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簡介
丹尼爾·笛福(1660―1731),英國小說家,新聞記者,被譽為“英國與歐洲的小說之父”。笛生于倫敦一個商人家庭,二十多歲的時候他已是一個體面的商人,他從事過内衣業、煙酒貿易,還開過磚瓦廠;早年經曆過破産。他在從事商業的同時從事政治活動,代表當時日益上升的資産階級出列大量的政治性小冊子,并因此被捕,後來靠疏通關系才得以出獄。此後他繼續辦報紙刊物,寫了大的政治、經濟時文,又幾次因言論被捕。
笛福到了晚年才開始創作長篇小說,寫《魯濱孫漂流記》時候他已59歲了,他的創作開辟了以寫實為風格、追求逼真效果的現代長篇小說發展的道路。他的小說情節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讀性強;并表現了當時追求冒險、倡導個人奮鬥的社會風氣。自5世紀新航路開辟以來,航海成為每個年輕人都抱有的一種理想。其代表作《魯濱孫漂流記》聞名于世,魯濱孫也成為與困難抗争的典型人物。
二,寫作背景
1704年9月,一名叫亞曆山大·塞爾柯克的蘇格蘭水手在海上與船長發生争吵,被船長遺棄在高智利四百英裡之遙的安·菲南德島上,四年多後他被伍茲·羅傑斯船長所救,當他被救回英國時已忘卻了人的語言,幾乎成為一個野人。
英國著名作家笛福以塞爾柯克的傳奇故事為藍本,把自己多年來的海上經曆和體驗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進行文學加工,使“魯濱孫”成了當時中小資産階級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塞爾柯克在荒島上并沒有做出什麼值得頌揚的英雄事迹,他和魯濱孫一樣都有捕山羊和以羊皮為衣的經曆,也都被貓騷擾過;他們也都馴養過山羊和同貓作伴,還都抽時間向上帝祈禱過。但魯濱孫在其他方面并未借助塞爾柯克的經曆。
“魯濱孫”是西方文學中第一個理想化的新興資産者形象,他表現了強烈的資産階級進取精神和自蒙意識。魯濱孫生活的時代,是資産階級的創業上升時期。新興資産階級為了占有财富,為了尋找新的土地、新的原料基地和新的市場,到處進行冒險,表現出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他們與當時不事生産活動、坐享巨額地租收入、過着奢侈生活的貴族地主或悠閑的食利者相比,新興資産階級具有巨大的進步意義。他們創造了巨大的社會生産力和巨額社會财富,推動了社會的前進。
三,主要内容
魯濱孫出身于一個體面的商人家庭,自幼就立下了遨遊四海的壯志。魯濱孫第一次出海是在1651年,目的地是倫敦。第二次出海是去非洲經商。他發現與非洲的易貨貿易有利可圖,便第三次出海,前往非洲卻不幸遇上了土耳其海盜,他本人也成了奴隸。不久,他瞅準機會帶小黑奴佐立派走,被一艘開往巴西的船救起。到了巴西後,他賣掉佐立和小艇,買了一個莊園,過上了舒适的生活。但是生性喜愛冒險的他,又想去非洲販賣黑人,結果第四次出海船在南美洲附近觸礁沉沒,他幸逃生,從此孤獨地生活在一座與世隔絕的小島上,一住就是28年。
為了生存,魯濱孫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他造出一個木排,用于搶運沉船上有用的東西,支起帳篷,使自己有一個暫時的避難所。勘察了小島的地形以後,他把“家”安在山坡下的一個小山洞裡,在洞口設置了機關以防備野獸。他還獵捕野山羊并把它們飼養起來。一次,他偶然收集到從船上帶下來的水稻和大麥的種子,在第二年将它們大面積種植起來。島上物産豐富,還有源源不斷的淡水,要活下來基本沒有什麼問題。海島的另一頭有片果林,他在那裡建起了自己的“别墅”——間茅草屋。
生存基本有了保障以後,魯濱孫開始涉足農牧業,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他把第二年打下的稻谷和大麥碾成粉,然後用自己燒制的瓦罐來烤面包。他圍了木栅欄,将捕來的野山羊集中飼養,這樣就有了羊肉、羊奶和用羊皮縫制的衣物。到第六個年頭,他造了一隻獨木船,又挖了一條運河通往半英裡外的小河。
