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女子,風輕雲淡
歡迎關注明月,這裡有最美古詩詞
…..
- 遊俠李白 -
….
詩仙李白,24歲仗劍出蜀,59歲流放夜郎,這一生可謂是颠沛流離,充滿了傳奇色彩。
他志在仕途,身在江湖,曾在揚州揮金30萬,朋友滿天下,頗具遊俠風範。
然而李白的高光時刻直到42歲才到來,李隆基三疏連召,并親自在宮門口迎接,這是前無古人的殊榮。
可供奉翰林僅僅一年後,李白又被賜金外放,不得不再次流落草野。
但這并不影響李白的偉大,他登三山、臨五嶽,留下了無數經典詩篇。
受到嘲諷時,他寫下了: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仕途困頓時,他寫下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意氣風發時,他寫下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暢飲酣醉時,他寫下了: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淩滄洲;
郁郁未志時,他寫下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送别朋友時,他寫下了:我寄愁心與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大起大落時,他又寫下了: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這就是李白,唯一的“詩仙”,他行事不羁,潇灑狂放,遊戲風塵也心懷柔情,今天我們就讀一讀他筆下的兩首經典,再次領略一下1000多年前,那個曠世奇才的風采。
- 詩文賞析·其一 -
...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出自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公元724年,李白離開青蓮鄉,正式踏上了遠遊的征途,他先過成都,再登峨眉,後乘舟至渝。此時他的心情是舒暢的,對未來充滿了期待和無限向往。
唯一讓他放不下的是曾經的老友們,比如縱橫家趙蕤,故李白在旅途中作下了這首詩,寫盡了相思之意。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東北。源出四川蘆山,流經樂山彙入岷江;
清溪:指清溪驿,屬四川犍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峽:指長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一指四川樂山的犁頭、背峨、平羌三峽,清溪在黎頭峽的上遊。
詩文大意為:
半輪明月掩映着無邊的秋色,高高懸挂在峨眉山頂,青衣江清澈的水面倒映着孤單的月影;夜間乘船,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江水悠悠,想念故人卻很難再見,隻能依依不舍地順流而下,遙望渝州。那裡又将是新的一站。
李白的懷人詩和送别詩,向來感情真摯,筆下有頗多經典,但這一首比較特别,因為這是他第一次離開故鄉,心中有憧憬,但現實往往很殘酷。
出蜀至揚州,散金30萬後他突然病倒了,新結交的朋友紛紛遠去,這讓他看清了人心和人性。對李白而言,這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個節點之一,因為他把初心都留在了這首詩裡。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作為早期的作品,李白這兩句詩已初見功力,雖比不得《早發白帝城》那般豪邁,卻景象頓闊、筆觸渾厚,有大家之端倪。
以“秋”字來映襯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月隻“半輪”,使人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朦胧缥缈,令人向往。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在這兩句詩中,詩人表達了故土難離之情,江行見月,便也如見故人了。前路匆匆,依依惜别的情思滔滔,可謂是語短情長。
- 詩文賞析 · 其二 -
..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出自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
公元734年,李白客居洛陽,尋求機會與玉真公主相見,此時距離他出蜀已經過去了整整10年。
在這10年裡,李白經曆了很多,先是在安陸成了家,又在白兆山桃花岩建造了隐世洞天,之後結交了許多王公大臣,甚至還拜谒過宰相張說,但仕途依舊無緣。玄宗西遊狩獵,李白追随而至,由于無法參加科舉,獻賦是他唯一的出路。
洛陽是帝都,千古名城,《折楊柳》為知名笛曲,樂府“鼓角橫吹曲”調名,所以這首詩古韻十足,把對古都洛陽的情愫揮發得淋漓盡緻。
詩文大意可解為:
不知是誰家園内飄來的悠揚笛聲,伴随着春風傳遍了洛陽城。遠在異鄉,在這樣溫柔的夜裡聽見《折楊柳》之曲,誰又能忍住鄉愁不去思念故土呢?
李白雖然在這首詩中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但此時的鄉愁并不濃厚,年初時他曾為李隆基獻《明堂賦》,對仕途充滿了積極的态度。
所以這首詩,更多的是李白抒發了對洛陽的感受,在春夜聞得笛聲,彰顯了洛陽古城的文化氛圍。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詩中的“暗”字用得很妙,表達了不期而遇卻婉轉動聽的引人動态,“滿洛城”是藝術誇張的手法,但同時也說明了洛城之中,每個角落都不缺美妙的音樂。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夜間聞笛,《折楊柳》的内容又多寫離情别緒,思鄉之意是在所難免,但這裡的“故鄉”并非指蜀中青蓮,而是安陸。因為李白在那裡娶了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許藍仙,因為要求仕,所以一别數年,此時平陽和伯禽已經在逐漸長大,想念親人的感情在此時會更加沉重。
所以前後兩首詩交映,對李白這10年的經曆就更加深入了,這對解讀李白的詩裨益良多。
- END -
#頭條創作挑戰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