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檢查報告怎麼看?
骨質疏松症患者都做過骨密度檢查,雙能X線吸收法(DXA)是骨密度檢查的金标準。
那麼骨密度報告怎麼看?是不是T值變高了,治療才有效,沒高就沒有效?
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骨密度報告怎麼看。
骨密度報告分四個部分:患者信息區、圖像區、圖表區、數字結果區。
我們拿到骨密度報告,第一件事就是核對患者信息,骨密度報告中如果年齡、性别、身高、體重等信息有誤,都會對T值結果産生影響。
圖像區是我們的測量部位。做骨密度檢查時,醫生會指導我們擺位置,保證我們測量的結果準确,才會出示報告,所以這個大家不用太關注。
圖表區可以顯示我們的骨密度處于哪個區間,一般分三個區域,大家隻要知道黑點越靠下,骨量越低就可以了。
數字結果區是我們的測量結果,也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地方:
Area代表測量面積=高度X寬度的二維空間(cm2)
BMC代表骨礦含量(g)
BMD代表骨礦密度(g/cm2)=BMC(骨礦含量)/ Area(面積)
而我們診斷骨質疏松症用的是T值,T值表明患者當前BMD與峰值骨量BMD的差異。
T值=測得的骨密度-20~40歲正常人群平均骨密度/20-40歲正常人群骨密度的标準差(SD)
Z值和T值同理,Z值是患者當前BMD與同齡人群骨量的BMD的差異,适用絕經前女性和小于50歲男性的骨密度評估。
無論T值還是Z值都按以下标準診斷:
骨密度不像人體血糖值和膽固醇值等恒定,骨密度值在不同人種或者不同環境因素下,會呈現差異,而且不同廠家生産的DXA,測量骨密度值也有差别。
因此,國際上用T值簡化骨密度結果,T值也被國際骨質疏松學術界和WHO所采納,将其應用于骨質疏松診斷标準。
總結:T值和Z值是用來診斷骨質疏松的标準,卻不是患者的真正骨密度值。
所以,我們在複查評價骨密度變化、治療有沒有效果時,也不能單純用T值來比較。
T值變化較大時,我們可以通過T值明顯看出骨密度的變化,但是T值變化不大時,或者比如腰椎T值增高,但髋部的卻降低時,這個時候單純的T值,并不能說明我們治療的效果,要讓醫生進行專業的骨密度結果的比較和診斷,而在骨密度的随訪複查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去同一家醫院,同一台機器上進行複查,盡可能減少兩次檢查之間的差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