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身邊的職場人工作做不下去時,談論留學的可能倒成了某種出口。
那麼,中年或者工作數年後去留學,是不是一種好選項?
電影《夜與日》
這不是容易回答的問題。
“風險”是很多人最擔心的事,
中年人擁有得多,壓力又大,難免比一無所有的年輕時更害怕失敗。
所以有人掂量了很多年,始終沒有行動。
那已經出去的人,是怎樣邁開這一步,又會遇到什麼問題呢?
Lens采訪了一些中年留學的人:
1
如果考慮得那麼周全,
我就出不去了
@Jess, 新西蘭
出國前朋友問我,“你真的想清楚了嗎?”
我說,“如果我考慮得那麼周全,我就出不去了。”
有個同事,二十來歲就說要去申請學校,到了三四十歲,也沒開始。
電影《我們善熙》
出國之前,我在同一家公司待了八年。
每天加班,24小時on call,經常無休。
壓力很大、很焦慮的時候,要經過一番思想鬥争才能開始一天的工作。
30歲的某一天,我突然有種想過另外一種生活的感覺。
覺得自己這些年忙忙碌碌的,沒有做出一件自豪的事情,
我從小就是很乖的孩子,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先考慮别人會怎麼想。
比如年輕的時候去旅行,如果男朋友說某個地方不好,我就不去了,會聽他們的話。
但現在重新選一次的話,我一定會聽自己的。
電影《我們善熙》
走之前,我在公關公司做到了客戶副總監。
有人提醒我此時離開崗位要承擔的風險是什麼。
但和擔心失去相比,我更擔心如果繼續往上爬我是否還願意忍受。
同公司的一個高層,就是在工作中猝死的。
去世的時候,人們隻在他身上找到了公司門卡和信用卡。
我現在可以花自己的錢去留學,它應該變成一件愉快的事。
與20來歲的人一起上學,不存在年紀大了跟不上的問題。
我身邊,成績拿A的中年人有好幾個。
一個來自台灣的姐姐,本來是想來給上高中的兒子陪讀,但她也不想浪費時間,就去讀了一個學位。
前幾個月還遇到一個博士畢業生,是86歲的老太太。
來這邊以後,感覺比大學階段更像在真正地“學習”了。
因為你知道是在為自己而學。
電影《我們善熙》
當學生回到學校之後,我已經大概一年沒買過衣服了。
過去工作時的狀态是,每次壓力太大的時候,就會覺得“我該買買買”。
但現在,我會用很多時間去運動,去海邊,或者和朋友待在一起,這種生活蠻開心的。
2
費了這麼大的苦,
能讀下這個學位嗎?
@Sean ,阿拉巴馬州
我是從上海過來的,經常跟愛人開玩笑說,我現在的生活是下田插秧。
好山好水好無聊。
來的第一個學期特别想跑回國……
博士要念四年,我特别懷疑自己能不能畢業——課業吃力,還得帶研究生。
電影《夜與日》
其實,如果不折騰的話,在國内,我和愛人會過得很舒服的。
有房有車,基本是沒什麼壓力。
身邊有些朋友就很享受這種生活:人到中年,平平淡淡就很好。
但我是從20歲起就有出國的念頭,總因各種原由擱置。
眼看着邁入中年,中間有消停的時候,想說“算了吧”:
在國内安逸着,再養個娃,日子就這麼過下去了……
但過了一段時間,我又覺得日子怎麼就一眼看到頭了。
于是又開始想留學,想重燃年輕時候的熱情。
電影《玉熙的電影》
隻是,現實中這裡沒有那麼燃。
不過,焦慮感比在國内時少了。
至少我發現,有工作經驗的我比年紀小的同學更能找到學習的樂趣。
其實工作了一段時間再去進修的話,你反而會目标更明确一些,知道自己還要什麼。
3
為了出國,
我們一家所犧牲的
@佚名, 紐約
現在回頭看,當初的舉動真的有點初生牛犢不怕虎。
兩個人,一個娃,扔下國内的一切就來了。
也沒想到一待就5年。
電影《如父如子》
年輕的時候一直有留學的念頭,因為各種原因作罷。
結果生小孩暫停工作,從上班狀态脫離出來,那顆種子反而不可遏制地重新萌芽了。
申請那一年,晚上把娃哄睡了才能看書,抱着孤注一擲的心态:
最後一次試試看,不行就别再想了。
電影《嚴肅的男人》
來美國後,最難的是剛上學那兩年:小孩很難帶,還經常生病。
經常有重要考試或面試的前一晚,兒子半夜發燒嘔吐,于是整晚不能睡覺,第二天照樣去考試。
我們承擔的得失、風險是很大的。
