姓不約而至,遮道挽留。
就十分看重鄭闆橋這種為民請命、兩袖清風的可貴品格,他曾在文藝工作座談會等各種場合多次引用鄭闆橋的詩詞。 2012年12月29日、30日,在河北省阜平縣革命老區考察扶貧工作時,就引用鄭闆橋的《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一詩:
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并強調:我們共産黨人對人民群衆的疾苦更要有這樣的情懷,要有仁愛之心、關愛之心,更多關注困難群衆,不斷提高全體人民生活水平。
還非常喜歡鄭闆橋的另外一首《竹石》詩,甚至還揮筆改寫過這首詩,以表達當年上山下鄉、深入基層的感受,他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一文中寫道:
“古人鄭闆橋有首詠《竹石》的名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我想将之改幾個字,作為我上山下鄉的最深刻體會:‘深入基層不放松,立根原在群衆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在做人上,尤其是鄭闆橋做官以後清正廉潔,有擔當,有風骨,一直把做官為民這個信條當作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政績顯著,被收入《清史稿》中。所以鄭闆橋的人生價值已經遠遠地超越了藝術本身。
鄭闆橋四十歲中舉,過了幾年又考中了進士。名氣是眼看着越來越大,字畫也是越來越值錢。一天,當年鹽城小酒館的老闆收拾舊賬本,突然翻出一張紙條,這紙條就是鄭闆橋用亂石鋪街體寫成的“欠酒二兩”的一個欠條,當年不知道什麼原因沒有來得及銷毀。看着這張欠條,酒館老闆如獲至寶,他馬上請人把這張欠條裝裱好,把原來酒館的名字撤下來,就用“欠酒二兩”當作新招牌。
因為鄭闆橋在家鄉的名氣太大了,據說很多人都從四面八方趕過來觀看闆橋真迹,這酒館的生意原先是不鹹不淡,沒想到這鄭闆橋的墨迹一挂出來,生意也跟着火了起來。
鄭闆橋一生中寫過很多詠茶品茶的詩詞名句,流傳最廣的一副對聯,說盡了人情冷暖和世态炎涼。據說鄭闆橋辭官後,有一年,他到鎮江的金山寺遊玩,寺裡的方丈看到他衣衫破舊,其貌不揚,就有些瞧不起他,但聽他談吐不凡,又不敢輕易慢待,所以就不冷不熱地說道:“坐”,又順手指了指茶幾上的茶杯說:“茶”。闆橋環顧四周,發現禅房裡挂了不少名家字畫,他仔細欣賞并一一點評這些作品。金山寺方丈是一位書畫鑒賞家,平常自認為學富五車,沒想到,眼前這位看起來普普通通的老者竟然滿腹經綸。方丈心想,這個人可能大有來頭。于是,就雙手合十問道:
“請問先生貴姓,何方人士?”
闆橋随口回答:
“免貴姓鄭,揚州府興化人氏。”
“這位莫非就是大名鼎鼎的鄭闆橋呀?”他的态度開始改變,一邊熱情地對鄭闆橋說:“請坐”,一邊吩咐小和尚:“泡茶”。
方丈說完,又向闆橋身前湊了湊問道:“請問先生大名?
闆橋回答:“興化鄭闆橋”。
“哎呀!您就是大名鼎鼎的鄭闆橋先生!”方丈再次欠身施禮,連說:“貧僧有眼不識泰山,請上座,請上座。”又重新吩咐小和尚:“泡好茶,泡好茶。”
鄭闆橋欣賞了寺廟裡的名家字畫,又品嘗了一頓豐盛的齋飯,眼看天色已晚,就準備起身告辭。方丈連忙賠着笑臉小心翼翼說道:“寒寺還沒有鄭先生的大作呢,希望先生能夠賜下墨寶留念!”
鄭闆橋心裡也有些過意不去,就讓準備筆墨。他回想這大半天以來,方丈對待自己的态度那是一變再變,尤其是他前後說的幾句話,如果抄寫下來,不就是一副絕妙好聯嗎?所以闆橋就以此為題,揮筆寫成這樣一副對聯:
坐 請坐 請上座;
茶 泡茶 泡好茶。
從“欠酒二兩”的曠達,到“泡好茶”的诙諧,我們能明顯地感覺到,鄭闆橋是一個熱愛生活、滿懷真趣的人。真氣、真意和真趣,構成了鄭闆橋光明磊落又敦厚善良的品性,鄭闆橋将這三種特點融于一身,就有了超乎尋常的人格魅力,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狂放不羁和機智幽默,與普通百姓的追求相契合,而且這些故事深入人心,傳播很廣,這也使鄭闆橋最終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鄭闆橋 墨竹圖
鄭闆橋是集書法家、畫家、文學家于一身的藝術大家,他在書畫創作上敢于叛逆,删繁就簡,領異标新;在藝術追求上,他更是體現出超越常人的膽識和創造力,經過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終于創造出了屬于自己的獨特藝術語言,這就是:
掀天揭地之文,震電驚雷之字,呵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鄭闆橋《蘭竹圖》)。
乾隆三十年乙酉十二月十二日,一代文化怪傑,七十三歲的鄭闆橋在興化老家擁綠園中走完了他的一生。說到鄭闆橋的去世,在這裡還要做一個補充說明。目前有關鄭闆橋的生卒年,包括《辭海》和《辭源》還有各類的年譜和傳記都注明鄭闆橋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那麼事實是這樣的嗎?我們來看鄭闆橋家族《昭陽鄭氏譜》,族譜裡十分詳細地記載了鄭闆橋出生于康熙癸酉年十月二十五日子時,卒于乾隆乙酉年十二月十二日未時,如果換算成公元紀年,鄭闆橋應當是生于1693年11月22日,卒于1766年1月22日。由此來看,《辭海》和《辭源》等工具書所記載的闆橋出生年月沒有問題,但是卒年卻少寫了一年。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推斷,這主要還是因為中國傳統甲子紀年和公元紀年換算之間出現了誤差造成的。
鄭闆橋是中國二百多年來最卓絕人物之一。目前有關鄭闆橋的研究方興未艾,他的家鄉興化、揚州建有故居和揚州八怪紀念館,他曾經工作過的範縣和濰坊也都相繼建立了紀念館。從事有關鄭闆橋藝術和思想的研究,随着優秀傳統文化的全面複興,鄭闆橋的故事還将繼續精彩地傳講下去。
來源:北京晚報·五色土
作者:榮宏君
監制:尹文勝
編輯:楊萌
流程編輯:吳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