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認識論包括辯證法嗎

認識論包括辯證法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8:39:43

懷疑論是一種對客觀世界能否認識以至是否存在表示懷疑的學說,即懷疑自在之物的可知性和自在性。懷疑論實質上就是不 可知論。“不可知論”是1869年赫胥黎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經恩格斯和列甯的研究和科學規定,這一名稱已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 中的一個重要範疇。

認識論包括辯證法嗎(辯證論與懷疑論)1

這種否認思維和存在同一性的觀點,不但存 在于近代的休谟的懷疑論中,而且存在于古代的懷疑論中。懷疑 論在認識論上都是不可知論。懷疑論是古代許多不可知論者直到 到十八世紀的休谟都喜愛并用以自稱的名稱。在馬恩和列甯的著 作中,懷疑論和不可知論往往是等同使用的。如列甯在《唯物主 主和經驗批判主義》中,就有“不可知論(懷疑論)”的用法 。

懷疑論同詭辯論也是密切聯系的。二者在不少基本特點上是 相同的,如列甯在《談談辯證法問題》中,把二者都作為主觀主義;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中,把二者都看作是相對主 義作為認識論的基礎所必然導緻的。主觀主義和相對主義,都是詭辯論和懷疑論共有的重要特征。自然,二者也有區别,詭辯派 (智者派)并不是以統一觀點為基礎的學派,詭辯論主要是指智者們共同的一種推論技巧和方法,而懷疑論主要是作為一種把懷疑提升為原則的理論和學說。

認識論包括辯證法嗎(辯證論與懷疑論)2

休谟

詭辯派(智者)産生和流行于希臘 奴隸制的全盛時期,而懷疑論作為一個學派和思潮,則産生和流行于希臘奴隸制危機時期,古代詭辯派起了啟蒙作用,把希臘的哲學推向高峰,而古代懷疑論,則不論在希臘或者在羅馬,都是曾經盛極一時的古希臘或古羅馬哲學的衰退的表現。但是,懷疑論和詭辯論盡管有區别,有曆史條件和曆史作用的不同,但二者的一緻是更為重要的。

早期的智者普羅塔哥拉就從相對主義立場上主張一切事物的“非自在性”,就有懷疑論的因素。而高爾吉亞則從對象本身的矛盾證明它的“非自在性”,所以黑格爾說: “這種懷疑論在高爾吉亞那裡大大地深化了。”高爾吉亞提出的什麼也不存在,存在也不可認識,認識也不可表 達這三個命題,可以說是最早地系統論證懷疑論和不可知論。詭辯論往往導緻懷疑論,而懷疑論必然要搞詭辯論證。這不僅古代 如此,近代休谟和康德的懷疑論和不可知論也一樣。

黑格爾指出,本來意義的懷疑論的曆史,通常是認為從皮羅 (又譯皮浪,約公元前365一275年)開始的,因此也稱為皮羅主 義。盛行後經過一段消沉時期,到公元前一世紀,愛讷西德谟又 複興懷疑論,把它在哲學方面加以發展。古羅馬最有名的懷疑論 者是塞克斯都·恩披裡可(公元二世紀),他不但把懷疑論在哲 學上進一步加以發展,而且論述了它的曆史。他的著作大部分保 存了下來,是研究懷疑論的主要資料來源。

認識論包括辯證法嗎(辯證論與懷疑論)3

塞克斯都·恩披裡可

黑格爾指出:“懷疑論的一個主要命題是:不要表示同意。”“他們要新除和避免一 切肯定的(獨斷的)說法,要在他們講述懷疑論的話語中根本不 出現存在這個字眼,根本不出現一句涉及存在的話,例如,他們 在一句話中,就總是用‘顯得’來代替‘是’。”總之,他們對一切都不表示同意,一切都不說“”,因為一切都是假的,沒有任何東西是真的。

為了具體說明這種思想,黑格爾詳細地述評了塞克斯都,恩披裡可在 《皮羅學說要旨》中概括的“懷疑論者的論式(表達方式、論據 等等)”。列甯十分重視并作了摘錄。首先是早期懷疑論提出的十個老論式,主要是揭露感覺、經驗方面的矛盾,如第二個老論式講不同的人具有感覺和身體狀況的差異性, 對同一事物這人這樣感覺,那人那樣感覺,無法知道應該相信那 一個。

