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知人善任故事

知人善任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20:05:02

《素書》:知人善任,各安其位,才能成就大的事業。

知人善任故事(素書知人善任是成就天下大事的辦法)1

01:

在《孫子兵法》之中有這樣一句話: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衆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要看看哪一方君主政治清明,哪一方将領更有才能,哪一方占有天時地利,哪一方法令制度能得到貫徹執行,哪一方的武器裝備精良,哪一方的士兵訓練有素,哪一方的賞罰公正嚴明,根據這些因素,就可以判斷誰勝誰負了。

無論是戰争還是謀事,勝負的關鍵并不在于你所追逐的方式,而在于你本身具備的“資格”,這個“資格”在于團隊管理的能力,賞罰分明的公正性,以及屬下将領士兵的才能,所以在一個團隊中,“用人”是取勝的根本,更是極為關鍵的重要因素。

有這樣一句話:有才有德之人可以重用,有德無才之人可以培養使用,有才無德之人,必須要謹慎使用,而無才無德之人概不錄用。

無論是作為一個管理者在用人方面,還是作為一個平常人在處世方面,首先要看清一個人,然後在不同場合下酌情使用,而不是一概而論,這是用人的重要準則。

知人善任故事(素書知人善任是成就天下大事的辦法)2

任何一個偉大的事業都不是一個人獨自完成的,“領導”的角色隻屬于核心力量,而核心力量的存在根本,必須要以分支力量作為輔助,這些分支力量就來源于自己的下屬或者周邊的人,所以這就涉及到善于發現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過程。

發現人才,是發現一個人的才能和品德是否兼備,而使用人才,才能取長補短,用他擅長的方式讓他發揮作用,做到人盡其才,各安其位,才能成就大的事業。

劉邦在山東舉行登基大典時,定國号為漢,他在登基大典上和群臣讨論奪取天下的原因。

這個時候他對諸位群臣說:“我起兵的時候不過幾百人,曆經大戰七十,小戰四十,最後擁有天下,而項羽勇猛無敵,能力也在我之上,更有雄兵百萬,最後卻兵敗身死,失掉天下,你們說這是什麼原因?”

這個時候大臣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有人說“是因為陛下您的主意多,而項羽隻知道蠻幹,他有勇無謀,所以失敗”,也有人說“項羽為人殘暴,他坑殺投降的士卒,放火燒了阿房宮,失去了民心”,更有人說是“因為項羽貪圖美色,因為美色而耽誤了大事”。

而這個時候劉邦呵呵大笑說:“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和他們相比我都不如他們,但是我能做到的就是知人善任,任用他們,能夠發揮他們的才幹,這是我取勝的真正原因,而項羽他隻有範增一個人可用,但是他又不相信範增,這就是他最後失敗的原因。”

劉邦所說的這番話,概述了知人善任的重要性,一個人即便有勇有謀,能領兵百萬,如果身邊沒有一個得力的助手,也難以取勝。

知人善任故事(素書知人善任是成就天下大事的辦法)3

02:

在《素書》之中有這樣一句話:任材使能,所以濟務

意思就是:任命有特殊才能的人,使用有多才多藝的人,這是成就天下大事的辦法。

按照《素書》之中的說法,“才德兼備”是從人群之中挑出來的優質人才,但是這些人屬于優質人才,卻不是優質全才,如果随便拉一個人當做全才來使用,覺得他有才有德就可以随便安放在一個地方,最後可能物極必反。

而才德兼備的優質人才也分為兩種,分别是“材”與“能”。

所謂“材”是具備領導才能的人,他擅長策劃指揮,随機應變,這樣的人在具體的事情上體現不出多麼大的價值,但是他的能力在管理人才上能夠發揮極大的優勢。

二者為“能”人,這樣的人在具體的事情上較為擅長,但是他的組織領導能力以及個人威信處于劣勢,這種人則擅長謀事,不擅長領導。

而真正善于用人的人,就是要發現一個人所擅長的地方,使用一個人的長處,量才适用。

知人善任故事(素書知人善任是成就天下大事的辦法)4

《淮南子》之中說過:有什麼本事就給一個人什麼職位,有什麼能力就讓他做什麼事情,力量足夠,舉什麼都不重,能力足夠做什麼都不難。

一個人需要在自己擅長的位置才能發揮自己的優勢,而如何讓一個人找到擅長的位置,是一個領導者的才能,所以,領導的作用不是領導全公司,而是領導手下的那群“骨幹”。

文|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