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浪裡白條張順的綽号由來

浪裡白條張順的綽号由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3 07:25:14

浪裡白條張順的綽号由來?張順,《水浒傳》中的梁山好漢之一,“生在浔陽江邊,長在小孤山下”,因生得白如雪練,水性精熟,與哥哥張橫在浔陽江邊做私渡,常在擺渡到江心時殺人劫财宋江刺配江州時,機緣巧合與張順相識,後來張順跟随宋江加入梁山,成為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之一,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浪裡白條張順的綽号由來?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浪裡白條張順的綽号由來(浪裡白條還是浪裡白跳)1

浪裡白條張順的綽号由來

張順,《水浒傳》中的梁山好漢之一,“生在浔陽江邊,長在小孤山下”,因生得白如雪練,水性精熟,與哥哥張橫在浔陽江邊做私渡,常在擺渡到江心時殺人劫财。宋江刺配江州時,機緣巧合與張順相識,後來張順跟随宋江加入梁山,成為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之一。

張順的外号叫“浪裡白條”,起因是他『沒得五十裡水面,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水裡行一似一根白條(舊本作“跳”字),更兼一身好武藝,因此,人起他一個異名,喚做浪裡白條張順。』(見一百二十回本《水浒傳》第三十七回)。這段描述從字面上來看就是張順在水裡像一根白色的條條,所以人送外号“浪裡白條”。這裡似乎并沒有什麼問題。但在古本的《水浒傳》裡,張順的外号叫“浪裡白跳”。一字之差。難道是古人寫了通假字?看看又不像,“條”字明顯比“跳”字好寫,而且兩者的字形沒有任何相似之處,這裡通假字是說不通的。帶着疑問,筆者查了一下資料。

《水浒傳》自問世以來,版本流傳有多種,主要為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一百一十五回本和七十回本。 下面分别說明。

(一)一百回本。選自明容與堂本,為現存最早百回繁本。 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容與堂刊行的百回本《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浒傳》是現存最完整的百回繁本,比金聖歎評本(明清之際,金聖歎腰斬《水浒傳》,删掉招安和征方臘的情節,成為七十回本)和其他種種“全傳”本(梁山好漢接受招安以後,明中後期又陸續添進了征遼、征田虎、征王慶的故事,成為所謂“全傳”一百二十回本),都更加接近施耐庵原作的面貌。這一版本的價值為學術界所公認。

(二)一百二十回本。 源于明袁無涯刊本,現代之《水浒全傳》為多版本合并而成,其中田虎、王慶部分出自袁無涯本。此本基本包含容與堂百回本所有回目。

(三)一百一十五回本。 明劉興我刊本,簡本水浒代表版本之一,後世曾出版之《征四寇》一般選自此版本的後半部分。

(四)七十回本 。即明末金聖歎評本,又稱《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水浒傳》。 此本回目,基本上與袁無涯本(前七十一回一緻,一般認為是從袁無涯本删去71回大聚義以後所有章節,并加上了“驚噩夢”的結尾而成。而原第一回被改為“楔子”,此後回目依此類推。此版本最後一回(第七十回)回目為“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驚惡夢”。此外,其他回目也有少量字眼與多數版本都不一樣,如“浪裡白跳”均變為“浪裡白條”,“黑旋風探穴救柴進”變為“黑旋風下井救柴進”等,一般認為是金聖歎所改。

可見,“浪裡白跳”改為“浪裡白條”是金聖歎的手筆。金聖歎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他這樣改自有他的道理,不過,并不是所有人都買賬。比如在清人程穆衡的《水浒傳注略·卷三十六》中就寫到『原本作浪裡白跳,跳,平聲,音條。見《前漢書》及昌黎詩。五代及宋凡軍行,前軍之前俱有踏白隊,所以踏伏,候望敵之遠近衆寡。《通鑒》:天複三年,朱全忠遣左踏白指揮使王[木雲]攻密州,是其證也。因俗語以踏為跳,故踏白将亦謂之白跳将(謂足踏為跳,今人尚然,如跳大頭,跳獅子之類)。浪裡白跳者,言不于陸地為踏白将,而于浪裡跳白也。語最新奇,今俗本自不能解,竟改作條,雖亦知條跳同音,而白跳之出處晦焉,且亦不知白條之無解也。』