黑格爾認為,這全是以經驗的方式反對“經驗的東西”, 并不歸到概念,而且很瑣屑和平闆。其次是晚期懷疑論提出的五個新論式,這就比老論式要高級得多了,因為它們已經接觸到概 念,包含着确定概念本身的辯證法,即揭露思維、概念方面的矛盾。如第二個新論式講陷入無限性中,對任何一種主張都要提出 根據,而這根據本身也要有根據,“于是一者依賴于他者,以此 類推,以至無窮”,找不到可以作為出發點的肯定根據,因此任何主張都不能成立。總之,一切确定的東西,不管它是存在的東西還是思維到的東西,都可以找出矛盾,都不是真實的。

對于這些論式,及其導緻單純否定的結果,黑格爾是不贊成 的,他幾乎逐條作了分析批判,但是他認為其中也有合理性和辯證 思想,他說:“它們在反對普通常識的獨斷主義時,的确是非常中 肯的。”“這些懷疑論的論式真的觸犯那叫做獨斷主義的 哲學(這種哲學按其性質不得不在這些形式中兜圈子)。這不是由 于獨斷主義哲學包含着積極内容,而是由于它把某種規定的東西 斷定為絕對的東西”。

列甯十分注意黑格爾這裡的辯證法思想。把“某種規定的東西”即具體的、有條件的東西,斷 定為“絕對的東西”即永恒的、無條件的東西,這是形而上學,承 認具體東西的有條件性和相對性,才是辯證法。所以,黑格爾 反對絕對,即反對把有條件的東西絕對化,是完全正确的。

認識論包括辯證法嗎(辯證論與懷疑論)4

列甯說,“辯證唯物主義的萌芽就在這裡。”當然,列甯這裡肯定的,不僅是黑格爾有辯證法,而且在懷疑論的論式中也包含着辯證法。黑格爾正确地指出: “這些論式擊中獨斷主義 哲學,這種哲學有這樣一個手法:把這個或那個原則作為某種特定的命題提出來,從而把它說成規定性。這種原則總是有條件的,因而它具有辯證法,即在自身中對自身的破壞”。

這些論式是反對理智哲學的卓絕的武器”,列甯是完全贊 同這些評述的,并稱贊他“說得好!”懷疑論者揭示出一切對象的矛盾,從而導緻對象的自身否定,指出它不是固定的東西,這是 一種具有極高修養的辯證意識。例如塞克斯都就揭示了點的概念的辯證法。一方面,點是不可測量的,所以它在空間之外;另一 方面,它又是空間裡面的空間界限。

可見,點既是空間的否定, 同時又是“與空間有關的” ——“因而是内部辯證的東西”這種“内部辯證的東西”,就是内在的矛盾,内在的否 定性,内在的自身運動的泉源。也就是辯證法的本質的東西。列 甯把這種思想和黑格爾的“辯證法,即在自身中對自身的破壞” 的命題,簡明地概括為一個公式:“辯證法=‘對自身的破 壞’”。

認識論包括辯證法嗎(辯證論與懷疑論)5

黑格爾

這個公式表明辯證法是永遠活生生的發展觀,否認一切永恒不變和僵死絕對的觀點。在這個公式中也包含了懷疑論作出的曆史貢獻。黑格爾在《邏輯學》中曾指出:“古代懷疑論不辭 辛苦地指出它在科學中所發現的一切概念中的矛盾或二律背反。”比康德有四種“二律背反”,具有更廣泛更徹底的辯證 法。又說:“晚期的發達的懷疑論不僅把辯證法推廣到直接的 所謂意識的事實和日常生活的準則上,并且還把它推廣到一切科 學的概念上。”

列甯對這二個評價都很重視,指出它說明了“懷 疑論在哲學史上的作用”和“懷疑論在辯證法曆史上的作 用”。(第119、241頁)可見,古代的懷疑論盡管屬于哲學和世 界的衰落時期,但它并不是隻起消極作用,從人類認識史的角度 來看,它對于哲學和辯證法的發展,也是作出了積極貢獻的。黑 格爾和列甯都肯定了這一點。

關于懷疑論和思辨哲學(即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的關 系,黑格爾認為,懷疑論指出有限事物中的矛盾,這也是思辨哲學的一個重要之點,但懷疑論還是一種“消極辯證法”,它反對獨斷論的知性思維是很有力的,但如果來反對思辨的東西則很無力。因為思辨理念本身具有絕對的否定方面,它本身是圓的,包含着确定的事物和它的對立物在自身之内,自身中包含着這種同 一性。它并不是有限的,而是真正的無限者。

