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永康民俗文化

永康民俗文化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8 01:46:45

永康民俗文化?永康鼓詞永康鼓詞,俗稱“唱公事”或“唱故事”,稱鼓詞藝人為“公事先生”,以純正的永康話演唱,為一人多角,單口說唱的傳統曲藝藝術長期以來廣泛地流行于永康民間,并以永康為中心,波及武義、缙雲、東陽、磐安等周邊縣市,深受人們喜愛永康鼓詞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是金華地區獨一無二的曲藝種類,也是浙江乃至華東地區主要的曲藝項目,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永康民俗文化?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永康民俗文化(永康民間文藝永康鼓詞)1

永康民俗文化

永康鼓詞

永康鼓詞,俗稱“唱公事”或“唱故事”,稱鼓詞藝人為“公事先生”,以純正的永康話演唱,為一人多角,單口說唱的傳統曲藝藝術。長期以來廣泛地流行于永康民間,并以永康為中心,波及武義、缙雲、東陽、磐安等周邊縣市,深受人們喜愛。永康鼓詞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是金華地區獨一無二的曲藝種類,也是浙江乃至華東地區主要的曲藝項目。

據有關資料記載,永康鼓詞源于宋代南下的鼓子詞。《中國婺劇史·婺劇的環境》載:“鼓詞,因用鼓伴奏而得名,源自古代的鼓子詞。并以陸遊《小舟遊近村舍舟步歸》:“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皆聽蔡中郎。”詩為證說:唱的正是鼓子詞。據此,永康鼓詞的形成,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曆史。

永康鼓詞演唱時,藝人身着長衫,端坐在闆凳上,左手執一鼓箸,同時以左手腕将一盆鼓豎向按在左膝上,右手執一竹吉闆。開唱前,先擊打一陣火炮鼓,猶如婺劇的鬧花台,以此來烘托演出氛圍,并招攬聽衆。在鼓詞正本開唱前,一般都要先唱一段開場白,稱之為“攤頭”。攤頭唱完,藝人往往會以“攤頭四句停了唱,要唱正本來開場”的句式來提醒聽衆,将鼓詞轉入正本演唱。演唱時,藝人以娴熟的手法,擊打出跌宕起伏、緩急有緻、變化多端的各式鼓點。用唱、念、夾白等藝術手法,努力塑造出曲目中的各種人物形象。以抑揚頓挫、有張有弛的唱腔,用時而歡樂,時而悲壯,時而平緩,時而激昂,時而怒罵,時而稱揚的藝術手段,來加強演唱效果。激昂時如巨浪排空,江河橫溢;平緩處似高山細流,涓涓而下。使聽者的情緒也随着曲情的變化而變化,會情不自禁地發出唏噓聲或歎惜聲。藝人亦會以旁觀者的角色,對曲中情節和事件加以評論,繪聲繪色,風趣幽默。技藝高超的藝人,還會運用假嗓唱女腔,力求人物形象塑造生動逼真。鼓詞演唱,全憑藝人的嘴上功夫。要求演唱時要快慢得當,輕重有序,嗓音明快清亮,吐詞清楚,情節交代明白。

永康鼓詞無設館,少堂會,一般都在夜晚演唱。無論是村頭巷尾,街沿明堂,曬場茶館,都可随地演唱。不論室内室外,台上台下,不受場地限制。不需燈光照明,聽衆自帶闆凳或随地而坐。傳統長篇曲目,分成若幹冊,每冊約唱30-40分鐘,一般每晚唱4-5冊。當唱到關鍵情節處,鼓詞會突然刹住,來一個且聽下冊分解,猶如章回小說的且聽下回分解。給聽者留下一個懸念,使之不忍離去,以至全部聽完。根據曲目篇幅的長短,鼓詞可以唱一晚,也可連續唱幾晚,甚至十幾晚不等。鼓詞藝人由聽衆提供飯食和湊集以微薄資金作報酬。

如果說永康鼓詞脫胎于宋代南下的鼓子詞,其早期唱詞,應基本取材于寫景叙事或勸世的詩詞。正如《詞海》所注:“鼓子詞有北宋歐陽修詠西湖景物的《采桑子》、趙令畤《會真記》故事的《商調蝶戀花》等,多為七言四句、六句、八句或似詞體的長短句。”據《金華曲藝志》載:約于明代,鼓詞唱詞突破以勸世待作唱詞的框框,發展為從戲劇,小說移植唱本,編成長篇鼓詞。原唱的四句、六句、八句成了長篇鼓詞的開場白,即被俗稱的“攤頭”。

永康鼓詞的“攤頭”,一般寓意深刻,富于哲理和詩意,短短幾句,就道出了善惡如冰炭,忠奸不兩存,善惡終有報的道理。有的“攤頭”,用幾句唱詞,就把整個唱本的中心思想提點出來,并加以人生哲理和倫理道德的提煉和升華,使之起到提綱舉領,畫龍點睛的效果。

