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能降低生産成本?(1)生産制造企業有效降低成本的四大方面,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怎樣能降低生産成本?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1)生産制造企業有效降低成本的四大方面
①産品标準化,零配件标準化,盡量減少開模次數;②引進先進的生産技術,機器的效率要高于人工,别做血汗工廠;③規模化作業,隻有規模上去了,單位成本才降得下來;④産品設計要科學,既要抓住客戶,又要省卻冗餘,這道卡決定了生産中70%的成本。
(2)制造業降成本難度大制造業降低生産成本難度是很大的,甚至可以說做不到。如果你的企業真的做到了,一般隻有兩個情形:第一情形,以往管理很亂,現在通過加強管理避免了浪費、裁汰了冗員,提升了效率;第二種情形,以往生産量不飽和,平均每單位的産品分攤的人工成本與制造費用高,現在實現了規模效益,平均成本降下來了。
(3)如何理解作業成本法我們該如何理解作業成本法呢?其實質是生産制造企業分攤間接成本的方式。間接成本的常規分攤方式是确定某個依據,如标準成本、材料成本,然後一股腦分攤。這樣做如同吃大鍋飯,簡易但不準确。作業成本法要求對産生成本的動因進行分析,按動因分攤成本。作業成本法理論上更科學,難在動因确認以及工作量大。
(4)作業成本法好說不好用産品成本核算最嚴謹的方法是作業成本法,它以動因為依據把費用分攤進産品成本。作業成本法在理論上比其他成本分攤方法更嚴謹,但實操很難,用的企業不多。為什麼好方法沒人用呢?并非做不到,而是因為采用這種方法不能給企業帶來增量價值。産品成本僅僅是倒算利潤的依據,它幾乎不能對市場競争形成影響,核算方法科學即可。
(5)做決策時應考量不同情态下的産品成本産品成本含三塊: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制造費用。無論采用何種分攤方法,會計算出的完工産品成本都是相對成本。譬如,生産滿負荷或不滿負荷,人工成本、制造費用分攤比率會有不同。還有,規模生産與非規模生産對單位産品成本影響也很大。因此,會計核算出來的成本不足以作為決策依據。企業在做定價、投産決策時,最好核算不同情态下的産品成本。
(6)最終決定産品競争力的還是成本如果僅僅把控制成本當成增加利潤的一種方式,這種認識是膚淺的。在紅海市場産品成本高低是競争的決定因素。有人會說我可以不打價格戰,而是通過提高産品品質讓産品受青睐。這種說法是理想化的,産品創新或許可維持高價格,可以看淡成本,但這隻是機會窗利潤,不可持久,最終決定産品競争力的還是成本。
(7)外包降成本外包降成本最常見的四種形式:①生産外包,富士康就主要承接這類業務,又叫代工;②銷售外包,又叫代銷,我們熟知的用友公司,其軟件銷售主要由代理商負責,用友不直接面向消費者;③客戶服務外包,産品售出後,産品安裝、維修、客戶咨詢都交給第三方做;④後勤外包,最常見的有班車、食堂、物業外包。
(8)設計成本是成本控制的源頭如果問産品成本怎麼控制,從何時開始控制?估計答案五花八門,材料采購、人工配置、機器利用、車間管理等,都可以說出控制點。真到了這些環節,所做的工作對節儉成本作用有限。産品成本控制的源頭要前移,需着眼設計環節。有統計數據表明,設計環節決定了産品70%的成本。設計不經濟,成本就沒法降下來。
(9)設計成本至關重要這裡我要說說會計賬面不體現,卻又至關重要的設計成本。據統計,産品至少70%的成本在設計階段就不可逆了。譬如,确定手機式樣與功能後,在生産階段降成本的空間就不大了。相反,如果能在設計手機型号時有取舍地抛棄消費者用不上的功能,生産成本就容易降低。所以說,觀念前置,在設計階段降成本更可為、更可取。
(10)質量成本非常高如果公司的産品質量出了問題,會增加哪些成本呢?首先是直接成本,包括退換貨成本、運輸成本、維修成本、維修人員的差旅成本……還有間接成本,如維修人員的工資、社保、公積金。此外,還有機會成本。譬如,因産品質量故障而讓客戶質疑,導緻客戶流失。一旦産品質量出問題,企業付出的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尚可計算,機會成本可能非常高昂,甚至可能讓企業關門。
來源:指尖上的會計
更多精彩财稅内容,請關注中稅正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