一天,一群野人來到魯濱孫經營的小島。他們竟然載歌載舞地吃人,魯濱孫很擔心自己也會遭受同樣的命運。于是,他為“家”重新設置了更複雜的機關。就這樣,他在島上安全度過了23年。後來,島上又來了一群食人族。魯濱孫看到野人吃人的殘暴場面後,加固了自己的“城牆”,并且深居簡出,同時他也萌生把野人殺掉的念頭。不久後,他又一次看見一群野人到島上來舉行“人肉宴”,其中一個野人“俘虜”從準備吃他的人群中逃出。魯濱孫果斷地幫助這個逃跑的野人,打死了兩個追趕者,搭救了這個野人。魯濱孫将他收為自己的奴隸,并取名“星期五”,以紀念在星期五這天搭教了他。“星期五”在魯濱孫的教導下,很快學會了穿衣、開槍、講英語、信基督……成為了魯濱孫最忠實的仆人和朋友。他告訴魯濱孫,不久前有白人流落到他所居住的那個島。魯濱孫就和“星期五”造了一隻獨木舟準備去救援他們,就在這個時候,又有一群野蠻人帶着很多俘虜來到魯濱孫的島上,他們從俘虜中救出了一名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親。
因為人員增加,魯濱孫擴大了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并派那位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親去解教其餘的白人,這樣他們就可以造一條大船回巴西。“星期五”的父親和那個白人走後,魯濱孫和“星期五”幫助一艘英國商船的船長和大副擊潰暴徒,奪回商船。之後,魯濱孫把島上的一切都傳授給了那些被他們俘虜的暴徒,規定他們把島嶼打理好。于是,沒等“星期五”的父親回來,他們就搭乘這艘商船回國了。
在海外遊蕩了35年以後,魯濱孫帶着“星期五”回到了已經物是人非的家;父母去世已久,家中隻剩下兩個妹妹和兩個侄子。巴西的種植園為魯濱孫帶來了大筆财富,他娶妻生子,過了幾年平靜的日子,妻子去世以後,他再次出海。當魯濱孫經過曾經經營了28年的小島時,看見島上已經居住了許多歐洲人,欣欣向榮的景象讓他感到非常欣慰。
在駛往巴西的途中,魯濱孫的船隻遭到了野蠻人的偷襲,“星期五”在混戰中死去。脫險後,魯濱孫經巴西、好望角來到中國,被船上叛變的水手扔下,最後随一支商隊輾轉回到英國。一段時間以後,熱衷于冒險的他又開始準備下一次也許沒有歸期的遠行。
四,主要人物
1.魯濱孫性格特點:敢于冒險,勇于追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面對人生困境,顯示了一個硬漢的堅毅性格和英雄本色,體現了資産階級上升時期的創造精神和開拓精神。
相關情節:四次出海、荒島求生、勇救星期五。
四次出海;第一次出海的目的地是倫敦,途中遇風暴,後獲救;第二次出海是去非洲經商,賺了人少錢;第三次出海去非洲幾内亞做生意,遇土耳其海盜,被俘虜,變成了奴隸,逃出後抵達巴西;四次出海從巴西去非洲販賣黑奴,遭遇風暴,漂到荒島,在荒島生活28年。
荒島求生:從船上搬東西到荒島,搭蓋住所,醫治瘧疾,曬野葡萄幹,馴養野羊,制作日曆,播伸糧食,挖獨木舟,做面包,制作陶器等。
勇救“星期五”:在一次野人的人肉大餐中,“星期五”将被吃掉的時候,魯濱孫救了他。從此他把魯濱孫奉為主人,魯濱孫救他那天正好是星期五,所以魯濱孫就用“星期五”給他命名。
2.“星期五”
性格特點:知恩圖報、忠誠可靠、善良真誠、勇敢機智。
相關情節:被野人追趕,魯濱孫救下他,跟魯濱孫學會穿衣、說英語等生活技能,成為魯濱孫忠實的仆人和好朋友。
五,作品主題
小說主要叙述了魯濱孫在荒島生活了28年,曆盡艱難困苦,終成巨富返鄉的故事,塑造了一個永不滿足、不斷追求、不斷進取的冒險家的形象,贊揚其勤勞、智慧、勇敢、頑強、堅韌的美好品質,借此歌頌了資本主義早期資産階級冒險進取的精神、戰勝困難的毅力和熱愛勞動的品質。
六,寫作特色
采用第一人稱“我”來叙述和回憶,使小說情節顯得更為真切,并且經常取證于魯濱孫的日記,将人物細微的思想活動刻畫得纖毫畢現。語言明白曉暢,樸素生動。
七,備考演練
1.下列對《魯濱孫漂流記》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有這麼一個真實故事:1704年蘇格蘭水手塞爾柯克在海上與船長争吵,被船長遺棄在荒島上,四年後被救回英國。這一故事引起轟動,也引起作家們的關注。其中一位叫丹尼爾·笛福的作家據此為原型創作了一部小說《魯濱孫漂流記》。
B.《魯濱孫漂流記》的主人公是魯濱孫,他敢于冒險,勇于追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顯示了一個硬漢子的堅毅性格和英雄本色,體現了資産階級上升時期的創造精神和開拓精神。
C.《魯濱孫漂流記》這部小說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總括叙寫魯濱孫離家四次航海的經曆;第二部分是小說的主體,寫魯濱孫在荒島上的經曆;第三部分叙述他從荒島回來以後的事情。