收到offer時,全家長輩反對。是我先生跳出來支持我。
他覺得一家人一定要在一起,就辭職來陪讀了。
在國内,他已經做到經理級别的工程師,在這裡他成了全職奶爸。
本來想讀完書就回去,後來改變計劃決定定居。
但他在這裡很難找到那種工作。為了我,為了全家,他妥協了,也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态。
這個壓力也是我們一家人都在經受的。
電影《嚴肅的男人》
我們現在好多了,算是處在問題解決後的平靜期吧。
但我也不知道到了五年、十年後會不會又開始迷茫。
不能簡單地評價留學的決定是好是壞。隻是覺得,這麼巨大的改變,人生裡來那麼一次就夠了。
4
留學後回到職場,
一年倫敦生活教我的事
@李紅袖, 倫敦-上海
我是去年9月回國的,現在重新上班了,換了一個行業。
剛回國那幾個月寫了一段時間公号,但是發現微信活躍度大大降低,SOHO這種生活方式也并不适合我,因此還是回到了求職大潮裡,與年輕人們一同競争着。
整個經濟大環境并不是很好,尤其在我這個年齡,42歲,在HR眼裡可能就是個中年婦女。
雖然我自己知道我狀态各方面都很好,甚至比20幾歲時要好。
如果從功利的角度去看的話,我的留學性價比是不高的。
20歲出頭的人,有個留學學位,求職會加分,而我不同。
我在英國念的專業,與現在的工作也并沒有什麼直接關系。
要說這一年倫敦生活教了我什麼事,簡單來說,就是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有能從容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對我來說,留學的驅動力之一,是為了改變。回想倫敦的這一年,是難得的從“庸常人生“裡偷出來的一年。
最重要的是,我終于擁有了大把跟自己獨處的時間,可以從容地思考一些以前無暇細想的問題,比如,你真的make the most of你的人生了嗎?
電影《我們善熙》
我目前處于一種對職場暌違已久後回歸的新鮮感裡。
而且,一旦走出改變的第一步,你便對“不确定”這件事脫敏了。
換工作,也是脫敏的一部分。
以前,辭職是一件“天大的事“,你計算着離開時所要放棄的驚人的沉澱成本。擔心差距、擔心太晚了......
辭職後,忽然間,一切都豁然開朗了,工作再也不能束縛你了,它不再是你為了那部分薪酬或者穩定感勉強待着的地方,不再是籌碼,而是你探索這個世界的新工具。
電影《嚴肅的男人》
做決定之初,我就想不要再連續地上班了,20多年在同一個領域工作,疲态盡顯。
其實就是想用留學,給自己一個理由離開原來的行業。否則到現在我覺得我都可能不一定有勇氣辭職。
所以,雖然我那時沒有申請到首選的專業,但還是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去倫敦的航班。因為我的訴求,就是盡快出去讀書。
對這次留學,我本身沒有期待着什麼功利的回報,不過是你離開日常的生活到别的國家以别的方式生活一年而已。
兒子倒是說挺為我自豪的,覺得媽媽很勇敢。雖然明年将要高考的他,表示暫時不考慮去留學。
激情背後是瑣碎。
新西蘭的@Jess, 最初是想計劃移民,現在卻說越來越想家,想回國。
倫敦回來的@李紅袖當初抱着一點浪漫的想法去申請,去了之後“才發現:壓力大得要命,超乎想象的大。”
美國的@Sean 因為擔心自己最後不能讀下那個博士,到現在都還在對大部分朋友封鎖着自己出國的消息。
任何選擇都有亮面和暗面。
重要的是能勇敢地去擁抱它,讓自己不恐懼于選擇,不害怕“不确定”。
吳詠慧《哈佛瑣記》在寫過:
”如果說年輕人的思想不定型意味着不成熟,那麼以此來描述一個老年人卻是一種贊語。”
這句話,也可以拿來送給任何患得患失的人。
電影《嚴肅的男人》
如果現在的你正在為某個可能性而猶豫不決,
送你一句丹比薩· 莫約的話:
“隻要你興趣還在,什麼時候都不會晚;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來聊聊:
你做過的最有勇氣的抉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