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床位上一個30歲男性的尿培養結果讓我吃了一驚,因為尿培養的藥敏試驗中,我們最頂級的亞胺培南,這個往往被醫務人員用作最後防線的藥物也提示“耐藥”,反而是針對尿路感染最常規的“左氧氟沙星”提示敏感!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我也問了他,他說反複發作尿路感染,自覺久病成醫。所以每次出現小便次數多的時候就跑到醫院就要求挂水,而且看不上“左氧氟沙星”這些檔次低的藥,每次都會要求醫生給予最強力的抗生素,力求“瞬間”讓症狀改善。期間多次因“感染控制不佳”在醫院應用“亞胺培南”治療。
本來很常規的一個尿路感染治療,被他弄得現在似乎無藥可用!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針對尿路感染,抗生素使用的這幾個誤區要知道,不要最後無藥可用!”
什麼是尿路感染?尿路感染非常常見,甚至可以說是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是腎、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統各個部位感染的總稱,臨床症狀包括尿頻尿急尿痛、恥骨上區不适合腰骶部疼痛。
尿常規是最簡單的明确有無出現尿路感染的檢查,反應的指标中有以下幾項是用于診斷尿路感染相關的常用指标:1.亞硝酸鹽:異常為陽性;2.白細胞酯酶:異常為陽性;3.尿蛋白:異常為陽性,但量一般小于2g/24小時。4.白細胞:最直觀的反應尿路感染的指标,超過檢測正常值時即提示存在尿路感染。
不可否認的是,藥物直接入血和通過口服後吸收,這兩者相比肯定挂水的藥物濃度更高。但對于單純的尿路感染,口服藥物的使用才是除多飲水外的首選治療方案。在可以選擇口服藥物治療的情況下,醫生并不建議優先應用靜脈抗生素。
我們熟知的抗生素可以說是琳琅滿目,甚至還有限制級使用抗生素,就像上文說到的“亞胺培南”。那是不是等級越高效果越好?
其實并不是這樣,對于尿路感染一般在沒有尿培養結果的情況下,往往選擇經驗性用藥。而在經驗用藥中,對于輕中度患者常使用氟喹諾酮類藥物也就是左氧氟沙星,或使用第二代或第3a代頭孢菌素,再進一步可使用氧頭孢烯類如拉氧頭孢等。
對于重症或初始經驗性治療失敗的患者,可進一步使用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第3b代頭孢菌素如頭孢他啶和頭孢吡肟等、或碳青黴烯類如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等。
所以對于尿路感染,抗生素的使用是有等級劃分的,從臨床角度上不建議從最頂級的藥物開始使用,就像上文說的那個患者,就可能面臨無藥可用的情況。
這個主要出現在反複發作尿路感染的患者身上,都會自備有抗生素。當出現不适的時候,會先自行口服抗生素,如果幾天效果不好才會選擇去醫院就診。
但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在于,這個時候患者隻能接受尿常規檢查,而無法進行尿培養。也就是說隻能通過經驗用藥來控制感染,無法通過尿培養來明确究竟是何種細菌,也就沒有辦法根據藥敏結果來針對性應用抗生素。
總結一下,尿路感染非常常見,對于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患者一定要注意這3個最常見的誤區,能口服的最好用口服的,不要上來就用最高級的抗生素,如果有可能,最好先留好尿培養再接受治療!不要到最後無藥可用!
我是韶雲鵬醫生,一個專注醫學科普的醫生,如果文章對您或身邊人有用,感謝點贊關注轉發,謝謝!#非常病例##健康真知計劃#
(此處已添加醫療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