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為什麼讀了那麼多道理,
依然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為什麼上了那麼多課程,
依然還是那麼迷茫和焦慮?
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短視頻中的各種知識“大神”,各種培訓大師,各種實用類書籍等都在争相恐後地告訴大家應該怎麼活,應該怎麼幹。滿屏都是方法,到處都是答案,卻找不到“問題”在哪裡了,越來越不知道該怎麼幹了……
終于明白所學到的一切知識與技巧并不屬于自己。隻有在某一刻,它與自己的經曆結合,讓自己突然明白“原來是這樣的”!有一種頓悟的感覺,這時它才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的是知識,領悟的才是智慧。隻有自己悟到的東西才能真正進入你的潛意識,成為自己的信念,潛移默化地使自己發生改變。
要真正地理解一些道理,僅憑着說教是很難領悟的。如果要感知事物的真谛,隻有親自實踐後,才能明白它的精髓。古人說:心即是理。理便是萬事萬物對人的意義。理自有道,道自成理,天地之道,萬物之理。道理是人們賴以生存的,能夠指導人們行為的思想和準則,也是事情因果關系的邏輯和證據。道理從頭至尾,貫穿于生活和人性的始終。
任何老師和書籍隻能幫大家找到答案,而不能直接給大家答案。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否則就是剝奪大家思考的權力,那才是真正的害人。那些直接給答案的人,其實是變相的掌控大家的心智,抓住人性不喜歡主動思考的弱點,打着幫大家直接解決問題的幌子,操控大家的行為,然後用套路收割。這就是為什麼短視頻平台很多大V和培訓大師,都在争相恐後給大家答案的真正原因。懼怕大家學會獨立思考,懼怕大家成長,這樣套路就被大家識破,就不能再操控和收割大家,這就是現代商業的本質。
認知是生活本身對人性生存規則的一種碰撞。它既可以改變人的生活情趣,也可以改變人的生活質量,更能改變人的身心命運。或者說:認知是很多很多能夠影響人們生活狀态和生活習慣的一種生活行為。總覺得,對于人生來說,有多麼複雜的經曆,就有多麼深奧的道理。其實,人活着就是道理,怎麼活便是認知。讓一個人走向成熟的不僅僅是歲月本身,不僅僅是時間的速度。如果說歲月和時間是一個人生命過程的必然;那麼,道理和認知就是人生命中不斷變幻和不斷重複的精神力量和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但每個人在路上感受的心路曆程是不會相同的。
最近這幾年生意沒那麼好做了,很多人馬不停蹄地去學習,目的很簡單,就是去尋找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案。但是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凡是企圖希望能從别人那裡獲得成功方法的,都加速倒下了。這些人表面上是在學習,其實是期待能找到一把萬能鑰匙,讓自己不用思考/提升,躺着不動就能把所有問題給解決了,哪怕多花錢也想去尋來這把鑰匙。這不叫學習,這叫偷懶。學習不是交點錢給别人,然後讓别人給一個秘方或訣竅,可以花錢買别人的經驗,卻無法花錢幫你少走彎路。真正的方法不是花錢買到的,相反是不需要花錢,靠自己悟的。答案不在别人那裡,隻在自己的内心,别人最多給一個啟示,卻無法給答案。如果一個人說可以給方法和答案,那基本上是在收割。
現在社會浮躁不堪,很多人其實從沒有想過要改變和提升自己,隻想能一夜暴富,快速得到好處,或者想花錢買捷徑。很多參加培訓和學習,其實都是病急亂投醫,渴望最好能弄到一把萬能鑰匙。然後躺着不動,把所有問題都解決了。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雖然花了很多錢上了那麼多課,卻依然改變不了絲毫的原因,到處去學習的樣子,隻是看上去很努力而已。
人自從有了思維就接受來自父母、家庭、學校、社會諸多方面的不同教育,和來自自身在生活中的不同曆練,而認知與成熟的經曆便從此開始。當真正駕馭了自己的時候,自己便成了道理本身;當真正駕馭了生活的時候,經曆便成了生活本身。道理雖看不見,摸不着,經曆雖不可預測,但它們都像空氣一樣,是生活不能缺少的元素。道理是生活的智慧,認知是自己的人生。
在各種心靈雞湯、各種雅俗文字像雪花一樣飄落的今天,五彩缤紛的道理讓人眼花缭亂,目不暇接。讀了不少,嘗試了不少。可是要真正的放下生活,看淡紅塵,做純粹的自我,也未必能夠做到。隻有在認知中悟出生活的真谛後,才有可能真正的把自己沉澱。
為什麼開賭場的人往往自己不賭博?為什麼教人炒股的往往自己不炒股?因為看透了商業的本質:要賺那些想發财的人的錢。很多騙局的受害者,其認知往往處于最底層,認知根本不足以駕馭所占有或繼承的财富,而這個社會最大的公平就在于:當一個人的認知不足以駕馭自己财富的時候,這個社會有100方法收割他!那些持有某些秘籍的大師,需要花錢入會才能得到,都是江湖騙子。那些正在賺大錢的人,都在悶聲發大财,生怕别人知道自己在賺錢,從不聲張。而那些到處宣傳自己在賺大錢的人;往往都是打着帶大家賺錢的名義收割。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也許是王維經曆生活的各種磨難後,心境真正超然的心筆。滿腹經綸、才華橫溢為官受挫,中年自結佛緣,從道悟性。是慢長的人生拷磨才觸動了筆下高深的境界。總是文字酣暢,意境惬然。柳永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卻四次落第。無奈之下,屢醉青樓,以洩世俗。既是後來暮年及第,也是為小官一時,終因仕途坎坷,難彼鴻鹄之志而落得窮困潦倒、無依無靠、客死他鄉。“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是曆經了世事滄桑和經曆了種種打擊,看破世俗後發自内心地納喊!
人世間有好多事情大都說不清楚。多少人懷揣虔誠,低着頭顱,剛剛從菩提樹下把紛繁雜亂的心緒蕩滌幹淨,可當一腳再踏進塵埃裡,心情還是原來的心情,生活還是原來的生活;又有多少人帶着累累傷痕在認知前尋覓人生的真谛,可當一個轉身走進雲煙裡,人還是原來的人,傷痕還是原來的傷痕。
當一次次的夢幻讓人迷失自我,當一次次的失望讓人躊躇不前,當一次次的磨難讓人舉步維艱。或者,發生在生活裡那些不期而遇的驚喜和意外,像年輪一樣刻在人生的旅途上,人才會真正地從心裡滋生出對認知的一種理解和尊重。
人隻有在心情颠沛流離的時候,才會明白,生活原來就是這麼直接,直接到時時用雙手能夠觸摸,直接到處處用心靈能夠感受,直接到每分每秒都在去思考。所以,面對現實,終究會有那麼一天,會讓自己先比道理步于人生的鳳凰涅槃。
認知成熟是人心理活動漸入淡定的一種狀态,是對自己思想意識的一種合理把握,是靈魂趨于平靜一種境界,是“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 ” 的自我認知完善。人活着,縱然有學不完的道理,但能讓人變得成熟的更是人生的認知和磨砺。
隻有認知變得成熟,
才能把生活看成永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