這裡認為“白跳”出自“跳白”,也叫做“踏白”,“跳”和“踏”是同一個意思,而且“跳”和“條”的讀音一緻,久而久之,“浪裡白跳”就成了“浪裡白條”。

筆者最開始傾向于這種看法。我們來看一下《水浒傳》一百二十回本中第三十七回“及時雨會神行太保,黑旋風鬥浪裡白條”中寫到『李逵正在江裡探頭探腦價掙紮凫水。張順早凫到分際,帶住了李逵一隻手,自把兩條腿踏着水浪,如行平地。那水浸不過他肚皮,淹着臍下,擺了一隻手,直托李逵上岸來。江邊看的人個個喝采。宋江看得呆了半晌。』這裡寫到張順救李逵是踏浪而行,雖然不是淩波微步,但本領也是想當了得,把宋江鬥看呆了。按照“跳”和“踏”同意,張順叫“浪裡白跳”名符其實。

再者,南宋龔開所作《宋江三十六人贊》對張順的贊語是:“雪浪如山,汝能白跳。願随忠魂,來駕怒潮。”這裡說的是“白跳”,用“白踏”來解釋是能說通的。

但還有一點繞不過去,那就是張順的外号來自于『水裡行一似一根白條』,這裡用“踏”來解釋是很難解釋得通的。再看《水浒傳》小說對張順的贊詞:『萬裡長江東到海,内中一個雄夫。面如傅粉體如酥。上山剜虎目,入水拔龍須。七晝波心能暗伏,水晶宮偷得明珠。翻江攪海勇身軀。人将張順比,浪裡白條(跳)魚。』這裡用“踏”字也很難解釋得通。

為此,筆者查了《康熙字典》裡面關于“跳”的解釋,其中有一條引起筆者的注意『【釋名】條也,如草木枝條務上行也。』《釋名》是東漢末年劉熙寫的書。是一部專門探求事物名源的作品。對于康熙字典的解釋,筆者水平有限,也不是能完全理解,但“跳”和“條”相通這層意思應該是跑不了的,所以,根據《釋名》的解釋,“浪裡白條”就是“浪裡白跳”。同時根據程穆衡先生的解釋,“跳”又有“踏”的意思,用來形容張順的踏浪本領非常之合适。

因此,筆者認為,《水浒傳》在金聖歎之前的古本用“浪裡白跳”來形容張順是用“跳”字的一字雙意。

金聖歎先生未必不知道這一點,但他依然把“跳”改成“條”,這是為了照顧廣大的普通讀者的水平。而程穆衡先生在《水浒傳注略》中雖然指出了“跳”和“踏”有同義,但忽略了《水浒傳》中『水裡行一似一根白條(跳)』這句話的解釋,這裡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而且,在《水浒傳》中單獨有“踏白”字句,在第八十二回裡面有『見前面擺列金鼓旗,槍刀斧钺,各分隊伍;中有踏白馬軍,打起“順天”,“護國”二面紅旗,外有二三十騎馬上随軍鼓樂;後面衆多好漢,簇簇而行。』,可見“白跳”并一定不等于“踏白”,所以筆者認為程穆衡先生這裡把“踏白将”解釋為“白跳将”有牽強的感覺。實際上,在《殘水浒》中“赤發鬼”劉唐正是梁山軍隊裡的踏白将,可見“踏白”在《水浒傳》中是個專門的詞彙。

後記

筆者在查閱資料時,無意中發現《明朝那點事》裡面提到的《東林點将錄》中用的也是“白跳”二字,對應的是“天損星浪裡白跳南京吏部郎中王象春”,可見在明末,“浪裡白跳”仍然是主流。

以上是筆者的一家之言,給讀者們起抛磚引玉的作用,歡迎大家批評指正,您的支持,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