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楊绛是一個怎樣的人

楊绛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16:00:12

楊绛是一個怎樣的人(楊绛水平越高的人)1

作者:洞見·安娜貝蘇

不知原諒什麼,誠覺世事皆可原諒。

楊绛先生在《走到人生邊上》裡寫過一句話:

“醜人照鏡子,總看不到自己多醜,隻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美。”

人們所看到的世界,其實是自己内心世界的投射。

覺得自己是最好的,看哪兒都是優點。

覺得别人都有問題,怎麼看都不順眼。

然而真正有水平的人,從來不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水平越高,看不慣的事就越少。

01

  • 心胸小的人,看什麼都不順眼。

知乎上曾有個問題,為什麼我們對生活中很多人很多事,會産生“看不慣”的心理?

有個高贊回答說,那是人性中最醜陋的那一部分在作怪。

楊绛先生筆下有一篇《鏡中人》,講的是她家老媽子郭氏的故事。

這位老媽子長得極醜,卻經常自視甚高,還尤其喜歡對别人的長相評頭論足。

有一次,她當着楊绛先生的面說起一位高幹夫人:

“一雙爛桃眼,兩塊高顴骨,夾着個小鼻子,一雙小腳,走路扭搭扭搭......”

楊绛先生心想,“這不正是你自己嗎?”

有句話說得很好,天上的繁星數得清,自己臉上的煤煙卻看不見。

一個人總是心懷惡意的揣測,言辭尖酸,恰恰說明他的修為不夠。

就像網上流傳的那段話所說:

“自以為是的人,會處處挑剔别人;心胸狹隘的人,喜歡斤斤計較;目光短淺的人,喜歡苛責别人;高高在上的人,往往咄咄逼人。”

見心知性,所謂的優越感,不是來自容貌、身材、知識、地位,它隻來自缺乏見識和悲憫。

境界高的人不會大肆對别人做價值評判,把自己的狹隘的思想映射在他人身上。

更不會強求别人遵循自己的标準,而是懂得反躬自省,凡事包容體諒。

楊绛是一個怎樣的人(楊绛水平越高的人)2

02

  • 境界高的人,懂得換位思考。

曾看過這麼一個故事。

有位老人整日愁眉苦臉,對鄰居抱怨說自己的兒子娶了個懶媳婦。

“我那個兒媳婦啊,每天睡到日上三竿,什麼家務都不幹,還要我兒子把東西送到她房間去吃,真是太過分了。”

鄰居反問道,那你的女兒嫁得還不錯吧?

這位老人立即喜笑顔開,“她過得很幸福的,每天睡到日上三竿,什麼家務都不幹,女婿還會把東西送到她房間去吃......”

發現沒有,同樣的一件事,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會給人造成完全相反的感受。

說到底,很多偏見與隔閡的産生,往往源于我們所處的立場不同。

人人都傾向于從利己的角度去思考事情,所以看什麼都不順眼。

但隻有站在别人的立場去看待問題,才體現一個人的悲憫和教養。

上面提到的老媽子郭氏,依舊是那副醜樣子,依舊是優越感爆棚,還總是背地克扣楊绛家的夥食費。

可在楊绛眼裡,她雖粗鄙淺薄,卻也尤為可憐。

郭氏的丈夫是軍官學校畢業的,當時還是郭氏娘家出的贊助。

然而丈夫卻在婚後三個星期就出軌了,畢業高就後,轉臉就與她離婚。

郭氏的兒子在地質勘探隊工作,可每每來信,都隻是跟她要錢。

這位處處斤斤計較的老媽子,每次寄給兒子的錢,都是自己好幾個月的工資。

知曉這些事情後,楊绛便對她少了怨怼。

郭氏後來一直在楊绛家服務了11年才離開,足以見楊绛先生心胸之寬廣。

人的層次越高,越是能站在别人的立場去考慮問題,給人以溫柔和包容。

就如木心老先生所說,“不知原諒什麼,誠覺世事皆可原諒。”

很多時候咄咄逼人的強勢背後,其實是少了一份換位思考的體諒,和推己及人的慈悲。

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我們更無法以自己的标準去衡量别人的人生。

多一份将心比心,修養就上升一個高度;

多一份換位思考,心胸就開拓一份寬度。

當你心胸大了,自然看什麼都順眼了。

楊绛是一個怎樣的人(楊绛水平越高的人)3

03

  • 格局越大,越能尊重不同。

有句話說得很好,理解别人是涵養,尊重不同是境界。

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樹葉,也不會有完全一樣的人生。

總是用自己的價值觀去綁架别人,恰恰暴露了自己内心的狹隘。

眼界越寬的人,越能包容别人的不同。

世人都說楊绛夫婦情投意合,是神仙眷侶的典範。

他們都愛讀書是真,但處世方式卻完全不同。

錢鐘書有着才子的傲氣和呆傻,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初到牛津時,就“吻了牛津的地”,磕掉大半個門牙。

平日裡說話也是直言直語,得罪過不少人。

換做旁人,難免看不慣這些幼稚的行為,抱怨自己所托非人。

可這些楊绛先生都一一擔下了。

因為她深知錢鐘書雖在生活中顯得愚笨、迂腐,在文學上卻有驚人的才華。

于是她心甘情願幫丈夫處理各種工作事務,錢鐘書潛心創作《圍城》時,經濟來源少了許多,楊绛便辭去幫傭,自己将生活瑣事一并撿起。

她的這份擔當,保護了錢鐘書旺盛的創作欲和才氣。

楊绛之所以被贊譽為“最才的女,最賢的妻”,大抵與她的大格局不無關系。

格局越高的人,越能獨具慧眼,看到别人的不同中存在的閃光之處。

生活中,我們會遇見很多與我們三觀不同的人,也會遇見很多不在我們認知範圍以内的事。

如果我們總是挑刺、抱怨,那我們永遠不能在差異中看見差距。

很多時候,與自己性格秉性、見識不同的人在一起,反而是一種學習。

想要改變别人永遠是愚蠢的想法,真正的聰明人先改變自己。

在與自己不同的人身上學會反躬自省,學會求同存異。

放低姿态,不斷修正自己,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楊绛是一個怎樣的人(楊绛水平越高的人)4

人這一生,就如楊绛先生所說,是一個不斷修煉自己的過程。

年輕時的我們愛憎分明,認為這個世界非黑即白,常常容易看不慣很多事情。

後來才逐漸明白,能做到看人人順眼,看事事順心,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修行。

古人有雲:真正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倘若有一天,那些曾經讓你忿忿不平的事,逐漸變得雲淡風輕,那麼恭喜你,已經走到了人生新的高度。

點個贊吧,往後守一顆寬容心,做人間自在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