D.《魯濱孫漂流記》是一部成功的現實主義小說,小說主人公魯濱孫也因此成為歐洲文學史上的一個著名的文學形象。他的名字,已經成為冒險家的代名詞和千千萬萬讀者心目中的英雄。
2.下列對《魯濱孫漂流記》中有關内容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A.魯濱孫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見識一番。在一次前往非洲販賣黑奴的途中,船遇風暴B.魯濱孫用簡單的工具制作桌、椅等家具,獵野味為食,飲溪裡的淡水,克服了最初遇到觸礁,唯有他幸存下來,隻身漂流到無人孤島。的困難。
C.為了計算日期,魯濱孫把柱子做成一個大十字架,在這根柱的四邊,每天用刀刻一個凹口,每七天刻一個長一倍的凹口,每月刻一個再長一倍的凹口。
D.魯濱孫離開自己生活了28年的孤島後,就再也沒有舊地重遊,而是派自己的侄子去那裡繼續墾荒。
3.根據《魯濱孫漂流記》的内容,按照時間先後為下面的情節排序,正确的一項是()
①發現野人②抗争病魔③重返故鄉④海上冒險
A. ②④①③B. ④②①③
C. ④①②③D. ①④②③
4.根據《魯濱孫漂流記》的内容填空。(1)魯濱孫四次航海。第一次出海他幾乎被淹死;第三次出海,又被___擄去,逃出後在_____發了财。但他仍不死心,經别人提議,再次出航,結果滞留海島,在孤島中生活了_年。
(2)《魯濱孫漂流記》中寫魯濱孫十二次到那條大船上,把可能有用的東西都搬到住處後,感到暫時的栖身之處不宜久住,要找一個新的住所。他認為新住所要符合四個條件,這四個條件是:
①_:
②_;
③;
④__0_
5.名著閱讀。
現在我在島上已有了兩個“莊園”。一處是我的小小的城堡或帳篷,四周建起了圍牆,後面是一個岩洞,岩洞已擴大成好幾個房間。其中有一間最幹燥最寬大,裡面放滿了我用陶土燒制成的大瓦缸……
(1)這段文字選自英國作家_____寫的長篇小說《魯濱孫漂流記》。
(2)選文中的“我”在島上搭建房屋、燒制陶器、___等,奇迹般地生活了28年。
6.名著閱讀。
我的這些想法實在大大冤枉了這個可憐的老實人。為此,我後來對他感到十分歉意。可是,當時我的疑慮有增無減,一連好幾個星期都不能排除。我對他采取了不少防範的措施,對待他也沒有像以前那樣友好,那樣親熱了。這樣做,我又大大地錯了。其實,他和從前一樣,既忠實,又感恩,根本就沒有想到這些事情上去。後來的事實證明,他既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又是一位知恩圖報的朋友。
(1)上面這段文字節選自《魯濱孫漂流記》,其作者是_____國的丹尼爾·笛福,文段中“這個可憐的老實人”名字叫“_”。(2)結合選段,說說“我”是怎樣的一個人。
1.閱讀“魯濱孫日記”,完成後面問題。
五月四日。出去釣魚,但沒有釣到一條我敢吃的魚,當我感到十分厭倦,正要離開的時候,卻釣到一隻小海豚。我所用的長長的釣絲,是用繩纰搓成的,隻是沒有釣鈎。可是我還是經常釣到足夠的魚來吃。我把它們曬幹了吃。
(節選自《魯濱孫漂流記》)
(1)在這則日記中,魯濱孫的生存智慧具體表現在哪裡? 99
(2)富有生存智慧的魯濱孫在荒島上還做了哪些事來解決他的生活難題?(概述兩個事例)
8.簡述魯濱孫在巴西經營種植園的經過。
19.寫出魯濱孫在荒島上救人的兩個故事名稱。(自拟,每個故事名稱限6個字以内)
答案:
1.C【解析】第一部分“總括叙寫”錯。
2.D【解析】回到英國七年之後,魯濱孫又來到島上,逗留了大約二十天。
3.B
4.(1)海盜巴西28(2)示例:①要有益于身體健康(或:地勢要高);②要有淡水,要能避免在烈日裡曝曬;③要能抵禦野獸的襲擊(或:要安全);④要能望見大海(意思對即可)
5.(1)丹尼爾·笛福(2)示例:播種糧食、挖獨木舟、做面包等(答出任意兩項即可)
6.(1)英星期五(2)善解人意,知錯能改,但又小心謹慎,提防心極強。
7.(1)示例:用繩纰做成釣絲來釣魚;釣到足夠的魚來充饑;把剩餘的魚曬幹了吃。
(2)示例:種大麥和水稻,獲得一個穩定的食物來源;馴化野人,使之成為自己忠實的仆人;患病時咀嚼煙葉,治好了自己的病。
8.魯濱孫逃到巴西,盡所有财力購買了一片荒地。他拟定了一個創業計劃:頭兩年裡種糧食,第三年種煙,同時購進大塊土地,第四年種甘蔗。魯濱孫學會了當地的語言,還交了不少朋友,買了各種用具。後來種植園大獲成功。
9.搭救“星期五”智救落難船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