因此,“這些論式在反對思辨的觀念上是無力的,因為思辨的觀念本身就包含着辯證的因素和對有限東西的揚棄。”也就是說, 思辨哲學本身包含着懷疑論的合理因素的。

“實證哲學内部包含着懷疑論的否定因素,懷疑論同實證哲學并不是對立的,不是在 它之外的,而是作為一個因素包含在它裡面的,但實證哲學所包 含的否定是具有真理性的,而懷疑論則沒有這樣的否定”。“實證哲學”在《哲學史講演錄》中譯為“積極的哲學”,實際指的就是思辨哲學。

認識論包括辯證法嗎(辯證論與懷疑論)6

康德

黑格爾這些論述,不但說明了二者 的一緻和聯系,而且也指出了二者的不同和差異。從中也揭示了懷疑論的一個重要特征,即它主張否定,但這是一種沒有真理性 的否定。這一點也正是黑格爾所謂的消極辯證法的特點,“從這 種辯證法中所得出的結論,一般地是矛盾性和虛無性”,這裡所說的虛無性,即是指一種片面的,單純的、沒有真理 性的否定。

這是一種排斥肯定和毫無結果的空洞的否定。而辯證法的特征,如列甯講它包含否定的因素,但并不是單純的,徒然的、懷疑的否定,而是作為聯系和發展的環節的否定,是保持肯 定的否定,它要求指出否定與肯定的聯系,指出肯定存在于否定 之中。

“從肯定到否定- 一從否定到與肯定的東西的‘統一’,——否則,辯證法就要成為空洞的否定,成為遊戲或懷疑論。” 列甯這些論述在吸取黑格爾的合理思想基礎 上,科學地揭示了辯證法和懷疑論的區别,揭示了懷疑論的一個 根本特征,批判了它的否定觀的局限和錯誤。

懷疑論的否定不僅是片面的和空洞的,而且同它的主觀主義和相對主義是緊密結合的。這種消極辯證法所揭示的矛盾和否定,都是相對于人的感覺和思維而産生的,因而從一定意義上說, 它具有主觀任意和主觀外在的性質。它沒有認識到對象及其本質 自身内在的矛盾形式的必然運動。

黑格爾在進一步說明思辨哲學和懷疑論的關系時指出,“哲學是辯證的,這個辯證法就是變 化,觀念作為抽象的觀念,是情性的、存在着的,隻有當它感到自己是活生生的時候,它才是真理的;這就是由于它的内在的辯證 性;它揚棄自己的靜止、自己的惰性。因此,哲學觀念的辯證法是内 在的,而并不是出于偶然的;相反地,懷疑論運用辯證法卻是出于 偶然的,一它一碰到什麼材料、内容,就指出:它們内部都是否定 的”。

認識論包括辯證法嗎(辯證論與懷疑論)7

黑格爾

這裡,黑格爾指出了辯證法的觀念和抽象的觀念的對立。一方面,辯證法是肯定運動變化的,而片面堅持肯定的抽象的觀念,(即知性的思維,形而上學的獨斷論)則是惰性的,是存在而不是變化。辯證法的觀念,由于是肯定和否定的對立統一這種内在辯證性,就必然揚棄自己的靜止和惰性,形成自身 必然的運動變化,這才是真理的。

另一方面,懷疑論則是片面堅持 否定的一種抽象的觀念。它也強調否定和變化,但由此認為一切 都不真實,一切均非自在,而隻是對自我意識而存在,于是就成了一種任意的、外在的否定和變化,具有主觀主義和相對主義的性 質。它是一碰到什麼材料、内容,就指出:“它們内部都是否定 的”即内容本身都是不真實的。

這種主觀的、外在否定和變化, 黑格爾稱之謂“出于偶然的”辯證法。而思辨的辯證法,則是觀 念本身客觀的、内在的否定和變化,這才是出于自身必然的辯證 法。列甯十分注意黑格爾關于思辨哲學和懷疑論的這一區别,肯定懷疑論的辯證法是“偶然的”,即具有主觀主義和相對主 義的性質。

作為一種哲學認識的懷疑論,是一種有教養的意識。它是主 張“研求的”懷疑,懷疑論的懷疑是從“尋求”或“研究”這個詞來 的,所以,懷疑論者也自稱為“研究派”。因此,黑格爾認為,我們不可把懷疑論當作通常所說的疑惑,多疑、懷疑的學說。這種疑惑、懷疑是從“”這個詞來的,“是一種反複遊移于二者或 多者之間的狀态,人們既不安于此,也不安于彼”,這是一種心靈和精神的分裂,它使人惶惶不安,這是人心中徘徊于二者之間的狀态,它納人帶來不幸。

