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排摩崖石刻?由于年代久遠,部分文字難以辨認,待進一步的考證 ,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石排摩崖石刻?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由于年代久遠,部分文字難以辨認,待進一步的考證
近段時間,羅浮山景區工作人員連續在山崖、山澗石頭上,發現了17處神秘的摩崖石刻。此前,羅浮山摩崖石刻已登記在冊的有181處,增加這“重見光明”的17處後,登記在冊的達到198處。
摩崖石刻“步雲洞天”登記在邬榕添《羅浮山摩崖石刻》已佚石刻(即找不着)中
8處摩崖石刻書本中未有記載
經景區工作人員實地調查,17處摩崖石刻中,其中8處書本中未有記載,9處摩崖石刻“龍門潭”“步雲洞天”“水簾洞”“四老坪”等則是登記在博羅縣政協文史委員會副主任邬榕添著作《羅浮山摩崖石刻》的已佚石刻(即找不着)中。
據羅浮山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新發現的17處摩崖石刻上的文字工整有力,應該出自書法名流之手,但關于這些摩崖石刻系何人所刻仍是一個未解之謎。目前,由于鑿刻摩崖石刻的年代較為久遠,部分文字難以辨認。接下來,羅浮山景區工作人員将作進一步的考證。
四老坪石刻已比較模糊,石刻上面的字隐約可見
多次深入山林探尋摩崖石刻
羅浮山的十八洞天之中鑿刻了很多摩崖石刻。它們有的為地處而題名,有的因感觸而言志,有的為記錄遊蹤而摩崖,有的為留題詩作而镌石。這些摩崖石刻有的已經“浮出”水面,得以翻新維護;有的卻還“沉睡”在深山裡,等待後人去發現和保護。
為此,景區工作人員以及許多熱愛羅浮山的群衆,時常翻閱有關羅浮山的曆史文化書籍,徒步在羅浮山的深山小道裡,尋找群山間的摩崖石刻,并逐一了解考證字體的大小、印刻的時間、背後的故事。
目前登記在冊的羅浮山摩崖石刻已達198處,圖為至今發現的年代最久遠的宋代“羅浮”石刻
據介紹,此次,為了讓這17處摩崖時刻“重見光明”,羅浮山景區文管所的工作人員以及羅浮山瀾石小學的教師黃景營曾多次深入羅浮山的山林中,翻山越嶺、攀爬群山,尋找隐秘在山間的摩崖石刻。
文管所的工作人員說:“羅浮山很多摩崖石刻經過時間的洗刷,雖然不顯眼,但卻有着悠久的曆史和醇厚的文化底蘊,希望它們能被更多的人看到。”
“水簾洞”石刻
“羅浮”“長壽澗”兩處宋代石刻年代最為久遠
據舊志記載,羅浮山摩崖石刻有2000多處,由于時代久遠,許多已湮滅。此前已發現的有180多處,于1989年被列入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已知的石刻中,年代最為久遠的有“羅浮”、“長壽澗”兩處宋代石刻。該石刻均是位于白鶴洞五龍潭的宋代篆體石刻。“羅浮”石刻單字規格達150cm×120cm,刻于宋代淳熙已亥年間(公元1179年),距今已有830多年的曆史。該石刻不僅年代較為久遠,還是現存古代石刻中字體最大的石刻。而“長壽澗”石刻,單字規格為20cm×15cm,是宋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所刻。
據了解,摩崖石刻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石刻藝術,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書法、造像或者岩畫。作為起源于遠古時代的一種記事方式,它盛行于北朝時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後依然連綿不斷,有着精緻的雕刻技藝和豐富的曆史内涵。
來源|今日惠州網
責編|吳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