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倦夜長。宵禁時分雪夜圍爐分享的怪事,被段成式等好事者連載于《酉陽雜俎》、《玄怪錄》、《太平廣記》等志怪小說裡,比《故事會》更刺激,比《膽小鬼》更生猛,清涼程度堪比《美國恐怖故事》。
單說這段成式《酉陽雜俎》可以稱得上是志怪筆記類小說的開山之作,它所記繁雜,不僅有動物植物,奇聞異事,還有仙佛鬼怪,裡面的故事,想象力奇特瑰麗,讀之無不令人拍案叫絕。
搬幾個故事給大家欣賞,雖非我原創,但内容還是不錯的。
《酉陽雜俎》記載的輪回公案
顧況是唐朝的大詩人,顧況于至德二載(757年)登進士第,曆任校書郎、著作郎等職。
《幽閑鼓吹》中記載有一段關于顧況慧眼識英才的曆史佳話。
十六歲的年輕人白居易到長安趕考,按照慣例,拜訪京師有名望的前輩。
顧況未來得及看詩作,見了“白居易”三字,便诙諧幽默地說:
“長安米價正貴,恐怕白居不易!”
等翻開詩作,看到《賦得離離原上草》中“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等句,不禁大為驚奇,拍案叫絕,嗟賞說:“能寫出如此的詩句,白居也易!”大加延譽,從此,白居易詩名大振。
顧況詩壇得意,也提攜過很多諸如白居易等後起之秀,但他本人家庭生活卻很不幸——沒生養有兒子。
在中國古代,後繼無人,是最大的不幸和悲哀,尤其像顧況這種功成名就的人。
不過,總算老天有眼,大概五十多歲的時候,顧況老樹開花,連續生育了好幾個孩子,有子有女。
顧況真是樂壞了。有一個成語叫什麼來着?樂極生悲。
顧況長子在十七歲那年,竟然病死了。
白發人送黑發人,人間至痛啊。
傷心欲絕的顧況寫了一首詩,雲:
老人喪其子,日暮泣成血。
老人年七十,不作多時别。
說來也怪,顧況都已經七十多歲了,沒多久,他又有一名小妾懷孕了,生下了一個兒子。
顧況給這個孩子起名“非熊”,寓意于輔佐武王伐纣的太公望,希望這個孩子長大後成為姜太公一類非凡人物。
可是,這個孩子卻是個啞巴,不會說話。顧況大為歎惜。啞巴就啞巴,好歹也是自己的骨肉,也能傳宗接代!
然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顧非熊七歲那年,跟哥哥、姐姐們在庭院中玩耍,哥哥、姐姐們捉弄他,把他捉弄急了,忍不住開口争辯說:“其實我是你們的兄長來的,為什麼要這樣捉弄我?”
顧非熊一這句,把庭院裡所有人都震驚住了。
這還沒有完,“啞巴”顧非熊這會兒一點也不啞了,口齒伶俐得很,一五一十地說起他身世來,說他前世就生在顧家,死後舍不得離開顧家,又重新投胎入顧家。
他叙述起前生曾經經曆過的種種事情,曆曆不誤,對哥哥、姐姐們的小名,如數家珍,一個個叫了個遍。
而且,開口講話後的顧非熊讀書很好,做詩也很高明,他有七十多首作品收入了《全唐詩》,其中的《闾門書感》、《桃岩懷賈島》、《題馬儒乂石門山居》、《早秋雨夕》、《天津橋晚望》、《送馬戴入山》等都是名作。
不過,顧非熊詩品雖高,科場卻很不如意,連續三十年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以緻在他的後期詩出現了很多牢騷話,如《會中賦得新年》的:“那堪獨惆怅,猶是白衣身。”《下第後寄高山人》的:“多愧鄰高隐,無成又一年。”等等。
唐穆宗長慶年間,顧非熊再次落第。
怎麼搞的?
人家顧非熊可是民間大有名氣的詩人,而且,還是名門之後,怎麼就考不上一個進士?
唐穆宗看不過眼了,責成主管考試的部門再慎重考慮考慮。
在皇帝庇護下,已過知命之年的顧非熊終于得償所願地高中了進士!
這一年,有顧非熊早年的粉絲做詩相贈,感慨萬分地寫道:“愚為童稚時,已解念君詩!及得高科晚,須逢聖主知……”
中進士第的顧非熊在唐宣宗大中年間官至盱眙尉。
但顧非熊之所以熱衷于科舉,并不是為了做官,而是為了證明自己。顧非熊做官的時間不長,很快就挂寇而去,回父親曾經隐居過的茅山隐居去了。
與朋友作别時,顧非熊還寫一首《成名後将歸茅山酬群公見送》,詩雲:
此名誰不得,人賀至公難。
素業承家了,離筵去國歡。
暮天行雁斷,曉渡落潮寒。
舊隐茅峰下,松根石上盤。
顧非熊和同時代的詩人段成式是好朋友,關于他幼年時的靈異事件,是他親口跟段成式說的,言之鑿鑿。
段成式将該靈異事件鄭重其事記載在自己的代表作《酉陽雜俎》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