認識論包括辯證法嗎(辯證論與懷疑論)8

總之,懷疑隻是不确定,一種舉棋不定、懸而不決和趑趄不前。 而懷疑論并不懷疑,它是十分确定地證明一切非真。“換句話說,懷疑對于它乃是确定的,并沒有期望得到真理的打算,它并不是懸而不決的,而是斬釘截鐵的,完全确定的;不過這個決定對于它并不是真理,而是它自身的确定性。這個決定乃是精神自 身的安甯和穩定,不帶一點悲愁。

這是一 種有意識的和普遍的否定,即進行證明的否定和把客觀事物非真 的看法推廣到一切的否定。這樣,懷疑論是通過理性達到了看透 一切,自我意識達到了一種解脫,達到一種不可動搖的安定和内在的甯靜的心境,對一切都“不動心”,這就是懷疑論的目的和 理想。

皮浪有一次乘船遇暴風雨,同伴們很驚慌,他就指着一 隻若無其事地安然咀嚼食料的豬,對同伴們說,哲人應當這樣地無動于中。”列甯指出:這是“關于懷疑論者的一 件不壞的轶事。”它生動說明無動于中即不動心是懷疑論者的理 想。

列甯還特地摘錄了黑格爾的話:“懷疑論并不疑惑。疑惑正是平靜的反面,平靜則是懷疑論的結果。”“懷疑論對此對彼都是冷漠的”。并在旁邊指出:“懷疑論不是疑惑”。這就是懷疑論的一個重要特征,說明它的目的、理想和立場,是對一切都漠然視之、毫不動心,是超脫和平靜堅持對此對彼都不說 “”,都“不要表示同意”。

認識論包括辯證法嗎(辯證論與懷疑論)9

皮浪

唯物辯證法當然不主張犯了疑心 病的多疑和亂疑,也不主張犯了猶豫病的疑惑和懷疑,而主張研 求的懷疑,這是在人類探索真理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但唯物辯證法不懷疑客觀世界的自在性,不懷疑認識客觀真理的可能性, 不把懷疑絕對化,不是從懷疑走向絕望,而是從懷疑走向真理。 這也是唯物辯證法和懷疑主義一個重大區别。

由上可見,古希臘和羅馬的懷疑論,一方面是哲學衰退的表現,是人類理性趨向消極和絕望,另一方面又是人類認識史上的 一個環節,是理性的深化。懷疑論是一切确定事物的辯證法,他反對知性思維和獨斷論是有意義的,但這隻是停留于單純否定的消極辯證法。而且還具有主觀主義、相對主義的特征和偶然的性 質。

很多人認為懷疑論是不可克服的,的确,它确是最難駁倒的,黑格爾說:“懷疑論的不可克服性無疑地是必須承認的,不 過這隻是就相對于個人的主觀意義而言” ,可是這隻是主觀的不 可克服性”。

從作為理論學說而言,辯證法就能克服懷疑論,唯物辯證法認為,駁倒懷疑論和不可知論的最有力的武器——實踐。但從作為個人的信念而言,則懷疑論就使他麻木不仁,對一切都“不動心”。黑格爾說:“實際上,如果一個人決心做懷疑論者,那就不能說服他,或使他接 受實證哲學——這正如不能使一個全身癱瘓的人站起來一樣。” 列甯稱贊這話“說得好!!”好就好在它表明懷疑論 就是一種對真理的無能為力,同時也告訴我們必須認清懷疑論的實質和它的麻醉作用,防止陷入這種對一切無動于衷的麻木不仁。

認識論包括辯證法嗎(辯證論與懷疑論)10

舒爾茲

黑格爾還認為:我們必須把古代懷疑論和近代的懷疑論區别 開來,古代的具有真實的,深刻的性質,近代的即與黑格爾同時代的舒爾茲等人的懷疑論,隻停留于感性現象而反對思想、概念 和理念,反對高級的哲學理論。黑格爾指出他們的二個區别:近代的認為感性的東西都是真理,古代的認為應該适應感性的東 西,但它不是真理;近代的不懷疑事物的實在性,古代的懷疑事 物的實在性。

列甯很注意這種區别。因為這種舒爾茲的懷疑論把感覺作為真理和最後的東西,它已丢掉了懷疑 論的辯證法,或者可以說已經不是懷疑論,而是一種更純粹的主 觀唯心論和丢掉了辯證因素的不可知論。

近代懷疑論的主要代表是休谟和康德(舒爾茲是休谟主義以及貝克萊主義的信奉者), 康德雖自稱是批判哲學或批判主義,但黑格爾認為他也是懷疑論,在《邏輯學》中就曾指出:康德“簡單地仿效休谟的懷疑論方式”去批判關于“靈魂”的抽象的、片面的規定。即“牢牢 地抓住自我意識中的自我,丢掉一切經驗的東西。