永康鼓詞的唱本,大都取材于曆史故事和民間傳統故事。所宣揚的内容,多以除暴安良、保家衛國、伸張正義、行俠尚氣、樂善好施、男女情操為主題。曲情大都曲折離奇、沖突激烈,最後正義得到伸張,邪惡受到懲罰的圓滿結果,使聽者獲得好人有好報的心裡滿足。按題材内容,唱本大緻可分為曆史典故類、奇案勘察類、世情倫理類、行俠仗義類、神仙怪異類等長篇傳統曲目200多部,另有新篇現代曲目40多部。

唱本文體韻散并用,以七言句法結構為主,同時也有五字句、九字句或超過九字的長句混合運用。唱詞以永康方言押韻,通俗易懂。常常會采用借喻、比拟、引伸、誇張等修辭手法來加強藝術效果。

永康鼓詞的唱腔曲調,至今仍将較好地保持着原始風貌。基本上以吟唱式的上下句結構,顯得有些平闆單調。沒有固定的曲牌,也不分藝術流派。所用唱腔,一般隻稱其為《鼓詞調》或《鼓詞腔》。以闆式音樂伴奏,節拍随着曲情的變化而變化。按情節一般可分為水平調、喜調、悲調和怒調,句末有較長的拖音。受當地民間小調、醒感戲以及婺劇的影響,故其曲調唱腔與之相近。由于不受曲牌形式的限制,在唱腔的組織形式和運用方法上,顯得特别自由和靈活,運用自如。

永康鼓詞以純正的永康話演唱,永康話屬吳語音系,但與人們直覺上的蘇州、上海、杭州等地的吳語體系有着很大的不同。永康話屬吳語婺州片,然而較之原金華府所轄八縣的語言,永康話是本語言片中較為單純,受近代北方官話影響較少的一種地方語言,有着獨特的地方特點。在浙江各地對永康話,無論聽懂聽不懂,都會對永康話存在有許多辨識語惑。外地人初聽永康話,更會感到生硬難懂,不知所雲。

永康話有着許多諺語、俗語、歇後語,含意真切,形象逼真,内容豐富,涵蓋面廣,為永康話增添了許多詞彙、語彙,通過運用隐喻、比拟、簡借、引伸、誇張、對偶、諧音等修辭手法,使之彰顯出斯文秀婉,幽默诙諧的語言特色。并利用重疊、倒叙等手法,使之音韻锵然,節奏活潑。正由于個性鮮明,特色獨具的永康話,使永康鼓詞的唱句詞彙豐富,語言生動,音韻曼妙,節奏分明。反過來,也因為永康話有着強烈的地域性,使永康鼓詞深受地域局限,不利向外擴展和傳播。

永康鼓詞伴奏樂器為一單面扁平鼓,一根鼓簽,一付竹吉闆。單面扁平鼓,俗稱“鼓闆”,其狀似盆,故又稱“盆鼓”。盆鼓用六塊黃檀木或烏桕木,拼接成内徑約25厘米的圓盆狀,再用老豬娘皮或黃牛皮單面繃緊,然後用272顆鉚釘固定而成。鼓簽,俗稱“鼓箸”,為一根長約25厘米的細長竹棒。毛竹吉闆,用兩片長約15厘米,寬約5厘米的毛竹片,以細麻繩串連在一起即成。伴奏鼓點大緻可分為:二擊鼓、三擊鼓、六擊鼓以及火炮鼓、魁星鼓、雙絞絲、水裡翻等形式。

作為國家級非遺項目的永康鼓詞,至今仍較好地保持着原始狀态,充分體現了傳統民族文化強大的生命力,承載着深厚的曆史積澱,是植根于永康大地上一朵瑰麗的民間藝術奇葩,蘊含着豐富的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充分顯示了永康地域文化的曆史性、創造性和多元性,具有着傳統思想、倫理道德、民間藝術、民俗文化、地方文化及精神審美等諸多方面的研究價值。

永康鼓詞藝人皆為雙目失明的盲者,在漫長的曆史歲月裡,一代又一代的鼓詞藝人,常年手操先鋒棒,肩跨叉馬袋,艱難地摸索,蹒跚在鄉間小道上,走村串戶,為生存而不斷奔波、演唱,以換取些飯食和微薄的唱資。一直生活在社會的底層,過着艱難的生活,其傳承形式是清一色的以師傅口傳心授的形式進行,因為師徒皆為盲者,隻能跟着師傅一句一句地學,直至整本唱詞學會。

随着曆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經過千百年風雨飄搖的永康鼓詞,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從解放初期,永康有鼓詞藝人150多人,到目前尚健在的隻剩下10多人,況且都年事已高,難操舊業,加之後繼無人,鼓詞市場的消失,如不加以切實有效的保護,将有失傳消失的危險。好在2011年6月,永康鼓詞被列為國家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永康市文化部門和非遺保護中心采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使永康鼓詞的保護和傳承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來源:永康市人民政府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