認識論包括辯證法嗎(辯證論與懷疑論)11

貝克萊

列甯很注意黑 格爾把休谟和康德看作懷疑論者的看法,并自問“黑格爾從哪裡 看出休谟和康德的懷疑論?”又自答道:“大概黑格爾在這裡看 出懷疑論是在于:休谟和康德沒有把‘現象’看做顯現着的自在之物,把現象和客觀真理割裂開來,懷疑認識的客觀性,把一切 經驗的東西和自在之物割裂開來.....”這種局限現象,以自我作為本質,懷疑認識的客觀性,就是近代懷疑論的基本特點,它的确具有古代懷疑論的共同特征,但又不同程度地抛掉了古代懷疑論的辯證因素,所以黑格爾認為近代的懷疑論 (主觀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比古代的懷疑論更為低極。

古代的懷疑論是既有消極意義也有積極意義的。文藝複興時期的懷疑 論,在反對封建主義和經院哲學束縛的鬥争中起過特殊的作用。 十八世紀以前的一些資産階級懷疑論,如法國的比埃爾·培爾 (1647一1706),“用自己的懷疑論武器從理論上摧毀了十七世紀 的形而上學。”他們在當時都有積極作用。

十八世紀 産生的黑格爾所指的懷疑論,如果它們産生時還有一定積極意 義,如休谟的懷疑神的存在。那末到了十九世紀下半葉,如拉法 格所說那樣,已成為反動的思想運動。列甯也指出:連古代新柏拉圖派的“公開地‘認真地’導 向神的哲學唯心主義,比虛僞而卑怯的現代不可知論要正直些。” 古代懷疑論的辯證法因素也被他們抛撒幹淨了。可見,正确把握懷疑論的實質,劃清辯證法與懷疑論的界限,恰當估價懷疑論的曆史作用的變化,對于正确理解和掌握辯證法具有重大意義。

總之,列甯在《哲學史講演錄》摘要中,對辯證法思想的起源分類和曆史,對辯證法的基本内容、原則和本質,對客觀辯證法和主觀辯證法一些重要問題,對辯證法與詭辯論、懷疑論、折中主義的聯系與區别,都作了深入地探讨。

關于折中主義涉及得少一點,主要在考察新柏拉圖派的亞裡山大裡亞的哲學時,列甯摘錄和研究了黑格爾對折中主義的評論。黑格爾把折中主義分為較好意義的和壞的意義的二種,他認為亞裡山大裡亞哲學是“較好意義之下的折中派哲學家”。他們是以一個更具體、更深刻的理念把以前的哲學系統結合起來。 就這種意義而言,他認為柏拉圖也是折中派。

認識論包括辯證法嗎(辯證論與懷疑論)12

比埃及爾·培爾

但是,由于亞裡山大裡亞派結合了畢達哥拉斯、柏拉圖、亞裡士多德等派的哲學,它常常被人稱為折中主義。黑格爾認為如果這是一種壞的意義的折中主義,那它就不是折中派,關于這種壞的折中主義的特點,黑格爾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他指出,“如果折中主義的意思是無一貫 原則地從這種哲學裡取一點,從那種哲學裡取一點,拼拼湊湊,好象一件用許多不同顔色、不同材料的布片拼起來的衣服似 的一一那就是很壞的東西。”它隻提供“一種膚淺的堆積物。”

這種折中主義者,又可分二種,一部分是一般沒有教養的人,他們并存着許多極其矛盾的觀念,從來不想貫串起來,也從來沒有意識到它們的矛盾,另一部分折中派是聰明人,思想和行為都是有意識的,他們要最好的東西,從每個系統中抽取好的東西,隻是沒有思想聯系,也就是根本沒有思想,前者好壞并着,後者隻 要好的,前者不自覺,後者自覺,但二者共同點是沒有内在的貫串 聯系。

折中派的哲學正是毫無根據、毫無一貫性的東西。“ 列甯對于折中主義的這一特征作了摘錄, 并給以肯定的。列甯曾說,概念達到對立面統一的靈話性,如主觀地運用就是折中主義和詭辯,主觀任意地運用對立面的轉化,就是詭辯,主觀任意地運用對立面的結合,就是折中主義。辯證法則是客觀地運用靈話性,即極據客觀條件和反映客觀規律的運用對立面的同一的靈适性,列甯對辯證法同詭辯論、 懷疑論,新中主義的界限劃分,以及對辯證法内容和曆史的探讨,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唯物辯證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